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厂长书记交流

“杨厂长,这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更好的材料,这车不就如虎添翼了,再说,发动机的研究也不会停。”

最后,领导们表示要慎重考虑,轧钢厂虽然有些便利条件,不过一个新的研究项目还是投入不少的,不可能听朱雪峰的介绍就下定决心。

朱雪峰倒是有信心推动,自己还有后手,必定会引起领导重视,只要领导能重视,这事大概就定了,这种决策又不用上面批复。

“小朱,等一下”。

杨厂长和陈书记跟着下了楼,朱雪峰在楼下等着。

陈书记盯着朱雪峰,非常认真的问。

“小朱同志,我现在严肃的问你,这个项目真有必要要做吗,你有信心轧钢厂能研究成功?”

“领导,我也非常严肃的回复您,非常有必要,国外能成功,我们一定能成功!”

领导若有所思的走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剂强心针,只有以后才能知道了。

说起了轧钢厂的摩托生产,现在倒是热火朝天,厂里一心想在九月底前就完成四百套,现在也是天天加班。

朱雪峰估摸着轧钢厂这是想赶上国庆献礼,自己剩下的几辆车就暂时不能提了,不合时宜。

“老陈啊,你还真信了小朱的话,要开展这个项目啊,我看挺悬啊。”

陈书记和杨厂长正一起回楼,两人多年的搭档,陈书记一问出话来,杨厂长就知道陈书记动了心,朱雪峰的回答应该是更坚定了老搭档的信心。

“你不动心吗,以铁代钢,能给咱们厂带来多大的效益,能对整个国家带来多大的好处。”

杨厂长挠挠头,这效益是很可观,好处是不少,可这投入和风险也不小啊。

“可我刚才也看了他的资料和草案,这光设备改造投入就少不了,不说材料和其他的。”

“厂长好,书记好。”

楼道里,职工打着招呼,杨厂长头都没回,看着陈书记,顺口回了一句。

“你们好。”

书记倒是和迎面的职工们亲切的回应。

两人一前一后的来到陈书记办公室。

“老杨啊,不是我说你,职工和你打招呼,你得主动点回应啊,不能像刚才这样,理也不理,敷衍了事,这样会失去民意的。”

“好好好,我的好书记,我知道错了,这不着急听你进一步的指示吗。”

杨厂长越是着急,陈书记越是不慌不忙,慢慢的翻找茶叶,又给两人沏上茶,才坐了过来。

“老杨啊,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改不了这个急躁的老毛病。”

“来,我好好跟你说一说。”

“你说咱们轧钢厂现在缺资金吗?不说账面上趴着的资金,就说这小子鼓捣的小摩托也得给你不少赚吧。”

“这摩托的成本才多少,你现在的定价是多少,现在闻风而动的各部委,现在已经下来的单子?意向有多少了,你算没算过,能带来多少效益。”

杨厂长仔细的回想了一下上次看的报表。

“嗯,财务报来的数据,这每辆车的成本应该在210左右,现在的预计售价是380,出厂价得再低点,给部委的还得低点,没有电启动的,还得降38块。”(供参考:1959年本田50CC,在美丽国售价250美刀,合620块左右,汇率1:www.youxs.org,解放卡车售价一万)

马达的生产一直供不上轧钢厂的进度,索性将小踏板按两种启动设置成了两个型号。

“咱们这车的成本是不高,关键是各协作单位给来的配件价钱也不高,按当时的协议,最后大家还是要按比例来分配的。”

“按你老杨说的,预计一年五千辆,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你不都定了四千的指标了吗,这一年起码五十万以上的利润,这才一年啊。”

杨厂长应该没有仔细算过这笔账,也被这个数字吓一跳,轧钢厂现在一万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个天文数字,也才30几万。

见老杨不吭声了,应该是不会再为资金的投入而担心,陈书记又补充了一句。

“这还没算,账上趴着的资金呢,还有咱们那个娄董事,这不连续两年没有拿自己的分红了吗?”

轧钢厂解放后经过几次大的兼并,已经从不到两千人变成了现在万人大厂的规模,娄董事的股份已经很少了。

“他不是表示将两年的分红都捐出来继续发展轧钢厂吗?”

杨厂长点点头,是有这么回事,同时也有点好奇,抬头问。

“书记这些钱也不老少,你说他怎么就不要了呢?”

书记笑了笑,喝了口茶,掏出一盒华子,扔给杨厂长一根,自己也点上,杨厂长也掏出火柴点上。

“他们这些人啊,这是断尾求生呢,这些钱再多对他们也没用,他们搞不到票,这钱怎么花?还不如捐了,求个安生。”

“也是,我说呢,这钱对于个人可真是不少了,谁舍得撒手?原来根源在这儿,书记,还是你看的远。”

“诶,对了,她不是想把她闺女送进轧钢厂吗?她想去什么部门来着?”

“老杨啊老杨,人家求你的事儿,你倒是忘了,他是想去技术部门学学技术,总不能把个大闺女送到车间去当工人吧。”

“怎么扯到这上面去了?刚才说到哪儿了?你呀,好端端的话题也让你给我扯偏了。”

杨厂长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

“刚才说到资金的问题,其实我还是有点不放心,这玩意儿风险比较大呀,你看前十年研究了这么久,最后也偃旗息鼓了,你说咱们能成吗?”

陈书记长长的吐出了一口烟气,眼神复杂的看着杨厂长。

“老杨啊,老杨,我又得说你,咱俩都不是钢铁行业的专业人员,可你也不能对行业的发展不管不问啊。”

杨厂长有点脸红,自己的确很少关注外面同行的信息,更别说国外了,现在厂子大了,老盯着这一亩三分地。

“这小朱刚才拿过来的材料,说到国外的同行,这些我前一段时间也了解过一点,他说的都是真的。”

“你说国外的同行能研究成功,咱们怎么就不行?不说XXXX,我就说他们能干成的,我们肯定也能干成。”

“可国内的同行干了十年,不也没成功吗?”

杨厂长明显还有些顾虑。

“老杨啊,老杨,你这是岁数越大,胆子越小啊。”

“我问你个事儿,你以前在部队的时候,为什么每次遇到难以攻克的堡垒的时候,你们首长都先想到你。”

老杨挺起胸脯,洋洋得意。

“那是因为我带的兵战斗能力强,我们善于攻坚克难,就没有我们攻不破的堡垒。”

“所以说你们首长看中的是你的能力,这俗话说的好,要谋事先谋人,当你对一件事没有清晰的认知时,你就去看看推动这件事件的人,这小子,我对他有信心。”

杨厂长还是不太理解陈书记,为什么就对一个小青年这么有信心?

“我和他打交道有好几个月了,这还得从他爸刚去世说起,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小青年不主动接班,不愿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这种学习的韧劲你就没有。”

陈书记没有理会杨厂长的尴尬,两人搭档已久,啥话都敢说,又深深的吸了一口。

“后来给咱们厂谋福利的事就不说了,那只能显得他机灵,我就说他来咱们厂拉赞助的事儿吧,这事搁你你想的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