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河山只在我梦里

自从来到法国后,她注意到曾经在校园里神采飞扬的张望京,眼中的星光逐渐黯淡。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曾经在她心中如英雄般的人物,在与生活的搏斗中,失去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那是一种对生活目标失去意义的迷茫气场,是被生活重压不断侵蚀后,逐渐丧失韧性的精神状态。

就像一根在重压下失去回弹性的弹簧,又像在疾风中明灭不定的微光,让人心疼。

所以,她不想看到自己心中的英雄如此沉沦下去。

自从刷到《经纬古今》第一期后,她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节目或许就是能重新点燃张望京心中火焰的那把钥匙。

同样是沙漠中的半杯水,乐观者会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

而悲观者则会哀叹:“太惨了,只有半杯水!”

可水终究只是水,不同的是看待它的人啊。

哪有什么天生的乐观者和悲观者,不过是同一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表现罢了。

民族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深刻理解,对于他们这些留学海外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更加珍贵。

“河山只在我梦里”,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蕴含着多么深沉的情感,只有出国的华人才能真正体会。

就像在国内上学的时候,在周一清晨的操场,抬头望向在晨曦的剪影中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可到了异国他乡,经历了最初的好奇与兴奋后,不知从何时起,她突然发觉,一种格格不入的孤独感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她心中慢慢形成了一个呼啸着寒风的空洞。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也许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她因失眠而起身,趴在异乡的窗台上,望着那孤独了千万年的月亮,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也许是在某个人来人往的时刻,她在地铁上戴着耳机刷视频,偶然听到那句熟悉的“瓜娃子”,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也许是在某次外出散心时,她在海边看到那头外表斑驳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石狮,石狮面朝东方,那是家的方向啊。

也许是在某个夜晚归家的途中,她路过中餐厅门口,看到那面在夜风中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那一刻,对祖国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在月光下,突然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在满是高鼻梁、蓝眼睛的人群中,她蓦然想起“竹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心中满是惆怅。

在海边打开罗盘,看到石狮面朝东方,她知道,那里有她魂牵梦绕的家乡。

闻到打烊的店面中依旧飘散出的孜然香,她恍然想起,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尝过二中门口那家鸡排的滋味了,那是家乡的味道啊。

就在这一刻,她突然很想听听家乡的歌声。

当那熟悉又陌生的男女声合唱在耳机中悠然响起,她再也忍不住,蹲在异国灯火通明的街上,嚎啕大哭起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余柔诺温柔地望向自己的男朋友,眼神中充满了爱意与坚定:“你的经历,我也经历过,所以我会陪你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苦难本身并不值得歌颂,我们民族历代传颂的,从来都不是苦难,而是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见缝插针地补习、上学和打工,一共坚持了7年。到了1926年6月,我终于从巴黎大学医学院预科转入预科学习。”

刘子华仰望着天空,那天空中一幕幕旧时的画面仿佛是岁月的幻灯片,他似乎也在缅怀着自己那段波澜壮阔的过往。

此时,屏幕中的姜旭开口问道:“就算在晚辈所处的这个年代,去异国他乡求学也并非易事,不知当年和您一起共赴法兰西的先烈们,是如何解决在法兰西的生活问题的呢?毕竟您是去法国攻读医学专业的,而家人给予的钱财,在法国应该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吧?”

刘子华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们既是留学生,也是杂工、临时工,工资可以说是最低的,大致每日10法郎左右……每个人每日的工资,除去所有必需的费用后,所剩无几。即便如此,我们许多人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有的同学进补习学校,有的则自学,还有的参加法国工人或华工的活动。”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像是穿越时空看到了过去的艰辛:“经历了残酷的现实,我们逐渐明白,所谓法国的天堂,从来都不是我们这些外乡人的天堂!古今中外,唯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走向自强!”

刘子华顿了顿,继续说道:“为此,很多同学都自愿参与了法国的工人运动,向政府抗议对工人的剥削。然而,两国政府却派出武装警察,强行把学生押上警车,投入兵营,最后还把被监禁的学生武装押送回国!”

刘老爷子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心中那沉重的回忆一并吐出,神色凝重地说:“孔子曾言,‘君子周而不比’。以前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我总以为读了便是懂了,却未曾想到,真正深刻领会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竟是在法国的这段艰苦岁月中!”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与希望,语气激昂地继续说道:“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当年同学们在法国军警面前拉着横幅奋力高呼的宣言,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共鸣!!没有那句话,我们后面就不可能破而后立,建立我们的家国!”

姜旭听着,不禁热泪盈眶,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这句宣言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在所有刚刚亲眼目睹了刘子华在那种艰苦条件下工作的观众心中,无论中外,此刻全世界每个无产阶级都猜到了刘子华所说的那句宣言是什么!?随着这一句名言在姜旭的《经纬古今》直播间中响起,仿若一道震撼心灵的闪电划过。

此刻,无论是在华夏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

无论是在热闹非凡的夜市上,那些小吃摊主和顾客们围在屏幕前;

还是在简陋的工棚中,疲惫的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

无论是在安静的课堂上,莘莘学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芒;

还是在轰隆作响的地铁上,行色匆匆的乘客们都目不转睛。

屏幕前的人们都在此刻化身成为了“谜语人”,但他们心中都有了同一个答案。

【我猜到了!】

【我也猜到了!】

【妈呀!上学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才知道,简简单单的十一个字,竟然饱含着这么多的血泪!】

【这就是格局啊!无论中外,只有工农联合才能集中力量对抗资本主义!】

【大家!我突然想起了当年课文《为人民服务》里的一句话!】

【哦草!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到了!这么一说,果然千古文脉就接上了啊!上一期姜旭说的时候我还没领会,现在我终于懂了!我们的精神一直传承于历史!】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经纬古今》就是那点燃希望的火种!】

这些观众,身份各异。有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工人,有在田间地头耕耘的农民,有在街头巷尾叫卖的小贩,有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学生,有在写字楼里忙碌的白领,有在电脑前敲代码的程序员。

有当年在封城时期,甘冒生命危险,千里迢迢赶来江城修建火雷二神山的农民工,他们用汗水和力量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有疫情时期不能回家,日夜坚守在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每一个居民;

有曾经为了做核酸而日夜奔波的护士姑娘和医生,他们用专业和爱心与病毒战斗;

甚至还有当年为救孕妇而破戒收入寺庙的和尚,他们在危难时刻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君子和而不同!

所和为志,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此刻,这些情难自抑的人们,喉咙微微颤抖,却异口同声地回想起了那句曾经在那一辈人中耳熟能详的政治宣言!

甚至就连海外恰巧看到这期节目的外国人,此刻也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语言,跟着屏幕里的姜旭和刘子华念出了那句曾经在许多年里都在世界上声震寰宇的宣言!

“workers of all countries, unite!”

“全世界の労働者よ、団结して!”

“pa6oчneвcex cтpah, coeдnhrnтec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工人罢了工,所以成了人。人举起了工,所以有了天。

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如同黎明的曙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此时的姜旭,全然不知场外因他和刘子华的时空共鸣而掀起的全球热潮,他就像被刘子华的人生经历施了魔法一般,深深地沉浸其中。

果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哪怕姜旭之前已经仔细查询过那段留学岁月的历史,可当刘子华记忆里那些鲜活真实的工作场景在他眼前一一展现时,他还是忍不住在心底发出深深的喟叹。

留学生在法国的日子,那简直是难如登天!

吃穿用度常常捉襟见肘,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还得一心二用,在艰难维持生计的同时分心求学。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却能坚持下来并取得真经,这得需要多么坚定不移的决心啊?

那决心,就像是黑暗中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前行的路。

刘子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眼神中闪过一丝犹疑,但很快,他像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缓缓望向姜旭,问道:“小伙子,我突然对后世的一件事特别好奇。”

姜旭赶忙恭敬地拱手行礼:“先生有问题只管问,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哇,真好奇啊!刘子华会问什么呢?他和前两期那些古人可不一样,他对现代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当时我们的技术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但科学理论并没有发生质变。以他在异国的经历来看,他应该会问我们国家后来的实力怎么样了吧?能不能和其他国家抗衡呢?】

【是啊……他经历过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肯定比我们更想知道国家后来的发展情况。姜旭,快告诉老人,让他安心!】

而这位在1992年就已经离世的刘子华,此刻在众人面前深吸了一口气,那微微颤抖的身体,竟然透露出一丝紧张,就像一个等待宣判的人。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化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大举渗透进我们国家的各个阶层。在我离世前的那几年,我就已经清楚地察觉到,国外文化的冲击对国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刘子华顿了顿,眼神有些复杂,继续说道:“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和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像,都觉得外来的东西都是好的,国外的一切都代表着美好和先进,而国内的传统则全是封建和落后的象征。”

“所以,我想问的是,你们后世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他紧紧地盯着姜旭的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担忧:“历史,是否又重演了?”

此时,所有观众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位老人内心深处的忐忑不安,那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命运的深深担忧。

为什么会如此忐忑呢?

无非是害怕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害怕后世再次出现自毁长城的情况。

要知道,从春秋时期到现在,浩浩汤汤两千七百多年,只要谈及中国思想,“孔子”这个名字,就像一座巍峨耸立、无法绕过的高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