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跑项目 3

山西不通车(路轨跟全国其他地方不同),不配合,不鸟你,像个剌猬一样,让你无处下嘴。

萧振瀛给老蒋带来了开心药丸。

他第三次拜见老蒋。一见面,也不再说什么西北军、29军了,口口声声都是“咱们的部队”。

有“咱们的部队”在山西,准帮您看好那个不安分的阎老西。

萧振瀛还表示,29军有意找机会北上,开进晋东的阳泉,对西北军的“世仇”阎锡山负起监视的任务。

这帖药正治老蒋的心病,立刻转忧为喜。

既然笑了,下面这个口就比较好开了。

29军恨阎入骨,非常愿意为您效忠,不过他们现在遇到了点小困难,缺乏经费。

这个容易。

老蒋当即刷刷两笔,拨特别费每月30万,并承诺追加每月军饷。

这趟回来,萧振瀛一次就先带回了两个月的特别费:60万(一说为50万)!

随银子在一起的还有清单,就像现在的工资单一样,给你详细标明每月增加的各种军饷收入,对此,那些苦惯了的西北兄弟都觉得非常稀奇,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兵是可以拿这么多工资的,而且可以拿全。

原先在老西北军的时候,基本就只能管个饱饭,每月只能发几块钱“鞋袜费”,就连这也从来没有发全过。

经过萧振瀛的上下打点,这支寄人篱下的部队也开始过上了像模像样的生活。

可是,好日子总是不能长久,没过多长时间,有人来赶他们了。

那个不招人待见的老阎摆起一副臭脸,对29军下了逐客令。

当然,他如果公开这么做,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早先徐永昌临时当家的时候,这人还算是厚道,出于当年同室操戈之谊,已经答应29军可以驻留了。现在反悔,感觉上会很没面子。

不过这个难不倒老阎。他别的没有,鬼点子倒多的是,其中一个就叫做借刀杀人。

很快29军就接到老蒋发来的电报,说是要把部队调到江西战场上去。

接到电报,29军高层都炸了窝。

江西那是个大火坑啊。对地方部队来说,跟发配充军没什么两样。

当初19路军在参加淞沪战役前,就是这么被不情不愿地调到江西去的,除了损兵折将,什么好处也没捞到。要不是运气好,被调回京师,又正好赶上跟日本人作战,没准就要弄得“尔曹身与名俱灭”了。

的部队(红军)战力了得,能征善战,在那个时候就是人尽皆知的事。跟红军作战,除了中央军属于职分所在,没有办法,几乎再没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了。

可是不愿意归不愿意,中央来的电令,看上去谁也没辙。

编制给你,饷银给你,你说不去打仗,难道想反叛不成?

但是29军有一个萧振瀛,他似乎什么时候都有办法。

中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要把我们从山西调走?

不用问,肯定是阎老西出的馊主意。

你让我们走,我们偏不走。

萧振瀛不找中央,不找老蒋,他去找东北军。

做这种事,得有帮手。萧振瀛的帮手,就是秦德纯。

秦德纯四处放风,说老阎回太原后要坐大了,根本不把东北军放在眼里,而且他还记着当年中原大战时东北军从背后捅他的一箭之仇,一个不留神,没准他会如法炮制,从背后反过来也捅你们一下。

少帅本来对老阎回到太原就心存疑虑,这一下更是又惊又怕。

这时候萧振瀛就找上门来,并且毛遂自荐,说29军愿意进驻晋东的榆次和阳泉,以扼制太原咽喉,如此,“阎之行动可予控制矣”。

有人肯帮我们挡子弹,这种好事谁不愿意。

少帅马上点了头:那就把你们调过去吧。

这边老阎为了“恭送”29军出晋,专门派了代表过来,指定线路,沿途还安排各县进行接待,什么大鱼大肉,甚至毛巾香皂应有尽有,就准备打发这帮人尽快离开,越早越好,越远越爽。

当着太原代表的面,萧振瀛对29军官兵讲话,让他们吃了喝了拿了以后,千万不能忘记“阎司令”的恩情,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亦不能淡忘其意”。

太原代表很满意,走了。

第二天,29军忽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张自忠进驻阳泉,赵登禹占领榆次,冯治安、刘汝明则在附近遥相呼应。

此时,老阎却还坐在家里想美事呢,听到消息,腾地一下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让他们滚蛋,怎么还离我更近了?!

一打听,明白了,真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着了一个叫萧振瀛的小子的道了。

转弯抹角不行,只能直来直去了。

老阎派人找到萧振瀛,明白着告诉他,这是山西的地界,其他部队不准任意驻扎。

萧振瀛的回答是:山西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中国的部队,所以愿意驻哪里就可以驻哪里。

听上去正气昂然,其实也蛮有点耍赖的味道在里面。

中国地方这么大,哪里不好去,你们怎么就愿意驻我们这地儿。

可是在下无寸土、上无片瓦的情况下,不耍赖皮,还能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应对办法?

老阎自以为脸皮已经很厚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要强,一时也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他急忙给张学良打报告,可人家愣没答理他,这才知道29军的行动,竟然就是张学良默许的。

再到老蒋那里告御状,老蒋却再也不提让29军南下的事了。原因是萧振瀛已经提前给老蒋送去了“独家解释”,说是29军如果留驻不走,可以起到稳定华北、牵制晋奉的作用。

多贴心的一个解释啊,老蒋没有理由反对,再看张学良本人也没有要调29军南下的意思,也就作罢了。

留驻晋东,为29军后来走上成功之路创造了条件。倘若当初他们被调往江西,就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命运。

晋东大练兵

在晋东的那些日子里,29军的日子仍然过得很苦。如果换其他部队,也许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可是,宋哲元和他的弟兄们必须坚持。

衣服破了,再凑合着缝一缝,鞋子烂了,索性扔掉,咱光脚的不怕他穿鞋的,枪支旧了,那就当烧火棍继续在肩上扛着走。

反正已沦为宅男,哪儿也去不了,不用怕在外面丢脸。

这时候,还是缺不了那句提精神的老俗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对于地方上真正有实力的同志们来说,“大任”是一定会来的,而且也不用等得太久。

这个“大任”就是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29军发出通电,请缨抗日。在电文中,萧振瀛特地加了一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29军晋东练兵,从头至尾都以“枪口对外不对内”为口号,其假想敌只有一个,那就是日军。

日人侵华,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可谓双刃剑,既标志着民族危机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军人崭露头角的机遇接踵而至。

不过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它需要实力。

让我们认真准备吧。

先从吃饭开始。

吃饭前,大家先唱个《吃饭歌》,受点教育。

小时候我吃饭时在桌上掉了个米粒,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课堂上老师说的:我们碗里的每一颗米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绝不能浪费。

为了不浪费,我捡起来,把它吃掉。

这个道理,29军也要讲。不过他们更进一步,要官兵吃完米粒,记住向农民伯伯报恩——打屠杀和侵略他们的日本鬼子(“日本军阀,国民之敌”)。

很深刻,也很形象。

吃完饭,要开早会,官兵必须高声问答。

还记得《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点名时的那个经典经面吗?形式上差不多。

列兵许三多。

到!

东三省是谁的?

是我们中国的!

可它现在被日本占去了,你不恨吗?

我十分痛恨。

那怎么办呢?

奋斗!奋斗!奋斗!

怎么样,很励志吧。这是教一般士兵的,至于军官,他们层次还得高点。

29军军官的必读书,说起来吓你一跳。

“四书五经”里面的“四书”。

他们另外又编了一本《义勇小史》,里面讲的都是岳飞、韩世忠、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的事,也是必读书。

看起来,“四书”跟这本通俗小书一高一低,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在宋哲元他们看来,都是一码事。

读“四书”,不是为了上京赶考,而是要从中读出忠义二字:忠于朋友,忠于国家,然后可以救国救民。

你还不要说他们陈腐,都是故国传统文化,里面鸦片鱼翅都有,拿来主义,就看你是想吸鸦片还是吃鱼翅了。

在29军中,军官们经常就“四书”展开答辩,获胜者能得到宋哲元的亲自奖励。

思想工作要做,军事训练也不能丢,在这方面最有名的是被称为“张扒皮”的张自忠。

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多干点活,他得天不亮就钻鸡窝,这至少说明一点,你要让别人卖力,自己就得先掉一层皮。

张扒皮也是如此。

这名字是怎么叫出来的呢?

有一回下大雪,大家都迟迟缩缩躲在营房里,不愿出操。

张自忠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皮”——棉衣先给扒了,然后光着个膀子在操场上跑起了圈。

还看什么,都扒了“皮”,一块儿跟着跑吧。

张扒皮虽然狠,但没人敢不服。堂堂师长,和士兵剃一样的光头,穿一样的衣服,扒在一口大锅上吃饭,同吃同睡同劳动。

看了38师的训练你就知道了,人家这个师长可是实打实的。

找一两个兵在旁边,你们大家就看着我给你们做示范,什么时候能做到我这个样子,就OK。

那是要射击就射击,要白刃就白刃,单兵技术,百里挑一。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孔祥熙以实业部部长的身份考察华北政务,公务之余,到山西老家去扫墓。不过,为外人所不知的是,他此行还担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受老蒋之托,来打探一下29军的动静。

孔祥熙曾帮宋哲元在老蒋面前说过好话,因此宋哲元对他招待备至,还特请其检阅军队。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出现在孔祥熙眼里的这支部队,已经是步伐整齐,风纪肃然,官兵则各个精神饱满,毫无倦怠神色(“卒伍整饬,无矜气,无怠容”)。

只有自身过硬,机遇来了才能一抓一个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关东军大改组,武藤上任,对马占山和东北义勇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华北局势骤然紧张。

这个时候,说少帅真的不急是假的。义勇军在东北的情形,问一下北平救国会就知道了。

如果东北义勇军顶不住,隔着河北平津的还有一个热河。在这之后呢?

在这之后就是察哈尔,那里同样需要有人顶上一把。

可是派谁去呢?

没人愿意去。

当年全国的穷省里面,要是弄个排名榜的话,察哈尔省绝对在三甲之列。

这就想到了当年拾荒一样收来的那根大钢筋,听说现在发展得很不错。

29军一直“赖”在山西不走,而以前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阎老西竟然只能选择装聋作哑。

问他们愿不愿意去。

不过事先说好,这次去是没有“开拔费”的。

宋哲元一听,满口答应。

我愿意,我非常愿意。

心里除了惊喜,还是惊喜。

这就意味着,29军从此有自己的窝了,哪怕那是穷得冒泡的察哈尔,哪怕没有一分“开拔费”。

“赖”在山西那是无处可去,你当谁真的心甘情愿。

我想要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估计那几晚,29军的官兵做梦都是含着泪花的。

收拾好行装(其实也没什么行装好收拾),立刻开拔。

阎老西你还别瞧不起人,爷爷只要有地方待,就是睡草堆,也比蹲在你大门口遭你白眼强。

这一路,29军走的都是夜路,白天根本不敢走动,倒不是怕日军的飞机空袭,而是担心被剿匪部队认做是土匪。

其时,他们在衣着装备上跟土匪相比确实也没多大区别。

穷且益坚不坠凌云之志,这句话放在29军身上还是很贴切的。

随着他们的实力一天天在增长,谁也不敢再不把29军放在眼里了,当初谁也不要的小乞丐渐渐变成了如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到长城抗战前后,29军军容之盛已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

宋哲元曾经苦求不得的那个师也有了着落,少帅这回爽快地点了头,29军暂编第2师(暂2师)成立,刘汝明从那个不尴不尬的副军长职位解脱出来,去当了师长。

事实上,29军的奇遇不止于此。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你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