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清议朝政中

宋影庭赞道:“曾尚书不愧才华出众,一点就通。除了禀报京城和朝中发生的一些重要情况外,刘骆谷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四处笼络失意文人、落榜举人、身有特长无以施展之人,还有仕途不顺之人,然后许下诺言,只要他们前去投靠安禄山,必将受到重用,而且待遇不薄。一旦这些人接受后,刘骆谷便将他们集中起来,再派人快马加鞭赶去范阳,将此事告知安禄山。等安禄山派文有觞专程赶到京城后,就将这些人带往范阳。有一年,听说朝廷邀请很多精通技艺之人进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消息,刘骆谷非常惊喜,提前通知文有觞来到京城,做好接应落榜者的准备。谁知,科举结束,居然没有一人中榜,众多考生愤愤不平,不断埋怨朝廷,牢骚连连。目睹此景,仅在三日内,刘骆谷就趁机笼络了四十六人,是这几年里人数最多的一次,让文有觞带往范阳,投靠了安禄山。”曾和培紧皱眉头,说:“文有觞来到京城五次,说明已经带了五批人离开京城,前往范阳投靠安禄山。如此说来,安禄山意图谋反,绝非空穴来风。”宋影庭继续说:“当时,有一部分人直接跟随文有觞前往范阳,还有一部分人要先返回家乡一趟,办完事情,方能再次来到京城。等他们到来后,刘骆谷就写一封书信,让他们带在身上,然后又送一些钱财,请他们自行前往范阳,并再三强调,安禄山看完书信,同样会重用他们的。”

曾和培问:“文有觞可否告诉宋郎将,这几年,共有多少人前往范阳投靠安禄山?”宋影庭说:“宋某也问过文有觞这个问题。文有觞说,据他了解,这几年,包括他带走的和自己去的,总共约有一百七十多人前往范阳投靠安禄山;通过其他途径前往范阳的人的数量,他不是很清楚。”曾和培沉默不语,心想:“当朝廷不断排斥贤良时,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却在频繁收拢文人才子,长此下去,朝廷必将无人可用,大唐真正危在旦夕。”宋影庭问:“曾尚书在想什么呢?”曾和培忧心忡忡地说:“安禄山收拢如此多的文人才子,倘若日后生出异心,对大唐而言,就是空前的灾难;作为大唐臣子,曾某不能不有所担忧啊!”

宋影庭略一沉思,说:“曾尚书,请恕宋某直言,或许是你没有当过兵的缘故,对大唐的兵制知之不多;宋某担心的,并不是安禄山收拢如此多的文人才子,而是当前大唐正在实施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才是大唐潜在的真正危机,能够明白这一点的人,整个朝中寥寥无几。”曾和培颇为惊讶,忙问:“当前大唐正在实施的一种机制,才是大唐潜在的真正危机?宋郎将何出此言啊?”宋影庭说:“自从建立节度使后,多年以来,圣人在节度使的人选上有着深层次的考虑,规定必须选用忠厚名臣,跟朝廷保持同心,而且‘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不久任’是说,不让某个节度使在一个边镇呆久了,以避免建立牢固的个人势力;‘不遥领’是说,不让某个人在朝廷任职,同时还兼任边镇将领,以避免因经常不到边镇,而使副将滋生夺权野心;‘不兼统’是说,某个人担任了边镇将领,就不能再担任其他重要职务,以避免权力过大,威胁朝廷。为了能让节度使在边镇也能通过功勋获得升迁,大唐还制定了‘出将入相’制度,即可将建立卓越功勋的节度使调入朝中,担任宰相,随后节度使的职务就放弃了。另外,圣人还规定,胡人不得担任边镇将领,须由忠厚汉臣节制。曾尚书,宋某所说这些内容,可都听得明白啊?”

曾和培说:“宋郎将所说这些内容,曾某以前也有耳闻,只是没有像宋郎将此时说的这般详细。宋郎将的意思是说,当前大唐已经破坏了这些原本行之有效的规定,使大唐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宋影庭点了点头,说:“正是此意。破坏这些规定的人,就是死后不久便被圣人下令抄家的李林甫。”曾和培感慨地说:“李林甫生前屡屡嫉妒才子、排斥贤良,连对大唐安危至关重要的涉及边镇将领的规定也破坏了,目的就是希望保住自己相位,结果死后落得全家被抄,所有儿子都被流放到偏远荒蛮之地,还有李北裕等五十多个亲戚和党羽一同被贬,也算是遭到了应有的报应啊!”宋影庭说:“对李林甫来说,忠厚文臣出任边镇将领,立下卓越功勋后,就能入朝担任宰相,意味着此人的军功、资历、名声显得非常突出,对他相位的危胁特别巨大,因此极力怂恿圣人任用胡人担任边镇将领,也就是节度使,说什么‘朝廷委派文臣去做边将,他们的胆量很小,不善带兵,不如使用胡人或者寒门人士,因为胡人骁勇善战,寒门人士则无党羽’,实际则是利用胡人学识浅薄、寒门根基不深的特点,以达到不能担任宰相之目的。遗憾的是,圣人未及细想,竟答应了。”曾和培说:“难怪数年前,已有多个胡人开始担任节度使,比如营州胡人安禄山担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营州胡人安思顺担任朔方节度使,突厥人哥舒翰担任陇右、河西节度使,高丽人高仙芝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等,原来都是李林甫怂恿圣人任用胡人担任边镇将领的结果。当时,曾某一直不甚明白,但对圣人的这些安排又不能询问,以致存疑至今。宋郎将久居军中,能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曾某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啊!”

宋影庭笑着说:“宋某久居军中不假,可是这些情况,也非个个军人都知道。宋某了解这些情况,其实也是王忠嗣生前告诉的;王忠嗣是从太子李亨嘴里得来,太子李亨则是当场听闻。由于不愿公开暴露自己的企图,李林甫便私下去见圣人,怂恿圣人使用胡人或者寒门人士担任边镇将领;见圣人时,碰巧太子李亨也在现场。”曾和培羡慕地说:“王忠嗣在世时,宋郎将对朝中的内情一点都不陌生啊!”宋影庭收敛笑容,神色严峻,说:“宋某若是一个只顾自己安乐、不管大唐命运的人,听到任何对大唐不利的消息时,都会漠然视之。不过,宋某历来心系大唐,容不得有危害大唐利益的事情发生。宋某担心,一些胡人担任节度使后,掌握了军权和财权,长期下去,不服朝廷调遣,终将生出事端,祸害大唐。曾尚书,你可知道,还有一个制度实施后,对大唐潜在的隐患也不小。”

曾和培忙问:“是何制度实施后,对大唐潜在的隐患也不小?”宋影庭平静地说:“武官选任制度。”曾和培惊奇地问:“武官选任制度?此为何意?”宋影庭说:“圣人荣登大宝前,对武官的选任权力集中在朝廷,实行兵部负责中低级武官选任,宰相负责高级武官选任。如此一来,朝廷通过对武官的选任,就能牢牢地控制军队。圣人荣登大宝后,武官选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远在边疆戍守的众多将士不可能亲自跑到京城,让兵部进行选任,所以朝廷就把对中下级武官的选任权力下放到节度使的手中。不久,圣人因军事需要改革兵制,让节度使在当地招募士卒,施行长任兵制,其特点之一就是长募士卒子弟可以世袭,士卒家人也能常住边地。实施后,各节度使就和辖下武官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军事集团,从而削弱了朝廷对节镇军队的控制力,特别是一些节度使私自扩建的军队,更是只听节度使的调遣,比如安禄山就是这样。听文有觞说,安禄山收养同罗、奚族、契丹等的降兵八千人为义子,称‘曳落河’;‘曳落河’是胡语,汉语意思指壮士。这些人既忠心不二,又骁勇善战,是安禄山最信任的一支劲旅。同时,安禄山还不断蓄养数万匹战马,收集很多兵器,又分遣胡商到各处经商敛财。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安禄山要卒有卒,要将有将,要才子有才子,要谋士有谋士,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器有兵器,要战马有战马,而且卒、将、才子、谋士全听他一人指挥,整个大唐东北俨然已成独立王国。”曾和培大惊失色,说:“请恕曾某斗胆做个假设,如果安禄山真想反叛朝廷,简直易如反掌,因为卒、将、才子、谋士全听他一人指挥,特别是那些士卒家人也常住边地,不在内地,打起仗来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这般危险局面,难道圣人一点都没有觉察出来吗?”

宋影庭摇了摇头,说:“目前,圣人只顾贪欢享乐,根本不管这些。当文有觞告诉宋某,他来到京城是为了带走文人才子投靠安禄山时,宋某这才猛然警醒过来。原先安禄山手下不缺精兵强将冲锋陷阵,独缺文人才子出谋献策,现在来内地招揽大量文人才子,使得文武兼备,再无遗憾。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终于昭然若揭,无可隐藏。大唐危亦,大唐危亦啊!”忍不住仰天长叹几声。曾和培受到强烈感染,也跟着唉声叹气起来。过了片刻,宋影庭安静下来,又说:“曾尚书,大唐如今局面,绝非你我几个贤良可以彻底改变,唯有时刻保持警惕之心,方能不负圣人之信任和百姓之依靠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