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终于。

一众之前一直跟着江宁的粉丝,想起了那一位传说中的存在。

这个人,就是李白。

此前江宁还在当道士的时候,小小的讲过李白。

虽然后面没有开讲,也只讲了一小部份的李白,可李白这个名字,却让无数人记忆犹新。

特别是他的那一首《蜀道难》,简直是鬼斧神工。

可就在大家期待着江宁继续讲下去的时候,这家伙竟然不讲了。

直到现在。

李白这个名字,又出现在众人脑海。

只是一瞬间。

一众网友便直接说道:“江宁,狗日的,我顶你个肺。”

当然。

不只是这一句。

一大堆粉丝,都是清一色的刷出。

“你们这……”

江宁额头上三根黑线冒起。

但还是说道:“大家别急啊,李白自然会讲的。不过,李白是唐朝人,现在我们是在讲宋朝。上学也得一年级一年级慢慢往上升嘛,你们还想跳级?”

“我去,你这是将我们当小学生啊。”

“不然呢。”

江宁摊了摊手,一幅老师就在上课的样子。

只是虽然江宁这般样子很让人想掐死他。

但没办法。

人家就是学问高。

人家就是比你懂得多。

不只是比你懂得多,人家还知道一系列你不知道的。

甚至是连专家都不知道的。

至于你说人家怎么找到这一些资料。

一是综合一系列史料。

二是人家看了无数的孤本。

三则是,人家可是顶顶大名的考古风水专家。

所以。

这三者不管是哪一个方面,大家都是佩服的。

不过,江宁又说道:“跟大家开玩笑的,其实陆游写诗的水平很强。如果放在宋朝的话,他应该属第一。”

这可不是江宁说的。

这是前世某位无比牛逼无比牛逼的人说的,只要大家知道这人是谁,那谁也不会否定他说的话。

“宋朝写诗第一人?”

“对。”

“不是苏轼?”

“苏轼写得诗也很厉害,但苏轼的词比诗厉害。”

“这也是。不过,我还是觉得苏轼写的诗是第一。他写给弟弟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多美啊……”

“我看你是中了苏试的毒。”

“那没办法,苏轼第一,苏轼第一,苏轼第一。”

其实宋朝人也写诗。

但相比之唐朝,宋朝人写得诗就很一般了。

很一般除了有唐朝这一个高峰之外。

另一个,那就是整个环境的不一样。

唐朝是诗的国度。

那么,他便会诞生一系列的诗人。

宋朝是词的国度,所以他会诞生一系列的词人。

不同的年代会诞生不一样的文学巨作。

宋朝人虽然也可以写诗,但已经失去了唐朝那种诗的环境了。

所以宋诗虽然也有不少,但与唐诗来说,那就差了许多。

而到了现代。

我们现代更没有诗的那种环境,那种气氛,所以我们现代人也写诗。

但大都数人写得诗,那可真是辣人眼睛。

不过。

陆游是一个例外。

甚至。

因为他写得诗实在是太好太好了,很多人都以为陆游是唐朝人。

甚至还以为,唐诗三百首里面有陆游的诗。

“江宁老师,您说的第一恐怕会有比较大的争论吧。毕竟,文武第一,武为第二。”

见大家仍是在纠结苏轼。

江宁也是头痛。

苏轼是为苏仙一样的人物,他确实厉害。

所以一提到苏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第一。

比如写诗他第一。

写词他第一。

书法他第一。

吃货他第一。

等等等等。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不重要,反正他们觉得是就是了。

不过这都是自己找的。

谁叫之前将苏轼讲得这么好。

还好是。

今天讲的是陆游。

陆游虽然名气没有苏轼大,但他写的诗,确实太好太好了。

“还是和之前一样,有没有第一,还是大家来欣赏吧。”

说着。

江宁拿出了一首陆游写的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完。

江宁解释说道:“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陆游一共生了七个儿子,而他最为疼爱的就是小儿子,因为他觉得小儿子最聪明。只是小儿子虽然最聪明,但却有个缺点,那就是懒,又比较骄傲。为了开导小儿子,陆游便给小儿写了这一首诗,意思就是让小儿子不要骄傲自满。”

“还不错啊。”

众人点点头。

这首诗写得很不错。

一方面格式很正,另一方面也比较有哲理。

不过大家毕竟抱着苏轼第一的念头,所以众人并不觉得这首就比苏轼厉害。

“就是没有太多诗味,感觉诗味差了一点。”

不少人挑起了这一首诗的毛病。

江宁还是与之前一样,也不反驳,继续说道:“那好,我们就再来一首。”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要说诗味。

第一首还真是少了一点诗味。

因为他有一些像讲大道理,而且这个大道理好像大家都听过,所以大家评价一般。

但第二首一出,众人却是眼前一亮。

“这首可以啊,一读便有诗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得好。”

“不过,还是与苏轼差了一点。”

这首诗写得好,挑不出太多毛病了。

但众人还是维护着苏轼第一。

江宁则是继续:“再来欣赏这一首。”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比之上一首还要经典。

不需要江宁解释。

一众网友就已经挑出了这一首诗的重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简直绝了。”

“哇噻噻,这水平有点高了啊。”

众人有些惊讶了。

而江宁则继续。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首诗与前两首相比较,稍微差一些。

也没有前两首这么知名。

但江宁却很喜欢这一首。

喜欢的原因。

那就在于这一首,与苏轼一样,直面诗人的人生迹遇与感慨。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陆游前往又一地任职。

只是对于以前的经历,陆游却是无比的感慨。

他一生志在收复中原。

所以当时前往南郑的时候,他内心是无比激动的。

他以为北伐就将开始,但奈何只是一个笑话。

后来他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全国各地奔走,但一次又一次失望。

朝廷不但没有北伐之意,甚至他的宦途也不怎么样,他与辛弃疾一样,数次被弹劾,数次被罢官。

而罢官之后,他与辛弃疾一样,也种起了地,写起了诗。

人家陆游的志向不是写诗啊。

他是想收复河山,报救祖国的啊。

所以。

这里面所写的这一句【此身合是诗人未】。

意思是说,难道以后我要当一个诗人吗?

那么后一句则是反问。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要骑着驴子背着剑前往剑门关呢?

虽然这看上去是反问。

但这却更进一步是向告诉读者我心中的志向。

“好一个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我喜欢,我喜欢这句。”

“我也喜欢,感觉这句太有画面感了,我仿佛看到一位文人背着长剑前往前途未卜的道路当中。但虽然如此,他还是没有犹豫。”

“有一些苏轼的感觉了。”

众人慢慢的进入到了状态。

他们有一些代入到了陆游这个人物身上了。

……

“江宁老师,还有陆游的诗吗?”

“没有了。”

“我去,这就没有了?”

“好吧,骗你们的。据说陆游一生写了9000多首诗。”

“9000多首,我草,真的还是假的。”

“是不是真的,大家自己猜,我们继续。”

江宁继续说道:“我们欣赏这一首。”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叫做《书愤》。

书愤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在陆游61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一直想着的是北伐中原,恢复河山。

那么到了老年,那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

只是这个不一样的想法,倒不是陆游的志向变了。

他的志向没有变。

不但没有变,反而更为的坚定。

只是到底是年老了。

所以陆游也开始回忆以前的岁月。

以前的陆游哪里知道北伐中原是这么艰难。

如今自己都60多岁了,仍然没有任何起色。

更回想起年轻时候所发的誓言,只感觉好可笑。

但更可笑的是,誓言不但没有完成,白发却是出来了。

“我想到了辛弃疾。”

“嗯。可怜白发生,辛弃疾不也是这样吗?”

“我……”

不少人鼻子不由得一酸。

但江宁并没有停下,他继续念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开头写得气势万千,让人心血澎湃。

可笔锋一转。

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自然是朝廷之师,也是北伐之师。

这也是陆游期待的。

可期待了一年又一年。

“啊啊啊,我又感觉心痛了。”

“我也是,南望王师又一年,短短几个字,我能看到陆游内心的悲愤。”

“那可不,我都想替这一句再接一句,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还剩几个连?”

“噗嗤……”

众人被其中一位续写的粉丝给逗笑了。

只是虽然是笑。

可看看南宋。

还真要问一问这南宋的管理者,你们还有几个连?

是不是几个连的兵都没有了,你们派不出来?

但事实正相反。

南宋的兵力一直很多,别说几个连,几十万都有。

多到从战面层度上来看,完全不比金兵差多少。

“再来一首。”

见大家都不需要自己解释,江宁也没有多说。

而是一首接一首的不断与众人分享着陆游的诗作。

此时。

江宁分享的这一篇,叫做《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首诗是陆游接近70岁时候写的一首诗。

这时候陆游的身体已渐渐衰退。

加之陆游与其他官员不一样,陆游因为辞官几十年,并没有太多的收入。

同时陆游也并不想接受他人的支助。

比如辛弃疾。

有一次辛弃疾去看陆游,发现陆游的家里条件并不好,就说想拿一笔资金给陆游盖房子。

但被陆游给拒绝了。

此时陆游躺在床上,这个时节已是十一月,天气很冷,且风雨不断的吹来。

但诗人并没有觉得这日子过得清贫。

反而。

越是这样,他越是记起了年轻时候南郑的军旅岁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江宁跟大家分享着这首诗作的背景。

“虽然陆游是一介文人,也不是什么武将。虽然,陆游在南郑的军旅生涯只有8个月,甚至8个月之后,北伐就此取消了。但哪怕如此,陆游每每想起当年的南郑岁月,仍是止不住的激动不已。此时,陆游听着那狂风大雨,突然睡着了。并且,还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来到了大散关,梦里,他看到无数的铁马,战马,刀剑……”

一边与大家分享,江宁手下的笔没有停下。

一众粉丝这会儿没有说话。

他们也不敢说话。

他们生怕自己说话,打扰到陆游先生的梦境。

直到。

当江宁在笔下写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轰的一声。

他们只感觉,眼前的屏幕之上,千军万马冲杀而来。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怎么哭了,我怎么哭了。”

“我也是,为什么我会哭,我堂堂大男人,我怎么会哭。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我在听江宁老师讲辛弃疾的时候我都没有哭呢。”

“明明眼睛里面是进了沙子,不是吗?”

“对,吹一下就好了。”

众人不自觉的揉着眼睛。

这种感情没来由的,一下子占据着众人的脑海。

虽然现在不是南宋。

虽然南宋离现在有900多年。

可是陆游那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仍给了无数粉丝相当大的震撼。

但江宁没有结束。他继续说道:

“王师等了一年又一年,一年过去了,王师没有来。一年过去了,王师还没有来。曾经,陆游还将希望放到辛弃疾那里。因为他知道辛弃疾比起自己强。他比自己年轻,他有勇有谋,他更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可是,一年一年过去,比自己小15岁的辛弃疾也老了。一年又一年过去,辛弃疾不但老了,而且也死了。再一年一年过去,陆游已经85岁了……”

“某一天,陆游感觉自己大限将到。他将一众儿子叫到跟前,他想拿起笔,但僵硬的手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写任何的字。他用微弱的声音跟儿子们说,父亲要走了,我也没有别的东西留给你们,还好你们都是好孩子,一直都做得不错。你们说,人死了之后,能够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吗?”

一众儿子不知道老父亲临终之时问的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

而陆游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用了最后的力气,临终在一众儿子面前作了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实陆游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对于他这样的老者,他早已经看淡了生死。

他更为的知道,人死之后,那么,他就与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联系了。

或者说,这个世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了。

可就算是这样,陆游还是有一件事情放不下。

他没看到收复中原,他更没有看到九州统一。

不过。

他还是寄于美好的愿望。

也许自己看不到。

但未来自己的儿子,或者不孙子,更或者是孙子的孙子,可能看得到呢。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

请一定要记得,在祭拜祖先的时候,一定要将九州统一的消息告诉我啊。

这首诗,叫做《示儿》。

这一晚。

江宁快抖粉丝量突破6000万。

这一晚,与江宁联线的央视主持人董雨泪洒镜头。

这一晚,无数粉丝遥望远方,久久难于入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