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心理效应

又想到赚钱的法子了,朱雄英那是兴奋不已,如今长宁书坊里都快成杂货铺了,不仅卖书,也卖蝗虫粉,以后还要卖面膜、药粉等东西。

朴狗儿最近一直忙着书籍和蝗虫的事情,分身乏术,宁国公主又忙着训练那些教坊司的姑娘,看来面膜这件事情要重新找个人了。

思来想去,把面膜交给安庆公主是最为合适的了,之所以考虑交给安庆公主,最重要的原因是欧阳伦,朱雄英不想看到欧阳伦将来因为走私而被处死,导致安庆公主孤苦无依。

在朱雄英的意识中,不管是姑姑们,还是那些皇叔们,身上流着的都是朱家的血,他不想看到那种悲惨的事情发生。

如果有可能的话,朱雄英甚至想要组织胡惟庸的谋反,毕竟历史上胡惟庸的谋反杀了上万人。

随后就是蓝玉谋反案了,那可是足足杀了将近三万多人。

牵扯到蓝玉谋反案中的人大多都是淮西勋贵,这也导致了以后朱允炆登基为帝面临无将可用的局面。

无论如何,朱雄英也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在自己眼前发生,最关键的是蓝玉还是朱雄英的老舅。

面膜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那么给蝗虫粉内添加六味草药的事情还需要人去打理,朱雄英思来想去,决定去问问自己的便宜老爹。

皇帝偷个懒,太子干到后半夜。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个极其勤奋的人,处理政务经常到半夜。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现实是最近朱元璋乐的轻松,把一大堆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子。

奉天门外的千步廊坐落着中府,左右府,宗人府,六部,太常寺等朝廷各部门。

朱雄英迈步来到中府的时候,东宫太监总管高齐有些意外,急忙说道:“奴婢见过太孙。”

朱雄英挥手问道:“我爹呢?”

高齐笑道:“里间处理政务呢。”

朱雄英迈步而来,看着朱标眉头紧锁地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便坐在其面前说道:“爹,最近皇爷爷可是有点懒惰呀,这么多奏折交给你一个人看,这要看到什么时候?”

朱标放下一本奏折说道:“哎,也怪不得你皇爷爷,这地方官吏送来的折子,洋洋洒洒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看一遍要花费半个时辰,这就不说了,最关键的是,有些奏折前半部分尽是些问安,问候之类的话,到最后才说来奏折的原因,你说气人不气人。”

朱雄英无语道:“那皇爷爷都没发火?”

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怎么可能没发火呢,你皇爷爷要求六部衙门收上来的奏折要尽可能的精简,然而还是有人洋洋洒洒写几千字就送上来。”

朱雄英思虑片刻说道:“爹,你要不就下到圣旨,告诫天下官吏和藩王,以后传之中枢的奏折务必要精简,只说该说的事,不用说些平安呀,问候呀,地方什么狗屁祥瑞呀等等事情,谁要是不听话,那就治罪。”

朱标轻轻点头说道:“治罪,必须治罪,不然这一大堆奏折不知道看到什么时候。”

话说完以后,朱标又问道:“你今天找爹何事?”

朱雄英脱口说道:“是这样的,坊间传闻蝗虫粉里加了草药,才有诸多疗效,儿子我想了想,觉得不如真的加点草药,以起到调养身体的效果,爹觉得如何?”

朱标略一沉思说道:“你知道草药的价格吗?”

:“今日已经了解了,草药的价格还是很贵的。”

:“既然知道草药的价格贵,那你还要这样做,是不是准备提价了?”

朱雄英笑道:“爹,不瞒你说蝗虫粉泡茶喝,可能前几次有效果,后面效果就不明显了,儿子之所以决定给蝗虫粉加草药也是无奈之举。”

朱标不解地问道:“为何就没效果呢?”

:“心理效应而已,刚开始人们都觉得蝗虫粉喝了有效果,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他们心里的潜意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习惯以后,就会发觉蝗虫粉的效果大不如从前了,所以咱们的蝗虫粉恐怕就卖不出去了。”

朱标轻轻点头,又问道:“加六中草药可是要不少钱的,你觉得加了草药的蝗虫粉卖多少钱合适?”

朱雄英干脆利落地说道:“一两蝗虫药粉五十两。”

听的朱雄英这番话,朱标惊的说不出话来,深吸一口气以后才说道:“你没疯吧,一两蝗虫药粉卖五十两白银?”

朱雄英脱口说道:“爹,这款蝗虫药粉主要面对的群体乃是勋贵,商贾,富户,官员这些人,他们有的是钱,只要是发觉我们的药粉有作用以后,那么他们肯定会购买的。”

朱标无语了,脱口问道:“不知药粉造价多少?”

朱雄英计较一番说道:“应该不超过三百文钱。”

朱标惊的站了起来说道:“你,你,你简直就是典型的奸商。”

看着朱标怒气冲天的样子,朱雄英轻声说道:“爹,你身为太子,又协助皇爷爷处理政务,你觉得咱大明朝富裕吗?”

朱标一屁股落下,说道:“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大明初建也不过十年,民生维艰,百姓缺吃少穿是不争的事实。”

朱雄英说道:“爹,你想想,我是皇太孙,日后是要登基为帝的,不缺吃,不缺穿,天下什么东西不是我的?我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的去做行商这种被群臣诟病,被百姓诟病的事情呢?”

看着儿子清澈的目光,朱标说不出话来。

:“爹,这天下最穷最苦的永远都是百姓,他们辛苦付出一年,所种出来的庄稼除了上交赋税,剩下自己一家人吃,再多那么一点就卖给商人,而商人则把百姓手中的粮食卖往全国各地,在这其中,百姓赚不了多少钱,只有商人赚钱,可为什么商人赚钱呢?因为他们把江南的米,卖往北方也花费不小。”

:“为了不让百姓一年来的收成付之东流。朝廷调控粮价就很有必要了,既保证了百姓的利益,也稳定了全国的粮价,而爹你要知道,即便是这样,粮价也分南北吧,南方本就是产米之地,那么米价自然是很低的。而北方产小麦,那么小麦的价格就很低,相反米价就贵点,这就给商人可乘之机了。他们就是这样赚钱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