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公公心知肚明,陛下对他的所作所为肯定了如指掌,以往也都默许了他去各大臣府上公干时,顺带着收点好处费的行为。
但他实在不确定,涉及到眼前这位王公子,陛下又会怎么处理呢?
以往那些都是大臣,所以陛下懒得管,但这位和陛下是兄弟,陛下一个不高兴,当场就能把他李太监给撸了。
所以李公公才会变了脸色一般的连连推辞。
面对这般推辞,王辰却只是笑着把钱袋子按在了李太监的手中。
这点钱对于日进斗金的王辰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随随便便从精盐提炼买卖中分点皮毛下来,都够在家里摆一箱钱了。
反倒是用来打赏给这位李公公,拉近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算得上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买卖了。
尽管李世民和自己关系莫逆,但有时候,这种朝堂上以及宫闱间的大小事情,还是离不开一道道的关系网,织罗密布起来。
现在先把基础打好,一点一点地编织人情,搭建可靠的脉络,这才是硬道理。
“李公公,让你收你收下就是了,这大冷天的跑一趟又不容易,拿些茶水费怎么了?”
“老李要问起来,你只管推我身上,保管你没事儿。”
李公公听着王辰话语中那老李两个字,不由得心中一动。
果然,这位王公子和陛下之间的交情可见之深,估计朝野上下也就他一个人敢称呼老李了吧。
作为在宫内混迹了不短时间的老油条,李太监自然也有其独到的政治见解和觉悟,有些事情的敏锐性,他比一般的朝臣还要更加高。
转念一想之后,李公公顺势就从王辰手里接过了钱袋子。
“既然王公子这么说,那我也不矫情了,恭敬不如从命。”
李太监之所以从原先的推辞,到现在顺着王辰意思的接下,自然不是因为那句出了事情王辰担着。
毕竟讲道理,他还真不是很缺钱。
之所以态度转变的这么快,还是因为李公公想明白了一点。
他现在把这个钱收了下来,其他意义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向王辰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收了这个钱,等于和王辰是自己人了。
政治联盟和关系网络,有时候就是靠利益和某些行动相维系。
他要不收这个钱,不仅显得自作清高,而且还会给王辰透露出一种不愿意成为自己人的迹象。
相反他要是顺利的收下这个钱,钱多钱少都是其次,这个行为就代表着他们利益相连,那顺理成章的就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人了。
把这钱装到口袋里去之后,李太监顺口对着王辰说道:“王公子,明日朝会之时,就看你大展身手了。”
“告辞!”
……
随后李公公就离开了王家府宅,回宫里向李世民复命去了。
等到这名太监走后,王辰脸上的笑容一收,然后快步往书房而去。
把书房门合上,王辰这才将李世民写的那封书信给拆开,然后快速的浏览了起来。
这封信件非常简单,也就几句话,但是透露出来的信息却非常重要,也算是解答了王辰心中的一些猜测。
的确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样,明天前往太极殿上朝出席朝会,确实是李世民所安排的。
而且这个机会也确实是因为,王辰联名虞世南,上奏请求重建国子监一事。
在这封信里面,李世民特意向王辰强调了一番。
尽己所能,明日朝会之时放松大胆的讲,有什么说什么,务必把满朝文武给镇住。
明天表现的越好,给那群大臣们的震慑越大,那对往后的政治前途就越发有利。
反正李世民给的意见非常简单,能表现的多好就表现多好,给点真切的意见出来,把那群人都给镇住才行。
王辰看着李世民的这封信,再反复阅读了一遍之后,把信纸装了回去,然后往抽屉里一丢。
接着往椅子上一坐,开始思考琢磨了起来。
其实事情进展到了这个程度,很多事情王辰自己也有所打算了。
即便李世民没有派人把这封信送过来,王辰也已经打算明日朝会之时,直接给大家秀一波自己的知识功底和政治素养。
这可是给未来的政坛之路打基础,那这个基础当然是打得越牢越好。
李世民的这封信,只是让王辰更加确定了这一点,并且要用心去做准备。
首先要明确一点,既然自己登上朝堂,在朝中文武大臣面前展示言行的机会,是来自于和虞世南联名上奏的那份奏折。
那么明日朝会之时的核心主题,就绝对是围绕着科举制善后展开的。
自己明日的朝会之时,一定会被李世民专门点个名,然后说一说关于这份奏折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到时候自己肯定不能按部就班,还按照奏折上面所写的那样说,那肯定加不了多少分。
要想把这些个朝中四品以上高层文武官员给直接镇住,那就得在原基础上延伸出一些东西,说点更牛逼的玩意儿。
所以说些什么好呢?
王辰想了一阵子之后,脑海中灵光一闪,随即把纸笔翻找出来,然后刷刷刷地开始记录了下来。
其实这个所谓的科举制善后问题,说到底也无非就是教育改革。
不管是成立国子监还是其他什么方法渠道,都离不开教育改革这个核心。
因此自己只要把一些适合大唐这个时代的,先进教育改革理念给提出来,想必就足以震惊满朝文武。
对于这个,王辰还真有一些可以从后世历史中借鉴的地方。
所以埋首案前,刷刷刷的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之后,王辰才长舒一口气,然后放下笔来。
拿起自己写好的稿子,王辰端详了一眼。
“呼!”
“现在把这篇稿子背熟,明天就用这上面内容去秀一波,绝逼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