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倭国

韦节的位子保住了。

李破觉着他说的还成,有可行之策奉上,数据还挺详实,显然是下了不少工夫。

最让人厌烦的平庸官员其实就是得过且过,你问他点什么,他就张口结舌,说出来的话也不知所云,没有半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把着官位不放。

更有甚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成吧,他却能解决那些可以解决问题的人,你说气人不气人?

少府其实不用解决太多的问题,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宫中的贵人们,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却不需要太高的才能。

只要别让宫中的贵人们穿上破衣烂衫,吃糠咽菜就成,而他们手中的铸币之权其实是皇家专权之举,对户部做出一定的制约。

李破想了想道:“宫人的金银首饰先停一停,全都用到铸币之上,这不算大事,银宝现在也不过是贵戚之玩物,只要铜币不缺,便也无忧。”

韦节沉吟片刻道了一句,“长安银器颇多……”

李破摆了摆手,馊主意……

“你回去之后整理一下都报给户部,少府只有铸币之责,其他的都交给户部处置,对了,我听人说起过,倭国盛产白银,最近一次倭国遣使来长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倭国盛产白银?韦节有点愣神,这个说法他是头一次听说。

倭国他自然是知道的,汉时便对东海之上的倭国有所记载,韦节还算有些印象,依岛而居,凡百余国,国人赤足黥面……穿的衣服不经过裁剪,就一个整体,套头而入。

男女混居,几如野兽……

嗯,史料他也就记得这么一点。

皇帝莫名其妙的问起,而且说倭国盛产白银,韦节也不知道皇帝是从哪里听闻的,反正他对倭国也不甚了了。

只能就事论事的答道:“最近一次倭国遣使应该是大业初吧?臣记不太清了,只听人说倭国来使颇为傲慢,还说什么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之言,让炀帝颇为气恼,遂绝来使。”

这回轮到李破愣神了,那边的混蛋竟然还真来过长安,时间还这么近,杨二那厮做事如此随性,竟然没有派兵伐之?奇怪奇怪。

这个典故他倒是知道,就是没想到是发生在杨广身上。

沉吟间,在殿中扫了两眼,立即把魏征揪了出来,问道:“你可知倭国详情,跟朕说说。”

魏征博闻强记,加上近两年借着任职门下省的机会,在宫中翻阅了很多的典籍来充实自己,倒是比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躺平状态的韦节强的多了。

“传倭人为周裔,幽,历衰微,平王东走以避其难,倭人许为周平王所遗……”

李破瞪起了眼睛,什么乱七八糟的,给我说人话。

魏征心里哆嗦了一下,心领神会,立即改为白话,“又传始皇帝派徐福出海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求长生不老药。

徐福寻而未得,又不敢回朝复命,于是便率人留在了东海之上,于是有人便传倭人是徐福的血脉。”

李破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头,你这是跟我讲故事呢,谁耐烦听这个?

“有什么说什么,少要卖弄。”

韦节面露微笑,仿若春花,看热闹不嫌事大。

魏征则一阵憋气,关于倭国的记载其实不少,商周时那都属于传说,主要是海外的三神山和东边的一些岛屿联系了起来,很多商周的贵族都曾派人去寻找过长生不老药。

那时的传闻零零碎碎,说什么倭人向周天子进献过花草什么的,又有周平王东逃入海的故事,其实都没什么依据,不像是真的。

至于徐福的故事,是有史实记载之事,不过和倭人相关的部分也以揣测居多,徐福出海之后到底跑去了哪里,其实谁也不清楚。

魏征以这些来开头,的确有卖弄之嫌,要不然韦节也不会笑的那么好看。

被皇帝敲打了一下,魏征彻底没了兴致,终于老实的道:“倭人从汉时至前隋,屡屡遣使来朝,其国或太平,或战乱,传闻不一而足,也没什么人去过那里。

至开皇初,倭国推古王摄政之臣,好像是叫圣德太子遣使来朝,想要学习佛法,其意甚诚,文皇帝为之欣喜,遂遣裴尚书回访倭国之主。

所以如果至尊想要问倭国内情,不如去问裴尚书。”

李破扬了扬眉头,裴世清竟然出使过倭国?这真有点出乎他意料之外了,想起前隋还派兵去打过琉球,李破觉得自己低估了历代王朝的开放程度。

想想也是,从前秦开始人家就派人去东海晃悠了,这么多年过去,子孙不可能一点都不长进。

前隋不但接见过倭国来使,而且不止一次,还对其做出了回访。

他又怨怪的瞪了魏征一眼,说了那么多的废话,直接说去问裴世清不就得了?

……………………

“倭国来使是与我平等相交?可朕听你说的,怎么好像他们不很恭敬的样子?”

魏征干脆的摇头道:“臣也不知其间详情,只是在观文殿中翻到一些记录罢了,温大监主修隋史,其中也应有所记载。”

李破点了点头,算是放过了这厮,隋史还在琢磨之中,这个冬天他就准备给温彦弘等人耗上了,不过还没看到记载倭国之事的地方。

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应该就是几句话的事,文人们记录史实务求简短明确,所以才弄的很是艰深。

……………………

李破打发走了韦节,正月里也不得闲,让他稍有感慨。

然后就又想到了倭国,临时起意的一问,没想到还是中原的常客,他娘的一群狗崽子,比高句丽还要可恶百倍。

等过两年容出工夫来,怎么也要打扫一下,所谓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睡着的还是条恶犬。

不过在此时,东海的局面日趋复杂了起来,大隋和高句丽以前无疑是东海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势力,现在却都虚弱了下来。

杜伏威将东南沿海地区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并保持到了现在。

可在东海深处,那便是倭国,新罗,百济等势力在角逐了,当然了,在此时足可称之为庞然大物的大唐来看,其实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

几十只小船战上一场,他们就能称之为会战,不是小打小闹又是什么呢?嗯,等他们后来强壮一些了,于是开始吹牛,而且是大家各吹各的,闹的挺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