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他微微叹息了一声,目光变得悠远而深邃,仿若穿越了时空的迷雾,看到了当年那个阴暗潮湿的地牢。

“当年我被囚于羑里,《周易》亦非我一人之功,乃是总结众多先贤智慧结晶,方能创造出后天八卦。”

“易有三世,《连山》、《归藏》、《周易》。”

“部族出于山林,如山之出云,故《连山》首卦为艮卦。”

“《归藏》者,归藏万物,上古时期母系氏族为主导,地泽万物,故《归藏》首卦为坤卦。”

“及至我于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深入研究归藏卦象,终悟周流不息之理,体察乾坤之奥秘,故《周易》首卦为乾卦。”

周文王一边说着,一边在沙盘之上以手指作笔,熟练而流畅地画出一面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乾上坤下,阴阳交感,蕴含着天地开辟之初的混沌奥秘;

后天八卦,乾西北坤西南,万物各安其位,象征着世间万物在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与秩序。

而姜旭亦同时施展手段,将周文王所绘制的卦象清晰地投影到屏幕之上,并配上联合国通用语言的详细解说,以便让各国观众皆能尽量深入地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在那神秘而深邃的易学世界里,周文王正站于历史的长河之畔,伸出一指,轻点在浮现在虚空中的中国地图西北方向的昆仑山脉,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讲述。

“伏羲先祖所创先天八卦,犹如对天地万象的神圣总结,和合万物,此乃天道之显。然我人族,立天地间,与万物生灵迥异之处,在于有社会与文明之观念。故而我所推演的后天八卦,乃是将人伦秩序融于天道,是为人道。”周文王的声音,低沉而庄重,仿若穿越千年的时光,回荡在众人耳畔。

他继而说道:“我与先辈悉心观察天地四季之更迭,八方气象之周流,惊觉中原西北方至高至刚,遂重排卦象,以西北方为乾卦,西南方为坤卦。北方寒茫,为水为坎卦;南方热甚,为火为离卦。”

此时,姜旭为助众多初步接触后天八卦的观众领悟易经理论结构,同步以系统动画功能精妙阐释。

“太阳出于东方,帝出乎震,震卦自东方起,其卦象由下至上,阳气初显。”姜旭适时补充,“后世称东宫太子,日本亦有天照宫,皆因东方为家中长子所居之地。”

此语一出,观众席间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纳尼?我们国家的天照宫竟是这般缘由?】

【阳君所言极是!我们阴阳寮的阴阳师源起支那战国,隋唐时即我国飞鸟时代,支那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经朝鲜半岛百济国传入,百济僧侣观勒东渡日本,携《易经》等文献而来。】

【哇塞!经他这一讲,豁然开朗,八卦之理瞬间明晰!】

随着周文王将重新排序的后天八卦依次排列,那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方位差异,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后生,你且说说,我为何要创后天八卦?”周文王望向姜旭,目光中满是考校之意。

姜旭深吸一口气,神色肃穆,恭敬作答:“晚辈愚钝,仅能以后世诸多大家之见解为凭。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先天八卦方位彰显宇宙从无到有的生成历程,以及万物本原之态,然其固定不移,欠缺变通。后天八卦则用以推论人事,堪称社会规律的深度总结模型。”

周文王闻得体用之分,欣然点头。“不错,先天八卦体任自然,一气周流。我以后天八卦为基,两两相合,共推演出六十四种天地变化规律,此可包罗万象,万物尽在其中。”

言罢,周文王信手画出“天地否”与“地天泰”卦象,那卦象似有神秘魔力,悬浮于虚空之中。

“后生,试解此卦,这两个卦,哪个为好,哪个为坏?”周文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恰似抛出一道千古谜题。

刹那间,评论区如沸水翻腾,中国人与外国人激烈争辩,各抒己见。

【my god!上为天,是上帝居所,下为地,乃吾等栖息之处,此即世界本貌,定是好卦!】

【damn it!你还敢称中国通!瞧那否字,分明不佳!】

【晕乎!我全然看不懂,若在文王面前,岂不颜面尽失?】

【哎呀!穿越果真非易事,稍不留神便要社死!】

【我信姜旭!上次连伏羲都能应对自如,此次定不会逊色!】

【你这是粉是黑,实难分辨!但妙语连珠,值得赞赏!】

姜旭心中暗自庆幸,多亏节目之前做足功课,否则今日可要出丑。

他双手左右上下一分,两个卦象的上卦与下卦于观众的凝视下,缓缓分离。

天地否,外卦为天,内卦为地,恰似自然界之景象;地天泰,外卦为地,下卦为天,仿若天翻地覆之变。

姜旭先向周文王与周武王行礼,身姿优雅,礼数周全。

继而以抑扬顿挫之声调讲解:“周天八卦两两相乘之六十四卦,于天道而言,并无好坏之分,仅对人道有吉凶悔吝之别。卦象因与人相关,正如中医所云,物无美恶,过则成灾。亡羊补牢,坏卦亦可为好卦;乐极生悲,好卦亦能成坏卦,此即《列子》所言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言至此处,姜旭指向“天地否”卦象,此卦象散发着一股凝然之气。

“否者,闭塞之意。天地否卦,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气轻灵,地气沉浊,尘归尘,土归土,天地虽清明,然阴阳绝离,万物失却生机,无生无死,仿若静止之境。”

随后,姜旭又指向“地天泰”这一吉卦。

“泰者,小往大来,吉亨。此卦天气清灵却下降,地气沉着却上升,阴阳和合,万物生发,虽有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却各有生死轮转,世界因此生机勃勃,轮回不息。”

姜旭言罢,不禁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感慨万千,“所谓否极泰来,实乃阴阳互根,矛盾相互转化之理。子时夜黑至极,却孕光明;午时昼亮之顶,已潜黑暗。”

“好!解得妙!”周文王听完,眼神激荡,纵声大笑。

对他而言,推翻商朝尚不足为其此生最伟大功绩,唯有创作《周易》,方是能泽被后世之壮举。

“我创《周易》后,对天地万象与王朝更迭感悟愈深。易经乃天地万物变易规律之总结,万物皆变,且变化有迹可循。不知后世可有洞悉变化奥妙之人?如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皆自河图洛书演化而来那般。”周文王说罢,目光满含期待,望向姜旭。

姜旭脑海中浮现出千年历史中那一个个鼎鼎大名的易学家,遂如数家珍般向周文王列举。

“《周易》如孔子所言,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后世诸多贤才皓首穷经,探其奥妙,将其分象数理三个范畴研究。”

“象者,卦象为《周易》重要概念,关乎卦象形状、象征事物以及卦辞、爻辞中的具体物象。汉代易学家京房在前人基础上,对卦象、爻象深入探究,且能以象数理论占验。”

“数者,在《周易》之中,指卦中数目与计算,涵盖爻之属性数、爻位顺序数以及占筮求卦之法。宋代易学家邵雍继往开来,以易数推衍出黑白点构成的‘河图’‘洛书’‘先后天图’,并创梅花易数与皇极经世,据传《皇极经世》可算国运。”

“理者,指卦名、卦爻辞与卦爻象蕴含之意义道理。三国魏国王弼以老庄哲学注解《易经》,开创义理学派,其思想影响深远。宋代大儒朱熹作《周易本义》与《易学启蒙》,对《周易》义理阐释深刻。”

在姜旭那承上启下、精妙绝伦的讲解过程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观众们原本对《周易》仅仅是久闻大名,却始终不明就里,此刻却仿若被一道智慧之光点亮,心中渐渐勾勒出这本经典的大致轮廓。

就连周文王,也不禁手捋那长长的胡须,频频点头,口中不时发出低沉的沉吟之声,显然是对姜旭的阐释颇为赞许。

“善!那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当真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位鲁国孔丘,若能与之谋面,我必与其相见恨晚!”周文王的声音中满是激赏,他那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光芒,似乎已经穿越了时空,在想象着与孔子相遇的场景。

周文王开怀长笑,那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似是要驱散岁月的阴霾。

人至暮年,往昔的回忆就如同潮水般涌来。

曾经的新人,如今已化为故人;过往的故事,也都沉淀成了心底的记忆。

唯有那些曾经深深触动心弦的瞬间,才能在老人心中那如深潭般平静的世界里,泛起层层波澜。

姜旭此时虽与先祖有着相同的心境共鸣,却也未敢全然沉浸其中。

他悄悄伸手,轻轻摸了摸自己的内襟,待摸到那熟悉的药瓶轮廓,才微微松了口气。

上次直播之后,他便吸取了教训,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以防万一。

目光不经意间瞥见周武王望向自己的眼神,那眼中满是喜悦与感激。

想来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让周文王如此开怀,周武王自然也对他心怀感恩。

姜旭心中暗自思忖,文王老爷子看起来身子骨还算硬朗,毕竟未曾被现代的科技与繁杂事务所干扰侵蚀。

周文王的笑声渐渐停歇,那原本因激动而略显外放的气息也缓缓收敛,眼神重新变得温和而内敛,宛如那蕴含着无尽智慧的葆光。

他先是望向姜旭这位来自后世的奇异之人,而后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思绪似乎飘回到了那段被囚禁的黑暗岁月。

那时的他,父亲惨遭帝辛杀害,自己也被困于羑里,如同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飞鸟,又似落入陷阱的走兽,身心皆饱受折磨。

在那朝不保夕、心神不宁的困境之中,他的心中却萌生出一个伟大的念头——重演《易》道。

“小友,关于《周易》的现世,其间的艰难曲折,实非言语所能尽述。”周文王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凝重,仿佛带着姜旭一同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周易》本是阐述大道之书,可彼时帝辛已杀我父,又将我囚禁于羑里。我若让《周易》以纯粹的大道之姿传世,万民传诵,帝辛定会杀我。”

姜旭默默点头,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

如今的华为中被软禁的领导和被自杀的博士,建国时的钱老……无一不在诉说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残酷真相。

更何况,面对的是那本就对周文王虎视眈眈的君王,又怎会容忍一本犹如思想原子弹的《易经》流传于世,而不采取行动呢?

在那个刚从茹毛饮血的奴隶社会走出不久的时代,《易经》所蕴含的智慧力量太过强大,足以颠覆整个世界的认知。

周文王拿起桌上的一枚龟甲,那龟甲上烧裂的纹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那些纹路,眼中满是感慨,轻轻叹道:“小事则筮,大事则卜。最终,我苦思冥想,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掩人耳目之法。夏商皆重巫卜之术,远古大巫以龟壳裂纹的纵横走向判断吉凶,此为卜。于是,我以易经之理创六爻占和大衍筮法,以此将此书传于万民。”

姜旭望向周文王的眼神中满是敬佩,他微微点头说道:“晚辈明白,此法甚是高明。既能降低帝辛对您的疑心,让他以为您只是沉迷于卜蓍方术,又能以易经之理在不知不觉中教化万民向善,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无声。将大道深藏于天地之间,隐匿于阴阳之道里。”

随着话题的深入,他们的对话也逐渐揭示了为何无论是儒家、道家、阴阳家还是民间法脉算命,皆以《周易》为纲领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