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圣

“微臣愚钝,不知陛下何意?”大司马摇摇头。

“若果朕说能让司马如孔圣一般名传千古,司马之家如孔圣之家一般传千载而不朽,司马以为如何?”杨伟平静的盯着大司马。

“陛下莫要说笑,孔圣高绝千古,微臣怎敢与之想比?”大司马也笑了起来:“莫不若蚍蜉撼树,萤火斗日?”

“司马暂且勿言,且听朕说道说道,再做定论。”

“首先,孔圣与其他诸圣有何不同?”杨伟端起桌上的茶抿了一口:“孔圣者,儒道之祖也。儒道兴,孔圣高!”

“其他诸圣的学说,到如今已成为旁支末流。唯有儒之一道,正大兴于世,所以孔圣比其他圣人都高!”

“那么,怎么才能跟孔圣一样高?”说到这儿,杨伟顿了顿:“只要你的学说大兴于世,便能和孔圣一样高!”

“何其难也?”大司马轻笑一声,不置可否:“无异于痴人说梦!”

“难么?”杨伟放下了手中的茶,盯着大司马:“当然难!”

“孔圣,本就德才高绝之辈。一千五百多年前就能提出仁爱之心,还能教导处七十二弟子,与他比肩已经是艰难了。更何况,一千五百多年的时光中,又有许多智慧高绝之辈不断的开拓儒道。到如今,天下八成之书都与儒道息息相关!前有诸圣开路,后有聪慧之辈进学,儒道已经成了庞然大物,想与其比肩,何其难也?”

“但是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么?”杨伟笑着看着大司马,妄图从他的脸上看到好奇,或者心动的表情,但是他失望了。

大司马就那么静静的坐着,一动也不动。

真是老狐狸啊,深得无欲则刚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被抓住了欲望,那么就一定会被牵着鼻子走。现在的他:即使再想要,再想知道,也要克制住自己,绝不能表现出来。不过,没反应,本身也是一种反应啊。

“司马以为,现如今天下能读书之人最多有多少?”

“想来不会超过三成。”

“那往前数上一数,永朝之前,最多有多少人能读书?”

“依据书中记载,想来也是不会超过三成。”大司马顿了顿,认真的思考了一下。

“如果,朕让天下九成之人都能入学读书,且都读司马之学说。”杨伟的眼睛直盯着大司马:“司马以为,多久可比肩儒圣?”

“不超三百年便可。”大司马的眼睛盯着地面,不知在想什么:“陛下莫要说笑了。陛下所说,确实很让人向往。但有几个问题,我想向陛下请教。”

“其一:孔圣之道:仁义。已经是世间上最大的道理了,微臣愚钝,自己觉得即使薅断头发,也想不出能与它比肩的道理?”

“其二:天下九成之人读书,只余一成之人劳作。天下人以何为食?”

“其三:如何让天下九成之人都愿意去读书?”

“此三问,一问难过一问。光是第一问,便难倒了古今先贤,更何况三问,还有三问之外呢?”

“司马,你认为仁义便是最大的道理,朕却不这么认为!”杨伟哈哈大笑,狐狸终于心动了:“道才是理,道理本身才是最大的!”

“何为道?日升月落,河水下流,苹果坠地皆是道!”

“何为理?即是日为何生,月为何落,水为何留,苹果为何坠地。追究其原因,探明其本质,找出其规律便是理!”

“万物皆有其道,万物也皆有其理!”

“探明万物之道,找出万物之理。司马以为如何?”

“何其难也,何其难也……”大司马喃喃自语。

“朕翻过司马的《太平要略》,发现其中很多记载太过笼统。朕以为,此书可以一分为四,分别为:士学、农学、工学与商学!”

“同时,朕欲重修稷下学宫。此后天下的考试,都以稷下学宫为为准绳。而稷下学宫则是以司马《太平要略》所分化的四个学科为根本。天下所有的士子都将来完善这四个学说,完善《太平要略》。此后的书,想必也很难超出这个框架!”

“今年,朕还想在京城之中,建立十所学堂,所有十二到十四岁的孩童皆可以到学堂去学习。学堂将负责所有来学孩童的三餐。学堂之中只设两科,一为蒙学《五字鉴》,二为《数术》。”

“此后每一年,朕都会在京城新办十所学堂。五年之后,朕则是希望能在所有大型之城都能办学,十年之后,朕则是希望中型之城和小型之城都能办理学堂!”

“司马以为此两事如何?”

大司马沉默着,一言不发,仿佛是心中有着激烈的争吵,或者在思考着事情的可能性。

“天下学堂的蒙童皆是以司马的《五字鉴》为开端,天下欲致士的学子,都是以司马的《太平要略》为根本!此后,士、农、工、商学越旺,则天下之粮、天下之人越多。天下之人越多,则入学堂之人越多!若天下繁盛,朕还欲在蒙学之后再开初学。到时,司马则是天下学子之师!可能够比肩儒圣?”

“司马所忧虑的三问,还难么?”杨伟笑看着大司马,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过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就是在吹牛皮……

“用士、农、工、商来比肩儒圣的仁义。”

“用蒙学之堂来筛选天下人中的聪慧之辈。也相当于是天下九成之人在读书。”

“用免费三餐来吸引蒙童,也确实能让他们愿意上学堂。”大司马喃喃自语了一阵,随后却是平静的说道:“陛下圣明!”

“只要永朝昌盛,你便能堪比孔圣,司马府也能堪比孔圣之家!”杨伟盯着大司马,眼中闪过灼热的光芒。

可是大司马不为所动,杨伟知道,这是因为永朝昌这个前提应该是很难很难……

只能上杀手锏了:“还记得朕问过你,什么叫做‘平天下’么?”

“臣记得,臣回陛下的是‘天下太平’。陛下说臣错了。”

“哈哈,朕以为,‘平天下’非是‘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是‘治国’的事儿!”

“‘平天下’是:让你的思想、你的学说传遍天下!”

“若是你的思想能传遍天下,那么你就是天下之师!到时候,即使你死了,你的徒子徒孙们也会照顾你的家族!”

“儒圣之家能够传世千载,就是因为天下的儒生都是孔圣的徒子徒孙。即使孔圣不再了,他们也会照顾孔圣之家!”

“只要朕能在位十年,永朝能挺过十年。司马,你的书,你的思想就会在世间流传十年,到时候,你会有多少徒子徒孙?到时候即使永朝倒了,你司马府有徒子徒孙的照应,也能安然去到新朝!”

“至于桌上这份圣旨,朕也会在十年之后把它收回!同时,朕也允诺你,只要你尽心尽力辅佐朕十年,朕便不会拉你司马府给永朝陪葬!”

“若是十年之后,永朝还是要亡,那也只能说是天意如此!”杨伟抬起了头,看向远方,不知在想什么。

“永朝定会在陛下手中大兴!”红袍大司马却是不敢接杨伟的话。

“哈哈,承司马吉言。”杨伟却是突然起身,朝外走去:“朕的话,司马可以好好想想。天色已暗,朕也乏了,就先回宫去了。司马就不必相送了。”

“恭送陛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