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萎靡不振

朱允炆眼眶中泛着泪花,看着朱雄英说道:“谢谢你大哥。”

朱雄英轻轻拉着朱允炆的手说道:“别客气,都说了,我们是兄弟。”

吕氏终于得到了她应有的结果,虽然这个结果是她自己造成的,只是朱雄英不明白的是,一向望子成龙的吕氏,怎么会选择自杀而亡,难道是内心愧疚?

还是觉得她在继续在作死的路上走下去,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也或者是她认为她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对于这一点,朱雄英无从作答,毕竟吕氏已然离去,再多的问题,也随着她的离去而离去了。

吕氏的葬礼按照太子妃的规模举行,对外则宣称吕氏暴病而亡。

朱雄英、朱允炆兄弟两人一直守候在灵前三天三天的时间。

期间太子朱标、洪武大帝、马皇后等人都来劝说朱雄英与朱允炆休息片刻。

但是兄弟两人并没有应允,三天三夜的时间一直留守在灵堂。

吕氏亡了,吕家距离败亡也不远了,等到吕氏的入土为安以后,洪武大帝挥手间,毛骧就带领一批锦衣卫查抄了吕家。

与吕家往来密切的其他江南氏族多少也有点影响,但心性良善的朱标却劝诫洪武大帝莫要赶尽杀绝。

于是乎,洪武大帝听从了朱标的建议,只诛首恶,对于氏族内的其他人,则网开一面给了活口,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该送入教坊司的,该送去劳役的,一个也没落下。

十月在悄无声息中落下,自从凤阳归来以后,秦王朱樉就去了烈士陵园,每日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擦擦烈士的墓碑。

在文武馆内,摆放些祭品等,这一切自然有太监在一旁督促,倘若是秦王朱樉有一丝丝的懈怠,那么洪武大帝必然就知道了,那么迎接秦王朱樉的自然是劈头盖脸的呵斥。

方孝孺的海商如今抵达南掌国了,根据目前传来的信,南掌国内那些勋贵也好,富户也罢,寻常百姓等对于大明的货非常感兴趣,那些勋贵甚至表示要组建商队去往大明行商,但却被方孝孺给拒绝了。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那些茶叶,丝绸等东西,在大明国内卖的可是很便宜的,假如让南掌国内那些勋贵们知道,自己赚的不就少了吗?

目前商会的事情,徐妙锦,绣娘与韩宛如已经处理的井井有条了,压根就不需要朱雄英去操心,至于话剧,书籍,药粉等事情,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之中。

三山门的建造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了,虽然整个工地多达三万人,但没有现代各种的机器辅助,建造工程时间自然是快不了的。

纺织机最近的销售也挺不错的,然而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工部制作的成品比较少,尽管雇佣的人不少,但数量并没有提升多少,对于这一点,朱雄英暂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玉儿最近忙的不可开交,纺织坊的建造依旧在火热的进行中,根据玉儿的说法,估摸着十一月底应该可以建造出来,等到投入使用,估计就到年跟前了。

自从吕氏去世以后,朱允炆比以前更加沉默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坤宁宫后面的御花园中发呆,不知道脑子里想些什么。

有时候也会待在偏殿内,看着书本发呆,一坐基本上就是一天的样子。

看着朱允炆如此萎靡不振的样子,有时候朱雄英去往宫外,想要带着朱允炆一同前去,然而,朱允炆却拒绝了,说什么只想着自己一个人静静。

朱雄英知道朱允炆还没有从吕氏的去世中恢复过来,尽管朱雄英告诉他,等他长大的时候,母亲就会来看他,但是聪明的朱允炆知道,这不过是朱雄英用来安慰他的话,他的母亲恐怕永远都醒不过来了。

这天,朱雄英与马皇后,观音奴正谈说着纺织机大卖的事情,朴狗儿奔了进来说:“殿下宋先生和刘先生回来了。”

朱雄英笑道:“一个多月的时间,两位先生总算是回来了。”

朴狗儿说:“圣上在御书房召见两位先生,让殿下也去呢。”

朱雄英应了一声,随即来到了御书房。

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未见,宋濂似乎更老了,刘伯温也比以前苍老了许多。

朱雄英感慨万千地说道:“一月未见,两位先生的白发似乎更多了。”

宋濂笑道:“老朽即将七十岁了,黑发少白发多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刘伯温打趣道:“殿下不过是说笑而已,宋兄可别当真。”

洪武大帝调侃道:“咱大孙呀,是觉得你们太累了,变着法的央求咱让你们休息呢。”

朱雄英嘿嘿一笑说道:“还是爷爷最懂我。”

宋濂等人闻听此话,哈哈大笑起来。

闲谈片刻以后,洪武大帝淡淡地说道:“这次你们传来的那些奏报,咱抽空也看了,你们做的不错,就该把那些阴奉阳违,办事拖延,贪污腐败,嚣张跋扈的官吏给拿下来。”

朱标说道:“两位先生上报各种违法犯罪的官员累计三十二名,奸商,富户,氏族等累计三十多个,如今大理寺与都察院都在协同办理之中,只要证据确凿,就会依法办理。”

洪武大帝看着两人问道:“这一路走来,两位可有什么感受吗?”

宋濂当先说道:“南方各府各州各县均以全面落实了朝廷的赋税和劳役制度,目前来看百姓对于这两种制度,还是比较欢迎的,最起码不用参加朝廷的劳役以后,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打理庄稼了,据微臣的调查,今年大多数百姓今年的收成都挺不错的,加之南方出了庄稼以外,江河湖海遍布,百姓也能搞点副业,所以江南百姓的情况还是可以的,最起码饿肚子这种事情要不了几年就会解决的。”

刘伯温说道:“北方比起南方就相差太远了,大多数百姓居住的依旧是茅草屋,或者是窑洞,而且西北之地,沃野千里人口稀少,加之今年天气异常,时有干旱,而靠近黄河,渭河流域的百姓又被洪水所困扰,所以旱灾,洪灾成为影响百姓收成的最大因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