961 独特邀约

浅灰色的云朵层层叠叠地铺陈开来,稀疏的阳光隐隐约约地在云朵和云朵之间勾勒出金色的线条,微风徐徐,透露出一股伦敦特有的宁静和悠闲,仿佛在暴风和暴雨的天气变幻之间,偷来了片刻的祥和,于是拉近风衣外套的领子,放下脚步,享受一杯咖啡的闲散。

“身体还好吗?”蓝礼没有客套和拘谨,双手握住刀叉,有条不紊地享用着自己的早餐。

虽然说,真正的贵族们依旧讲究着食不言寝不语,每一道料理和料理之间的休息间隙才是交谈时间,所以法国料理的进餐时间才如此漫长;但与时俱进之后,这样的束缚已经形同虚设了,真正的讲究在于仪态。

比如说,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蓝礼的刀叉和瓷盘之间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一切都恰到好处。

“啊?”阿方索正在整理思路,思考着应该如何开口、如何切入话题,猝不及防之间,根本没有理解蓝礼问题的意思。

蓝礼眼底流露出一抹笑意,“我是说,周五的晚上之后,没有感冒,或者其他身体不适吧?”

“没有,我很好。”阿方索连连摆手,表情有些窘迫,又重复了一遍,“我很好!抱歉,我是说,谢谢。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正式地向你表示感谢。”cizi.org 永恒小说网

蓝礼慢条斯理地将食物吞咽了下去,然后报以一个微笑,释放出友善的信号,“你为什么不谈一谈正在筹备之中的电影项目呢?我已经做好准备,认真倾听了。”

短短的两次碰面,却可以看得出来,阿方索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类型。于是,蓝礼干脆利落地摒弃了所有的寒暄和客套,直接切入主题。

听到蓝礼如此说,可以明显感觉到,阿方索松了一口气,肩膀之上的负担似乎瞬间卸下了一般,眼神和表情都流露出了兴奋,“是这样的,我正在筹备一个项目。准确来说,我已经筹备了五年时间,所有技术难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入太空完成整部作品的拍摄,如果我们有机会这样做的话,我希望捕捉到的画面就是我们电影可以达到的水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试图解决失重拍摄的问题,还有灯光、反光、视角以及天文现象等问题。

现在传统的技术都是绿屏加上威亚,最后辅佐后期电脑特效,模拟出太空的情况,但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就在于:不够真实。那些失重效果太廉价也太虚假,而且电脑特效模拟出来的光线也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我们拜访了NASA,我们模拟过实况,我们采访过宇航员,我们组建了整个视效团队,在五年时间里,试图能够拍摄出真正的太空景象。

现在,我们解决了大部分技术难题,还有一些具体的执行效果,这都是小问题,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演员,真正地融入其中,测试我们的构想,是否能够成行,呈现出来的效果又是否能够得到NASA的认可。所以……”

滔滔不绝,真正意义的滔滔不绝,大量的专用词语充斥着整个交谈的段落,专业而深奥,繁琐而庞杂。

对于门外汉来说,估计听得云里雾里,就好像文科生坐在了一堆物理博士之中,和天书没有区别;对于蓝礼来说,不至于听不懂,物理、化学和生物也都是平时涉猎的知识分类,但他可以听懂,却不代表他可以参与讨论——仅仅是听懂,这就已经无比难得了。

简单总结:模拟拍摄出失重效果,仅仅是身体失重就已经足够困难了,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光线影响、天体位置变化以及演员与外太空之间的关系,这就难上加难。单纯依靠电脑特效,精彩归精彩,却不够真实。

在影史之上,无数太空作品之中,只有两部作品的失重效果可以称得上经典。

一部是“2001太空漫游”,在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一个圆环形的屋子里,固定一个摄像机,然后让演员跑起来,摄像机录制下来的画面,看起来就像演员在沿着屋顶跑步一般。

这个诞生于六十年代的方法,令人不得不佩服斯坦利的想象力。可惜的是,它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只能表达几个镜头,而且也无法解决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物体的失重效果。

一部则是“阿波罗13号”,1995年由朗-霍华德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他们的解决办法简单明了,直接掏钱,在NASA的训练装置“呕吐彗星”之中完成拍摄,可以完全真实地模拟失重效果。

于是,朗奢侈地玩了六百一十二次失重飞行,在这里拍摄完成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始终镜头。毫无疑问,这个办法彻头彻尾地解决了始终问题,但却无法拍摄舱体之外的失重镜头,而且价格着实太昂贵了。

在这两部作品之外,其他外太空的作品,大部分还是用威亚和电脑特效的结合,演绎诠释出想象中的失重效果。

无疑,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电脑特效十分逼真,确实精彩;但光线、反射和天体运动的真实效果却大打折扣,归根结底,还是无法真实地呈现出外太空的环境和效果。

刚才阿方索所有话语的内容就是:他们花费了五年时间,解决了外太空失重拍摄的问题。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将是推动电影产业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完全可以媲美动作捕捉技术以及3D效果。罗伯特-泽米基斯花费了十年研究动作捕捉技术,而阿方索-卡隆则花费了五年时间研究失重拍摄,技术宅男的世界充满了无数神秘。

也许,具体情况可以好好参照一下电视剧“生活大爆炸”。

“……等等,我刚才又犯蠢了,对不对?”阿方索紧紧地闭住了双眼,不由懊恼地扶额起来,此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刚才那些长篇大论,不仅太过专业,而且没有重点,也没有核心,甚至就连主题都没有——他根本没有提及作品的名字和内容,没头没脑地就说了一大堆技术问题。

蓝礼却毫不介意,轻笑了起来,“总结一下,这是一个筹备了五年的项目,在正式开拍之前,剧组团队就已经花费了无数心血,解决了技术问题,现在,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可以开始投入拍摄了。是这样吗?”

就好像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一样。

阿方索稍稍抬起了脑袋,支撑着脑袋的手掌还保持了鸡爪的模样,满脸惊讶地看着蓝礼,眼神里流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这让蓝礼轻轻颌首,“看来,我的理解没有错误。那么,对于项目本身,比如说剧本,比如说表演,有什么值得介绍的吗?因为就目前来说,这个项目对于演员来说,看起来吸引力有限。”

“当然!当然!”阿方索连忙着急地说道,“故事讲述了一个美国的宇宙空间站里,一群宇航员正在太空漫步,对空间站进行检测;但突然,一个废弃的卫星被摧毁了,碎片以超子弹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散开,并且意外地击中了其他卫星,引起连锁反应,主角一行人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最后只剩下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之中试图求生。嗯,这就是全部了。”

“地心引力”,一如所料,阿方索找上蓝礼的,就是这部鼎鼎大名的“地心引力”。

这并不意外。2006年,结束了“人类之子”的拍摄工作之后,阿方索就将所有精力集中于“地心引力”的拍摄之中,而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一直到蓝礼重生的2017年,阿方索也没有另外的新作品问世,因为他又耗尽了所有心力,投入了另外一部作品的拍摄之中。

所以,当阿方索找上蓝礼的时候,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猜测,就是“地心引力”。当然,也有小概率事件是阿方索一直在筹备,上一世却没有能够问世的项目;不过,刚才阿方索那些技术宅男的描述,就进一步确认了蓝礼的猜想。

毋庸置疑,2013年上映的“地心引力”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媒体综评九十六分,烂番茄新鲜指数百分之九十六,IMDB的网友评分也有七点八分,在口碑方面,彻底引爆了所有专业人士和专业观众的热情,备受追捧。

而后,强势地在北美擒获了两亿七千万美元,全球票房也高达七亿两千万美元。

真正的大获全胜。这部作品被誉为“阿凡达”之后,在商业与艺术之间达到最完美平衡的作品。在之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地心引力”收获了重量级的最佳导演奖,另外还有六项技术奖杯,一共七座小金人,成为当晚的最大赢家。

不过,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人们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部作品的出色之处:技术革新。包括詹姆斯-卡梅隆、乔治-卢卡斯、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内的一众技术控,对阿方索-卡隆的探索和变革,都赞不绝口,一举奠定了阿方索在业内人士之中的强悍口碑。

单单凭借这一部“地心引力”,阿方索就已经满载而归。某种角度来说,在墨西哥三杰之中,他的业内口碑是最好的,甚至比最佳导演两连冠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还要更加优秀。

但,明知道是“地心引力”,为什么蓝礼昨晚还是无动于衷呢?

因为上一世,“地心引力”的主角是桑德拉-布洛克。性别,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