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此词一出,余词尽废。

第203章此词一出,余词尽废。(求订阅。)

“兄弟们,兄弟们,出大事了。”

“水调歌头,千古第一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vs明月几时有。”

“今夜,请记住,苏轼的名字。”

可以说。

在江宁第三讲苏轼之后。

苏轼之名,彻底引爆了全网。

“我的天,没想到,我们大宋朝竟然有一位叫苏轼的词人。”

“是啊,我也没想到。但其实苏轼一直存在,只不过没有人挖掘而已。”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我最为喜欢的不是这一首,我喜欢的是明月几时有。”

如果说苏轼只是一位普通的诗人。

哪怕之前众人没有怎么发现,此时重新讲解,大家对此也不会感兴趣。

正如刘过。

虽然江宁之前确实讲了刘过。

刘过在那个时候,也确实让大家稍稍惊艳。

可是。

这个惊艳也只是那么一瞬间的事。

人们只会在偶尔想起的时候,才会说一句,对,宋朝确实有一位叫刘过的词人。

可是。

当江宁第三讲苏轼之后,众人才发现。

要是宋代里面没有苏轼。

恐怕宋词的辉煌都要逊色许多。

而现在。

苏轼却是将宋词带到了全新的高峰。

“大家好,我是诗词鉴赏作者王超。至江宁老师开讲宋朝以来,我就彻底的迷上了宋朝。在江宁老师的笔下,我看到了先天下之优而忧的范仲淹,我看到了一生没有功名,写出终不似,少年游的刘过。我更看到了,此前谁也没有人注意的苏轼。我原以为,苏轼也似刘过一样,被历史遗忘的一位诗词作者。但是,从今以后,我想,苏轼再也不会被人忘记。”

有知名大v,在他的博客上如此说道。

“其实我一直认为,唐诗宋词,虽然宋词也是宋代的艺术巅峰。但我觉得,宋词还是差唐诗半个境界的。这个相差,不仅仅是因为宋词,还包括宋朝的一系列文学大师。但今天,在我看了江宁老师的苏轼第三讲之后,我会认为,宋词已然可以和唐诗竞艳。”

知名文学主播,亦是在他的视频上无比的感慨。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脑。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想问,还有谁?”

无数的网友,亦是无比兴奋的说道。

……

“老李,老李……”

“老钱,什么情况这是?”

“你最近在研究宋词文化?”

“对。”

“最近有没有看江宁老师第三讲苏轼。”

“第三讲苏轼?”

“您没看?老李,赶紧看啊。”

“最近两天有点忙,我在写我的宋词研究理论。”

“停下来。”

“为什么?”

“这一讲你要是不看,你的宋词研究就是一个屁。”

“我去,老钱,伱这家伙说话太不客气了吧。”

“反正话我带到了,你爱看不看。”

拍的一声,对方挂掉了电话。

“这老钱。”

老李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虽然这样说。

但老钱和他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他也不会介意。

只是老钱这么说,老李还真停了下来。

其实钱穆是真没时间。

最近一段时间,他都在研究宋词理论。

甚至。

这番研究过几天,他还得到其他大学与一众教授交流。

不过老钱同样是业内的权威。

他都这样说了,老李只能搜索到江宁的视频。

“江宁这小家伙,这越是厉害了。”

要说对于江宁,老李自然是很早就认识。

要不是最近几天有点忙,他哪会不看江宁的视频。

“第三讲苏轼,有意思。”

点开视频,老李选择了1.5倍的速度。

他是真没时间。

可是看着看着。

老李又将速度调回到了1.0倍。

不是他不想快进。

实在是看到这里,老李声怕自己错过什么。

“没想到,苏轼竟然写了这么多词。”

当然。

如果仅仅只是写了这么多词,那也就罢了。

关键的是。

苏轼的词,那可是一首比一首经典。

或者说。

苏轼的词,每一首都是经典。

而后面江宁所讲的词,已经不能用经典来形容。

正如目前老李正在看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首词,当真是看得老李泪流满面。

特别是那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直看得老李全身都要颤抖起来。

与苏轼一样。

老李的妻子也在很年轻的时候去世了。

到现在。

已经有30多年。

30多年。

或许妻子在老李心里,还是原来那般模样。

可此时的钱穆,早已经如苏轼所说的一样,尘满面,鬓如霜。

如今这模样。

这要是真的与妻子在梦里相见。

恐怕妻子也不认得自己了吧。

所以。

最后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苏轼。”

擦了擦眼睛。

老李继续看下去。

直到。

当一首《水调歌头》出现之后。

老李看了一眼已经花了好几天所写的宋词理论研究的文章,他却是来了一个一键删除。

是的。

宋代里面加入一个词人。

这对于宋代来说,影响并不大。

哪怕就是加上一个很知我的词人,对于宋词来说,影响也不大。

可是。

如果加上苏轼。

那么宋词就不是原来的宋词了。

正如这一首看得钱穆内心想跪的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只此一首。

老李却是明白。

以前所有看过的中秋词,都不需要再看了。

……

“啥。”

“秦主任,今天一大早,西湖就涌来了20万的游客。”

“我的天……这是上头在做什么活动,还是有什么宣传?”

“没有。”

“那这是因为什么?”

“江宁老师又讲苏轼了。”

“苏轼与我们西湖有什么关系?难道,那首诗的力度这么恐怖,又来了一波。”

“不只是那一首诗,那是因为……秦主任,您还是看看昨天江宁老师所讲的第三讲苏轼吧。”

西湖火与不火,原本是与苏轼没有直接关系的。

虽然前一段时间。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确实让西湖火了一把。

但这个火了一把,他也不可能又来一波爆发。

而且这一首诗,已经提升了西湖游客的基数。

最近西湖时期的人流量,每天最少也是10万人打底。

可没想到。

现在10万人竟然涨到了20万。

尽管秦悦有一些不太明白。

但看了江宁所讲苏轼第三讲之后,他却是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这个苏轼,还真是恐怖啊。”

虽然江宁所讲第三讲的苏轼,他与西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可是之前苏轼在西湖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却是让苏轼与西湖结下了不结之缘。

于是。

这就造成着。

苏轼越火,西湖也就越火。

而当苏轼第三讲写出的《江城子》以及《水调歌头》出现之后,更是让众人第一时间打了鸡血,前往了西湖。

是的。

只要西湖与苏轼结合到了一起。

以后一众游客一想到苏轼,他们就同样会想到西湖。

“对了,好像苏轼来过杭州做过官。”

“通知下去,全方面查找有关苏轼的地方志,全力研究苏轼。”

秦悦是一个格局很大的人。

当江宁第三讲苏轼之后,秦悦便感叹苏轼的恐怖影响力。

但他却更为的知道。

苏轼是一个极大的文学财富。

他不仅仅只限于西湖。

目光放远一些,比如,放到杭州。

那么。

如果这个时候让苏轼与杭州结合在一起,他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

与秦悦同样有眼光的,还有杭州不少文化部门负责人。

虽然之前他们并没有怎么太过于关注苏轼。

虽然他们也知道。

苏轼确实在他们杭州做过官。

可千百年来,在杭州任职过的官员太多了,大家哪里能够一个一个都记得。

再说,他在此前又不知名,你能怎么样?

这就像岳阳楼是滕子京重修的。

可你要是介绍滕子京,不好意思,大家还真不感兴趣。

但现在。

这位以前在他们眼里不出名的苏轼,如今却暴发了极为璀璨的光芒。

随即,一众专家,学者,历史研究人员,却是疯狂的寻找起有关苏轼的史料。

是的。

这一些史料。

也许在一些知名史书上面,或者是官方修建的正史里面,关于苏轼的记载可能会比较少。

但是。

在有一些地方志上面,一些县志里面,或者是一些个人修的史书里面,恐怕会有不少记载。

你还别说。

这一通寻找。

还真是找到了不少苏轼在杭州的一些记录。

“兄弟们,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什么了?”

“我找到苏轼在杭州的一些史料。”

“我草,苏轼在杭州真的有史料记载过吗?”

“当然,我负责管理的县志里面就记载了,我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吧,苏轼最早到杭州任职的是通判,通判是负责案件的,官职不大不小,没有太大的树力。后来苏轼还有第二次来杭州,这二次任职是知州,相当于市长,也就是说,苏轼在他那个时代,是我们杭州的老市长。”

“我靠,这牛逼大发了。”

“不只如此,这部县志还介绍,苏轼说他第一次到杭州就感觉很亲切,说是好像曾经到过杭州一样。有诗为证,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意思是说,苏轼感觉自己上辈子就是杭州人,这是不是真的,上一世谁说得清楚,但是,这却说明苏轼与杭州的感情十分的深厚。”

“牛逼,牛逼,还有吗?”

“还有,苏轼在杭州还做过一系列的政绩。据县城记载,苏轼第二次来杭州的时候。杭州时不时发生瘟疫,还有旱涝。于是苏轼便向朝廷申请拨款,耗费巨资修缮五代吴越王时期遗留的老旧官舍、城门和粮仓。此外,苏轼还在城内开通新运河,疏浚盐道保障航运;把竹筒做的引水管换成坚固的陶瓦管道,在这些引水管道和配套的水库建成后,杭州城家家户户都可以喝上西湖的淡水。为防止瘟疫蔓延,苏轼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乖乖,这了不起啊。”

“这还不止,苏轼除了给西湖写了诗之外,他还对西湖进行了治理。”

“西湖治理?”

“各位可能不太知道,宋朝时代的西湖远远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湖。在当时,西湖湖面都是水草,不只不利于通航,而且还不利于人们饮用西湖水。于是苏轼就派人清除了西湖里的水草,这才让我们得已欣赏到现在碧波万顷的西湖。对了,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修建的。”

“我靠,西湖不得再一次爆啊。”

一瞬间。

在苏轼爆火的影响之下。

西湖火了。

杭州也跟着大火了起来。

……

“苏轼这也太强大了吧。”

“是的,因为苏轼,最近西湖又火了。”

“西湖火了算什么,人家杭州都火了。”

“苏轼与杭州火有什么关系?”

“这都不知道,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官啊。”

随着苏轼的影响。

现实当中,也因为苏轼,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

“我靠,这也行。”

“这当然行。”

“那苏轼在徐州,在密州也做过官,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宣传一下。”

“孺子可教,徐州,密州那边的赶紧啊,人家杭州已经先走了一步。”

“我草,既然这样,我们眉山好像也可以搞一波了?”

“兄弟,苏轼与眉山有啥关系?”

“你傻啊,苏轼的故乡就是眉山的啊。”

“哦哦。”

“不只苏轼,苏辙也是眉山的啊。”

“哈哈哈,这么一说,苏轼老婆王弗好像也是眉山的。”

“对对对,江宁老师说,王弗的墓地也是葬在眉山。”

“我草,你这一说,眉山还真有搞头。至少那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写给王弗的。”

“当然有搞头啊,江宁老师第三讲苏轼之后,说苏轼是宋词第一人都不为过。这样的人才,在眉山搞个苏轼故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

好吧。

在这样思路的影响之下。

几天之后。

眉山那边还真个对外打出了【苏轼故里】的宣传。

并且。

为了扩大这一个宣传。

眉山那边还邀请了江宁前往,说是要为【苏轼故里】题字。

对于题字。

江宁是不太感兴趣的。

不过。

在那边说是有润笔费时,当天晚上,江宁买了一张前往了眉山的机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