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话题升级

面对记者们的咄咄逼人,蓝礼只觉得一阵烦躁,正准备低头突围离开,可是听到记者的提问,蓝礼反而是乐了,不由停下了脚步,越想越觉得有趣,“请问你是从哪里听说的?”那兴趣盎然的表情,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露出了期待的神色,朝着提问记者的所在位置看了过去。

如果是怒气冲冲,或者是兴师问罪,那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偏偏蓝礼不按常理出牌,提问记者反而是愣住了,不过这可不是一对一的擂台赛,而是三十多名记者对阵蓝礼一个人的围剿战,旁边的记者很快就扬声回答到,“‘美国周刊’。”

蓝礼恍然大悟,一如预料,媒体还是祭出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断章取义,“我建议你们阅读完全文之后,再来提问,不要将’无冕之王’的名号放到公众的脚底下,毕竟你们的报纸可不是放在超市里贩卖的。”

超市小报,这是一个专有名词,指代放在超市里免费赠送的报纸,家庭主妇们可能用来垫菜篮,然后茶余饭后翻阅一下,寻找打折券之类的。此类小报就是“不靠谱八卦”的典型代名词,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鬼怪,任何八卦他们都不经过查证直接爆料出来,匪夷所思得令人惊叹。cizi.org 永恒小说网

蓝礼刚才这番话,显然就是意有所指了。微笑从容,绅士有礼,但话语的锋芒却丝毫不减,狠狠地刺向了在场每一名记者。

“所以你是在否认自己说过类似的话吗?”又有记者瞎嚷嚷起来,旁边其他记者都不由翻了一个白眼,蓝礼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此时追问这样的话不是自取其辱吗?

果然,蓝礼笑容满面地看向了那名提问记者,“我从来没有说过刚才那番话。是我的口音太过含糊,你听不懂?还是你的语文没有学好,理解不了?”

这下康奈尔-麦格雷戈总算是体会了一次什么叫做骂人不带脏字,尤其是蓝礼那一口标准的伦敦腔,仿佛在剑桥大学里的教授一般,话语内容却是优雅与尖锐兼备,噎得康奈尔一愣一愣的。雪上加霜的是,周围记者都投来了鄙夷嫌弃的目光,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拉开距离一般,那种耻辱感从脚底就熊熊燃烧起来。

“可是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27小时’里,导演才是最大的功臣!”一名记者倒下了,还有另外一名记者站起来,一个接着一个,提问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喘息空间。

“的确,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有问题吗?”蓝礼也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反驳了回来,记者们不由认真想了想——蓝礼的观点确实没毛病,诸多影评人的观点也是如此,给予了丹尼-鲍尔更多的赞誉。

可是,同样的话语由演员来说,总觉得有点奇怪,不是吗?不过记者们却无法反驳。

康奈尔觉得胸腔里憋着一口气,再次扬声提问道,“那么在’活埋’里呢?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

这个话题就彰显出了水准,不仅尖锐,而且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记者们纷纷亢奋地看向了蓝礼,这让康奈尔有些得意,尤其是看到蓝礼抿了抿嘴角,认真思索的模样,康奈尔心中的闷气总算是宣泄了出来。

“你的这个问题是不是意味着,大家都承认,’活埋’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蓝礼的回答让康奈尔悠然而上的喜悦卡在了喉咙口,不上不下,其他记者们也有些意外,仔细想想,“功臣”这个词语的用法本身就是指代成功的最大贡献者,所以蓝礼的反问也是顺理成章的,“那么,谢谢,我愿意接受这样的赞赏。”

承认了,蓝礼居然就这样坦率地承认了!

康奈尔不由就握了握拳头,兴奋了起来,那么接下来,采访“活埋”的导演罗德里格,是不是意味着蓝礼和罗德里格就要开始撕逼了?可是康奈尔随即就发现,周围的同僚们并不亢奋,过热的大脑稍稍冷静了一下,然后康奈尔就反应了过来:

各大影评人的意见都达成了共识,“活埋”的最大功臣确实是蓝礼;就连罗德里格在首映式上也坦诚,蓝礼是作品成功的最大保证。

换而言之,虽然蓝礼大喇喇地承认了这些赞赏,似乎有些狂妄自大,让人不快,但人们也无法指摘什么。就好像体育比赛一样,胜利者的疯狂庆祝惹人生厌,却没有人可以反驳,因为这就是胜利者的权利。

康奈尔再次胸闷了,看着眼前从容不迫的蓝礼,难以言喻的烦躁感就袭上心头。

“蓝礼,那么你觉得,自己和詹姆斯的表演,谁更加出色呢?”又有记者立刻追问到,同样的问题在詹姆斯那里,滑不溜秋地就被打趣了过去,那么眼前的蓝礼又将如何呢?旁观看戏的记者们此时都紧张了起来,这场狗血大戏能不能继续下去,就看这一刻了。

蓝礼耸了耸肩,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想,大家应该都会选择詹姆斯,那么我想,如果我继续选择詹姆斯的话,那就太过虚伪了。不是吗?”

所以这是说……蓝礼也选择了自己?就好像詹姆斯一样。

自信却又不失谦逊,尖锐却又不失柔和,激进却又不失从容,那股发自内心的坚定和冲劲,让人侧目之余,又让人无法辩驳。

话题到了,再继续进行下去似乎也没有意义了。这一次,蓝礼再次前进,记者们的包围圈就明显松散了开来,没有再步步紧逼,最后蓝礼成功突围,记者们就好像彗星尾巴一般,依依不舍地跟在蓝礼身后,继续按下快门捕捉瞬间,但掉队的人却越来越多,整个尾巴浩浩荡荡地拖拽到了酒店门口,伴随着蓝礼的离开,然后就被彻底掐断。

康奈尔用力挠了挠头,心头一阵烦躁,这蓝礼……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詹姆斯和蓝礼两个人都没有按照记者的摆布,成功化解了锋芒,让事情迅速地缓和了起来,但这不代表记者们就善罢甘休了。第一,詹姆斯和蓝礼面对同样的“比较”问题,他们都选择了自己,这也意味着,对峙之局还是没有化解;第二,“127小时”和“活埋”作为同类型的电影,确实容易被摆放在一起比较,能否延续到颁奖季之中尚且未知,但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记者们继续煽风点火,“詹姆斯-弗兰科对阵蓝礼-霍尔,到底谁才是Y世代演员的演技第一人?”

与中/国将世代分为七零后、八零后相对应,美国的社会学家以二战为标准线,将人们分为了几个不同世代,五十年代出生相对传统稳重,被称为“沉静的一代”;接着是“婴儿潮一代”,他们追求思想自由和/*****是美国上世纪后叶经济繁荣的创造者。

愤世嫉俗的“X一代”是一批“个人主义者”,被认为懒散、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Y一代”紧跟其后,他们的出生年代和特征与国内的“八零后”很相似,也有具体划分为1977年至1990年生人。这一代又称“我世代”,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有更开阔的文化价值观、渴望通过努力工作得到认可、享受工作而又不让工作控制自己的生活。

目前好莱坞活跃的中心人物主要以“婴儿潮一代”为主,威尔-史密斯(ill-Smith)、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西恩-潘等等;“X一代”正在慢慢崛起,马特-达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本-阿弗莱克、伊桑-霍克(Ethan-Hake)等等。

不过,“Y一代”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正在加速抢班夺权的脚步,娜塔莉-波特曼、凯拉-奈特莉(Keira-Knightley)、斯嘉丽-约翰逊、希斯-莱杰(Heath-Legder)、杰克-吉伦哈尔(Jake-Gyllenhaal)、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Bloom)以及“哈利-波特”的一系列主演们,都是如此。

在Y世代演员之中,英年早逝的希斯-莱杰无疑是最备受瞩目的,年纪轻轻就奉献出了殿堂级的表演,可惜随后就犹如流星般陨落,现在娜塔莉-波特曼和杰克-吉伦哈尔可以算是这一世代演员之中的演技领军者,但还是势单力薄,无法和X世代、婴儿潮世代相提并论。

三年前,“变形金刚”让希亚-拉博夫(Shia-LaBeouf)横空出世,不少人都认为他可以成为下一个汤姆-汉克斯。可惜,大家都失望了。

现在,一口气涌现出了詹姆斯和蓝礼两位Y世代的潜力演技派代表人物,媒体顿时就炸锅了,犹如煮开的沸水,咕噜咕噜地直冒泡,事情已经逐渐脱离了单纯的演员对决、作品对决,更是新生代实力的迅速崛起。

而后,“黑天鹅”在多伦多首映之后,娜塔莉的惊艳演出再次引爆了媒体的讨论热潮,关于“Y一代”演技代表的强力表现,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媒体们沸沸扬扬地讨论焦点。

意外,又一个意外,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蓝礼和詹姆斯的“撕逼”会成为下一个焦点时,全新的话题却登上了各大媒体的新宠,转眼之间,“活埋”又借着乘风之势,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这部独立电影在今年多伦多的发展轨迹着实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多伦多电影节官方组委会宣布,“活埋”二次加场,这一次,一鼓作气地加场六场!每天三场,满足广大观众的观影需求。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