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致辞和敬酒,本来很正式、庄重的一件事,却被詹大小姐把蘸了酒的筷子头伸到弟弟嘴边这个动作,彻底破坏了气氛,变成满堂哄笑不止。
詹大小姐的小脸羞得通红,低着头遮掩片刻,突然又抿起嘴角一笑,好像这个办法可以缓解眼下的窘境。
大家都放下酒杯后,就从椅子上跳下来站直了,等有丫鬟过来把椅子抽开,朝着她老爹福了一福,脆生生道:“爹爹,韵仪也想做一点事情呢,您会支持吗?”
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忙碌,顾不上亲自教导子女。但是对自己的孩子,詹闶还是能做到有个基本了解的。
既然她想遮掩,那就配合着演一出呗:“哦?我们家大小姐已经四岁,知道要做点事体会生活的不易了。那你来说说看,只要不是坏事,爹爹一定支持你。”
詹大小姐提出这个,还真不是瞎扯,至少算言之有物:“前些天,珍姨娘烤了南瓜籽给我和弟弟妹妹吃。姨娘说这东西只在詹家才有,我就想到爹爹从金陵带回的香榧,好像别家也没有啊。姨娘带着我去过茶楼,我们家茶楼里有花生和瓜子卖,为什么不卖南瓜籽和香榧呢?爹爹,这两样东西,可以买吗?”
本来只是给她一个化解尴尬的机会,可詹大小姐竟然真的能说出点东西来,这就让詹闶很意外了,同时也有些欣慰。
大闺女才四岁啊,就能明白市面上没有的东西可以拿来交易赚钱这个道理,还做出了在茶楼售卖的精品路线选择,而不是放在来春铺走大众路线供不应求。
这是个人才呀,将来说不准就是商界领袖级别的大佬,培养,绝对要悉心培养。詹闶马上就做出了决定,甚至还在想,将来是不是考虑招女婿,否则那就是詹家的人才流失。
当然后面的只是随便瞎想,他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思想教育的男人,怎么可能接受入赘这种事,哪怕是自己的女婿都不行。
哪怕说到头了,家里一个儿子没有,要靠女儿继承家业。你找个入赘的女婿,把人家孩子跟了自己的姓,家产就真的留在自己家了吗?
基因这玩意儿,不是换个姓氏就能改变的。与其自欺欺人,倒不如放开心胸大方点,还有助于闺女的幸福生活。
杂七杂八的各种念头一闪而过,詹闶满脸是笑地看着自己的一号结晶,不住地点头:“嗯,不错,果然是爹的好闺女。那就照你的意思办,爹爹想办法琢磨一种产籽多的南瓜出来,然后就专门卖南瓜籽,还有那个香榧。今后茶楼里每卖一份,就奖励你一文钱,等你十二岁了就可以任意取用。”
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发展出了一桩生意。在如今这个时代,类似的事怕是只有在詹家才能发生了。
南瓜籽和香榧,詹闶一直都有发展一下的计划。只不过现在詹大小姐提前想出来了,那就干脆提前做起来。
不要小看这么个小小的改变,带来的好处却是难以估量的。也许在没有完整计划的前提下,可能会面对无法垄断的困难,但更大的可能却是给了詹韵仪自信。
四岁的孩子有了这种自信,再加上老爹的栽培和詹家的影响力,时间久了足以给她带来担当所有大事的底气。
还是那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怎么治愈呢,就是要靠童年积累的各种自信和满足,让她面对任何状况的时候,都能做到从容自在、毫无畏惧。
支持四岁的詹大小姐做生意,虽说只是象征性的支持,主要还是鼓励的目的更多,可这件事也会给詹家的其他人造成影响。
不管有孩子的、没孩子的,还是正在怀孩子的,对未来的信心都更足了几分。老爷这样的态度,不论男女不论出身都一视同仁,那个还没进门的大妇,好像也没有太多威慑力了。
一顿年夜饭,在其乐融融中结束。詹韵仪无疑成了本时间段内,詹家的头号明星,被老爹一顿猛夸不说,还按照她的属相,奖励了一只和阗羊脂白玉雕刻的小牛。
饭后当然也少不了詹家的传统,全体移步演乐场。这个时代没有春晚,但并不妨碍詹闶自己搞一个。
小品、相声这类的肯定没有,全场歌舞撑一个时辰还是没问题的。今年的节目更是丰富,几个舞乐姬在詹闶零敲碎打的指点下,竟然复原出了两个京剧小段。
《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和《穆桂英挂帅》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离詹闶听过的大师版本还相距甚远,但也算是难得了。
唯有一点美中不足,少了扮相和行头,视觉上的享受效果没达到。不过也就这样了,老朱对演艺界的限制很严格,至少穆桂英这样的戏就不能公演,反正都是在家里唱,好脸蛋也是一种享受。
这些舞乐姬为什么如此努力,詹闶心知肚明,也有相关的计划和打算。等搬到昭回靖恭坊的新宅子,就能陆续落实了。
再往后,还是尽量艺术的归艺术,生活的归生活吧。不是特别叫人受不了的,就不要往家里划拉了。
詹家的女人已经太多了,如今占地九十多亩的主宅都不够安置,再多了搞不好没几年又得搬家。
一个时辰的文艺晚会结束后,詹闶也是毫不吝啬地该赏就赏。最新的雪花膏一人一罐少不了,护肤安神的珍珠粉也不能没有。
金钏子、镏子、耳环、头钗等等的全副首饰一人一套,这东西发下去也只有取悦自己的作用,詹闶绝对不会小气。
另外如今詹家菌棚里银耳产量也上来了,今后不只是舞乐姬院子,家里所有姬妾全都从一天一份升级到早晚各一顿。
银耳是个好东西,如今这个世界只有詹家能人工培育,连阿棣的皇宫里詹闶都没给技术。不是他太小气,而是担心那些太监和皇苑里的坑货,把不住秘方的可能性太大了。
即使仅在北平一地,詹家靠着银耳,每年都能收入几万两,全国放开了可想而知。真要被泄露出去,损失同样可想而知。
当然詹闶也不是永远都要坚持着闭门造车,该对外公布的时候,他不会打半个磕巴儿。问题现在红薯和土豆才刚开始,连玉米、花生这些都捂着呢,银耳放出去算哪门子事。
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得是先行者吃饱了之后,才能带着后来者喝口汤。挣银子的办法詹闶有得是,但也不能白白给出去,养成习惯后可就不好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