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科技前瞻
关于科技,陈际帆是有很多感触的。尤其是当发展委员会沈宗翰教授把一窜常常的名单递给他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里面不但有他知道名字一些科学家,而且还有更多的名字他听都没听说过。
比如一个名为王助的飞机设计工程师,光是听这个头衔就来了兴趣,然后一看简历,好家伙,人家是波音公司的首席飞机设计师。不仅参与过多种型号战斗飞机的设计,而且还独立设计过水上飞机,老天!现在这位王助工程师已经申请到军政大学的研究资金,为“神鹰”空降兵设计滑翔翼飞机,据说可以一次承载三十名士兵和装备。(确有其人其事,不是瞎编)
最令陈际帆吃惊的,是现在云集在安徽的核物理、高能物理等方面的人才居然不下十人之多。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国宝啊,比如他知道的钱三强教授,在这里面也只是排到中间。
原先他最担心的是研究雷达、导弹和计算机等最前沿学科的人才不够,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有些多余,不缺!特别是他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这简直是如获至宝了。
“将军不要高兴得太早,”马寅初看到陈际帆一脸得意忘形的样子劝道,“他们这些人固然是国宝,可很多人还真不是冲着您来的。”
“我知道,他们是冲着这个国家来的,我在他们眼中估计也就是个军阀,是地方实力派。”陈际帆自嘲道。
“不不,将军切不可妄自菲薄,这些人怀揣报国梦想,很想找一个地方施展所学,又不想过多过问政治,对将军您缺乏了解。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做学问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施展才华做些有用的研究,因为他们担心,这些研究会变成武器屠杀中国人。”
“马老,看起来我还真的要和他们见见面,您说得对,要加强沟通。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不仅仅要求军人的参与,只有科技振兴才是真的振兴。”
马寅初道:“将军在北平光复的时候发表了一番话,我以为对振奋军队士气是很有作用的,但这番话同时也得罪不少人哦。科技界很多人不了解将军的为人,裹足不前,几所大学嚷嚷着要回到当初办学的地方去,人心很散。要不是经费问题,他们说不定早走了。”
陈际帆道:“国土恢复,大学该搬的还是要搬迁,像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在昆明设立西南联合大学,如今他们有理由搬回去,去实现他们救国救民的理想,至于经费,还请马老费心,大学搬迁的经费一分都不能少,就算是军费有亏,也不能亏待他们。”
“几位校长找过我,我的意思呢是不忙,一来东北还未光复,平津一带尚处在前线,去了不太安全。二来经费也很紧张,几乎每一个留学人员都要申请研究资金。不要说兴建、租赁研究场所,就是购买仪器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还有图书、印刷,雇佣人员。如果每一个人都申请,我这里恐怕要破产了。”
“马老不必担心,关于科技资金这一块,我有办法,到时候您和几位财政金融专家也要在,这事和钱有关,而且我保证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
陈际帆这话又把马寅初的胃口给钓上来了。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肚子总有很天才的想法,怪不得人家在政治军事领域都能如鱼得水。
为了表示诚意,陈际帆决定请马寅初帮忙印制精美的请柬,自己亲自署名,并且把会面命名为座谈会,在淮南最大的“谢安饭店”举行,这个饭店是供销总公司投资的,“神鹰”在里面拥有股份,这笔钱是当初部队还很小的时候投入的,陈际帆觉得这笔钱该派上用场了。
无论是文化界还是科技界,无论这些精英是否认同陈际帆,都不论否认他和他的战友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也无法否认安徽的局面正是这位青年将军一力促成的结果。
所以他们必须得给面子。先是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学校长给了面子,接着青年才俊们也放下手中的讲义和研究,穿上自己的西装或长袍按请柬上的时间来到“谢安饭店”。
当然,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有“神鹰”副参谋长李涛全权指挥的安保部队在暗中进行保护。这个李涛最擅长的就是情报工作,而且也深知国宝级专家们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陈际帆给他的很短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安保部队,动用了“鹰眼”中大部分资深特工,而他的副手正是随陈际帆而来的何春香。
陈际帆特意穿了一身便装,是他专门找人定做的中山装,他确实穿不惯长袍。再说自己一脸军人的气质,穿上长袍好像也比较别扭。
由于没有那么多汽车,陈际帆索性让王继才出一笔钱把城内所有黄包车全包了,然后让战士们化装成车夫到各个大学、研究所去把科学家们一个个接来,而他本人则满面春风地站在饭店门口迎接。
当几百辆黄包车云集在“谢安饭店”门口的时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这样的盛况自然是少不了记者的,他们都是经过严格审查才被允许进来采访的。
科学家和教育界前辈们到了以后,先是互相寒暄,还是叶企孙、张伯苓等长者比较懂得人情世故,率领后辈们赶紧上来和陈际帆打招呼。
北大校长蒋梦麟是在河南救灾的时候认识陈际帆的,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正当他不遗余力募捐赈灾,不顾疲劳奔波于重庆各界的时候,是陈际帆率领他的部队在河南各地毫无怨言地救灾赈灾。那一段时间是他最感动的时光,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以回去后他促成西南联大向安徽搬迁。
清华大学梅贻琦本来对军人素无好感,也是听蒋梦麟和张伯苓两位德高望重的校长之劝,才答应过来。不过,当他听到老同学周恩来都对陈际帆赞赏不已的时候,他才下决心过来。
结果是,这里确实好!教授们不在在上课之余上街做小生意贴补家用,学生们更不用像叫花子一般艰难求学。安徽下拨的办学资金相当充裕,基本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管理这些资金的,正是他们知识界的人,这下是真的放心了。
搞科研的人大多不善言辞,他们在陈际帆要么拱手,要么拿下帽子将身体微微一欠,年轻的干脆在陈际帆的军礼下鞠了一躬。
会议搞得真的很浓重,陈际帆这位后世穿越者对开会这行可谓是轻车熟路,为了显示隆重,会场拉了很多条幅,什么“科教兴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了等等之类的。摆满了很多鲜花和植物。为了表示平等,会场自然没有主席台,只有一个点缀着鲜花的发言台,上面设了一个麦克风。下面每一张椅子靠背上都有一个名字,每八张椅子围成一圈。旁边有经过严格培训的服务员在微笑着招呼。
科学家们哪里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还真有些不习惯,不过他们也知道,这至少说明人家是精心准备过的,是很有诚意的。
见面会终于开始,当所有被邀请人员全部到齐的时候,陈际帆才在马寅初的陪同下快步走进会场,走到属于他的那个座位。这一桌有:教育学会会长郭秉文、南开校长张伯苓、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中科大校长叶企孙、河南大学校长张仲鲁、齐鲁大学校长舒庆春,加上陈际帆共八人。
这可让陈际帆觉得受宠若惊了,此刻他只能像个小学生一般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地给这些前辈们斟酒。而在座的这些前辈无论是否喝酒,都不好意思拒绝陈际帆的好意。
几十桌的酒全部斟满后,陈际帆端起自己的杯子道:“在座的都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我谨代表‘神鹰’将士和特区军民欢迎各位来到这里安家、办学搞研究,请!”
说完拿杯子向各位校长们致意,一口喝完。
大厅之内觥斛交错,大家也很高兴。
陈际帆道:“诸位不要见怪,际帆冒失把大家请来,是想借此机会交流一下。今日宴会是我个人请客,而我本人也是穷光蛋,钱是给这家饭店的老板王继才先生借的,以后用薪水还好了。”
陈际帆的话让下面的气氛轻松不少。实际上来到宴席上的大多都是年轻人,比陈际帆年轻的大有人在。
酒喝完,大家公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叶企孙代表科学界讲几句来答谢陈际帆。这位叶企孙可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人物,他是中国物理学界的泰斗,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举一个例子,建国后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9人是他的学生,2人是他学生的学生,在座的物理学巨星中至少有一半是他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看到安徽蒸蒸日上的工业,提议在安徽成立中国科技大学,把科研成果变成工程,变成实际的生产力。而他本人也被推选为当之无愧的首任校长。
年近半百的叶企孙先生很谦逊地站了起来,走到发言台,开始致辞:“尊敬的陈际帆将军,尊敬的各位学界同仁:今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里集中了当今中国的科学精英,大家怀揣报国梦想辗转于各地,终于找到了一片净土,可以安心做学问,可以搞一点对国家有用的研究,这,首先要感谢陈将军,感谢他们这些一直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军人,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今日之安定局面。如今倭寇还未完全退出我国土,东北九省之地仍然在日寇铁蹄下呻吟,陈将军又要秣马厉兵,准备被征东北,在这里我代表所有学界同仁,预祝将军马到成功,早日凯旋,也预祝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能早日走上富强之路。请各位举杯,共同答谢将军盛情。下面请陈际帆将军给我们讲话。”
下面一片掌声。
陈际帆的确是有话要讲的,他就是征服全世界,也不敢在这些科学泰斗面前有所放肆,所以他的讲话不是训导,完全是一种交流。
“各位,今天冒昧把大家从讲台上,从实验室和图书馆请来,是想真诚地和大家交流一下的。”
陈际帆的开头平淡无奇,但这样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我中华民族孱弱太久了,但是我中华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拯救祖国的步伐。民国二十年倭寇占我东北,民国二十六年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不但占我土地,屠我同胞,更打断了我中华富强振兴之路。而今陈某所率大军,国民政府军,中共领导的军队和北方的抗联仍然在前线与日寇殊死拼杀,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别人怎么想的我陈际帆不知道,我和我的战友只知道,在这场席卷世界的战争中,我中华民族战斗时间最长,受的苦难最深,付出的代价最大,所以我们要给祖国在战后打出一片更广阔的空间。但是建设祖国的重任,要寄托在诸位身上,寄托在那些还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吸收知识的学子们身上,你们和他们,才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下面又是一片掌声,比刚才长了一些。
陈际帆道:“我是一个军人。但不是粗人,我知道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发言权。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所以看到诸位,我就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当然,对于数学、物理等这些尖端知识,陈某是不懂的,术业有专攻,陈某所长乃是在抵抗外侮的战场上。不过,今天既然和大家见了面,少不得又要提一些建议,和诸位展望一下我国科技的未来。”
陈际帆这最后一句话才真是一直激起千层浪,虽然他们都知道陈际帆是一个博学的军事指挥官,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哪一个军人政客敢在他们面前“展望一下科技未来”。大家鸦雀无声了。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马寅初也暗自捏了一把汗,知道这是陈际帆最关键的语言,说得好了,以后这些人就会服气,好好进行科学研究,如果尽说些外行话,那这顿饭恐怕连吃下去的必要都没有来。
陈际帆果然拿出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开始讲,实际上这些词是他这几天搜肠刮肚七拼八凑而得的,但是绝对是前瞻性的学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陈际帆此言一出所有人均不敢小视了。
“除了传统的数学分析、几何和数论等领域,我建议还要开拓更多的领域、比如计算数学、复变函数论、拓扑学、概率论、线性规划、离散数学等领域,不但要加强数学本身的发展,还要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建立更多的边缘学科。”
此言一出,在座的数学家们立时带头鼓掌,“好!”
“不好意思,数学实在是太高深了,一个难题就能够穷尽无数数学家毕生的精力,比如说哥德巴赫猜想,虽然我本人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但是我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很难。”
数学家们遇到知音了,此人居然还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了不起!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几个字在后世就连中学生也可以随口说出。(不好意思,本人是数学教师,自然先从数学说起)
“至于物理学,我看过诸位的简历,这里在座的四分之一都是物理学各学科的精英,陈某自然不敢妄言。但是陈某希望我们能够在基本粒子研究、场论、量子力学、原子核裂变聚变、广义相对论上这些领域建立扎实的学科体系。无论在力学、热学、电磁学还是波、声、光等诸多领域都能培养更多的人才,研究出更多的成果。比如光电子、真空领域、激光等前沿学科领域都要有属于中国人的领域。”
这回的掌声更加激烈了,因为陈际帆所说的这些不但是当时物理学最前沿的学科,而且很多也代表了研究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深受启发。
“至于由此延伸的工程领域,比如火箭技术、激光技术、原子能技术、超导体技术等方面,现在就算是在世界都还是起步阶段,我们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
科学家们激动了!陈际帆提到这三项划时代的技术,就连他们在国外的导师都只是在研究,更不要说在国内了。
“一句话,我们中国也要造出一流的加速器、激光器、粒子对撞机、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空间望远镜。为了我们不再挨打,我们还要有超音速飞机、弹道导弹、潜水艇、雷达、甚至原子弹。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电子计算机,因为它可以准确地帮助我们进行大量数据计算,将科学家们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成百倍地提高科研效率。第二重要的是人造卫星,它可以常年累月飞行在地球上空,无论是对通讯、气象、空间探索,还是对测绘、遥感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后甚至还可以利用它来进行生物科技、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陈际帆看着下面惊得合不拢嘴的科学家们,慢条斯理地说道:“当然,所有这些,离不开各学科的共同进步,没有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扎实研究,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具备更多神奇性质的材料,那么物理学研究也是空谈。一句话,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因为蒸汽机而引起了一场社会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因为电力的运用又引起了一场社会变革,他们不仅占领了全球科技的制高点,而且也使得财富向他们集中,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他们领先的地方我们要追赶,但是我们的机会同时也到来了!”
不容易啊,陈际帆这个半壶水拿着后世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里忽悠,短短几句话就折服了这些留过洋见过大世面的科学家们。他们把陈际帆提到的这些视为一种奋斗目标,一种鞭策。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奇,陈际帆所说的机会到底是什么呢?难道中国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存在引领世界潮流的所谓科技革命吗?
陈际帆接下来的回答令他们茅塞顿开,这位自信满满的总司令说道:“我看了一下,在座诸君大多数很年轻,比我还年轻,正是科学研究的盛年。所以这第三次科技革命,我们完全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呢?就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尖端领域。它涵盖了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技术、工程控制论、空间技术和海洋综合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划时代的成果,它不仅能够使现有的传体学科得到发展,而且还能产生大量的边缘学科和大量的新技术。他不仅能使我国的国防更加科技化,而且能够在民用领域得到大发展,而用于民用领域,将意味着科技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他将可以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财富!当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新东西,奠定了通用电气公司这个商业帝国的基础,很多人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受益,国家财富成倍递增,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家不再贫穷的代名词,而是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有着相当地位的高等群体!”
如果说陈际帆前面一席话只是让科学家们认识一下他,拉近双方距离的话,后面这些简直就是导师级别的了。说一句夸张的话,就算是爱因斯坦都说不出这些话,因为百年的差距在那儿摆着,而这百年又恰好是科学技术井喷的百年,所以不要说是陈际帆,就是随便一个后世的理科大学生都可以用这些话把现在的科学家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但是陈际帆与科学家们见面的目的绝对不是忽悠,他一定要提出这些东西,因为那是已经实实在在实现了的,只是没有在中国而已,所以中国到后来还在拼命追赶。陈际帆还要给这些科学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这个思路不仅可以解决他们本身搞研究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大大改变这个时代对科学的看法。
而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科学家们最受震撼的。
“刚才我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明白,这绝不是不着边际的遐想,而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愿景。但是大家可能会想,算了吧,我们连买一点图书的钱都要伸手,何时才能实现这些需要消耗大量金钱、物力和人力的东西?”
说到这里陈际帆停顿了一下,因为他明显感觉到下面的议论纷纷,看来这番话说道心坎上了。
“是啊,你们中的很多人满怀救国之志回来,可是报国无门,不要说是研究,就连自己的一日三餐都要靠施舍的一步。把你们的理想建立在执政者的施舍和捐助是靠不住的!远的不说,就在昆明,很多教授的薪水根本抵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你们被迫到街上去换点零钱来贴补家用。朱自清先生走到大街上,连小偷都不屑一顾。”
下面笑成一片,因为这确实是真实的,只是这笑声有些辛酸。
“拿着薪水的教授如此,求学的学生就不必说了!但是你们在如此困苦的条件下仍然不坠青云之志,令陈某佩服!我不是军阀,也不会把国家科技兴盛的百年大计建立在我个人的施舍和捐助上,我们要建立一种机制,一种把实验室里的东西实实在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机制。这种机制不但能为国家增加财富,使生产力百倍提高,而且能让诸位都能获得充足的生活资料和科研资金。这样的机制,才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科技发展良性循环之路!”
精英们听入迷了。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们几乎是带着一种悲怆的情绪在进行科学研究,从未想过要靠这些研究挣钱,如果谁有这种想法会被同僚视为大逆不道,好像君子耻于言利一样!
“大家不必感到奇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未来我们诺大的中国真的只能靠农民和工人在田间辛勤的劳作来供养庞大的军队、供养庞大的官僚体系,来供养我们这些科学家为了满足实验室里科学好奇心吗?不!他们已经很辛苦了!养不起这许多负担!而我们这些掌握着尖端科技的知识分子,绝对不是国家和民族的负担,你们是国家民族的无价之宝!那么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军事上,我们的军队就能打胜仗,国家就不会被人欺侮;体现在生产商,就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体现在科研上,就能是我们制造出更多的科研仪器设备,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进行探索。所以,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而且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力量!在座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中华民族服务,更是为全人类的文明进程做出了贡献!”
此话一出,全场在掌声中起立!前排的几个校长齐声叹道:“了不起,了不起啊!”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问道:“将军所说这些固然好,可是如何实现还请将军给出一些建议,请将军恕我等愚钝。还有,科学研究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需要国民安居乐业,但是国家动荡不安,我等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静下心来呢?”
“梅先生请放心,我在这里向诸位保证,我‘神鹰’百万大军不但是中国受苦百姓的坚强后盾,更是诸位的依靠!我们要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再利用科技的强大优势为祖国谋得更多利益,然后我们再来共同努力选出我们认为能够带领国家向前进的执政党。至于科学技术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我以为是可以的,现在就可以!”
“愿闻其详!”几位校长同声道。
“首先,诸位的研究成果要变成专利,不仅在国内注册,还要在所有强国注册。其次你们可以承担政府的科研项目,获得经费;第三,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成立若干公司,比如我听说茅以升教授希望成立专门的桥梁建设公司,我以为这是一个好思路,这样的公司可以实现技术的专业化,提高建设效率,也能够赢得资金。当然,我们还处在战争期间,很多研究只能是秘密进行,但是政府可以提供前期经费,对飞机、坦克、火箭等实施招投标,然后授权这些公司生产,你们可以获得利润,政府可以得到高科技的东西。当然,这个过程很复杂,牵扯到人的观念,牵扯到立法。但是,我觉得我们要马上做!事实上,你们的研究一旦和生产领域结合,带来的就不仅仅是财富了!那个时候,在没有哪个国家会打我们了,在没有哪一个国家再敢小瞧中国人了!相信我,真的可以的。”
“好了,你们都是知识分子,相信只要思路起来,做事情的效率会很高!我们将设立一笔风险基金,用于知识分子的创业,还要专门提供一笔资金,用于资助青年才俊出国深造。对了,今天在座的,有没有打算出国的啊?”
梅贻琦校长道:“将军算是问着了,有的,其中有两个人不但才学出众,而且还是安徽人,他们就坐在下面。”
“哦是吗?那可否请梅校长引荐一下?”
“当然!”梅贻琦亲自走到座位下,到后边年轻人的座位上把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引到陈际帆的面前,“安排留学的青年很多,就以他们为代表吧。”
“来来,见过陈际帆将军。”梅贻琦对两个人道。
这两个穿着寒酸的年轻人立马鞠躬敬礼,不过,接下来陈际帆就后悔接受他们的鞠躬了,因为他受不起。
“这位是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这位叫杨振宁,是合肥人。”
陈际帆嘴巴立刻张大了,“这,这真没想到我们安徽竟然出了着许多俊才,好,好,请二位受我一礼!”陈际帆赶紧举起有些颤抖的右手毕恭毕敬地敬了一个礼。
两个年轻人此时还是很腼腆的,陈际帆的军礼让他们更加窘迫,微微低着头,双手双脚都不知放在哪儿好。
“将军多礼了,他们怎敢受将军大礼!”旁边几个校长觉得这个陈际帆表现得有些反常。
“不不,应该的,他们有资格受得起!不出十年,他们的名字就会名扬科学界。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学成了,不要忘了祖国!啊,杨同学?”
杨振宁不知陈际帆为什么会单独对他讲,只得答道:“是,我们决心以报效祖国为念!”
“各位校长,各位科学家们,我的讲话就是这么多,耽搁大家吃饭了,来上菜!”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舒服,不是因为它奢华,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受教了,得到启发了。而陈际帆知道,国家的强盛最终还是要靠他们的,他只能把自己后世的见识全部讲出来,希望能给这些前辈有所启发。而他自己已经下定决心,不再是安徽卷入任何战乱。
当然,这个决心很不好下,因为至少还有一些人很不以为然。他们就是更加忧国忧民的文人们,这里面有国学大师、有哲学家、文学家,还有从事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人才,比起单纯的科技界,他们对社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
陈际帆越来越难了!
8700字,请书友仔细看,本章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