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建元元年朝会(下)

两仪殿的今年最后一次朝会上。

卫青、霍去病突然请战西征宝珠王朝,和西玄王朝南六州是有原因的。

这并非他们自作主张,

而是昨日御书房的御前会议商议好的。

昨天的御书房会议可谓热闹非凡。

安西军卫青、霍去病、

征北军韦睿、杨再兴、

平东军薛仁贵诸将,

以及待在阳翟的赵云等武将。

外加霍光、诸葛亮、张居正、房玄龄、王猛、赵普、贾诩、荀攸、蒋琬一众文臣。

也就是郭子仪、王忠嗣、辛弃疾他们没回来,不然更热闹。

昨日的御前会议中,

主要商议了北征和西征两大战争事宜。

李承泽本就有西征宝珠和西玄的想法。

这也是他最急迫的事情,

横扫宝珠和西玄南六州后,

再征服百莽高原,

扫清百莽高原上的百大蛮族部落...

就代表着李承泽完成了南域第三道分界线以南的南方一统。

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澹台菡芷原本都没打算让李承泽完成南方一统。

至少二十年内是没有这么想过的。

她只是想让李承泽吞并这旁边的大荒、北周、天墉、平阳几大王朝。

让大乾成为一个比肩连云和月丘两大王朝的超级王朝。

但李承泽和大乾的脚步远比她想象得要快,如果再按照计划纳入宝珠、百莽高原。

就代表着大乾王朝所占领正式超过万年来皇朝的最小疆域,6500万平方公里。

当然,李承泽是不会满足于最小疆域的。

要知道晋升皇朝的奖励除了与最高等级武者地实力挂钩,

还与所占疆域面积大小成正比。

因此听雪北六州,大荒两大王朝都在李承泽这次的征伐目标中。

如果可以的话,十万大山北面还有两大王朝,北莽和千灵,也在大乾的目标中。

紧接着,按照剧本演练。

安渐鸿、明云溪等将也跟着站了出来。

“陛下,臣等亦请战。”

安西军现在可谓是大乾最强的军队。

卫青、霍去病、王忠嗣、郭子仪。

光这几个名字摆在这里就赢了一半了。

更别提他们下边还有高仙芝、李嗣业。

现如今英魂塔中还积攒了不少气血之力,李承泽打算朝会后召唤,按下不表。

“列位丞相、六位尚书如何看?”

霍光、房玄龄、张居正、王猛、赵普纷纷站出来表态。

纷纷表示今年收成不错,且宝珠王朝的实力一般,支持西征。

西玄王朝的南六州在十万大山南边,

另外五州则是在十万大山的西边。

实际上真要打北五州也是可以的,

但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主要目标还是南六州和宝珠王朝。

或者说李承泽的最终目标是聚居在百莽高原上的蛮族。

“诸葛监正。”

诸葛亮往右一步走出文官行列。

“臣在。”

李承泽吩咐道:“就由监正为安西军明年出征挑个好日子吧。”

“臣,遵旨。”

在这之后,声若洪钟的杨再兴朗声道:“陛下,征北军厉兵秣马多时,臣亦请战。”

西征的话,文武百官是很支持的。

但北伐百官稍有犹豫。

侍中狄南反驳道:

“可杨将军莫要忘了北州和大荒王朝南疆还搁着如天堑一般的大方江。”

“虽然大荒王朝现如今确实很混乱,但大军和大船想要悄无声息地到达大荒南疆是很困难的。”

“即便真给征北军过去了,可后勤补给呢,湍急的大方江可没有办法建运河。”

狄南的话是有道理的。

大方江两岸最短的距离都超过三公里,但这个路段离北州有些远,需要绕一段路。

杨再兴反问道:“如果我军是从陆路行军,从东西两面进攻大荒呢?”

狄南泛白的眉毛皱在了一起。

“杨将军不妨将计划说得详尽些。”

杨再兴抱拳朗声道:

“禀陛下,目前的想法是派一支水军渡河正面佯攻,吸引大荒的注意力。”

“另分别派步兵从西边绕行十万大山,进攻大荒西面。”

“派骑兵从世州方向朝西北方向进发,进攻大荒东面。”

“再配合正面的水军攻下南疆三州作为根据地,再一齐往北推进。”

狄南浓眉紧蹙,反驳道:

“绕行十万大山若是遭遇凶兽袭击呢?”

“从世州朝西北方向进发,若是遇到听雪北方的军队阻碍呢?”

狄南有可能以这两点来反驳,早就被贾诩、荀攸他们猜了个七七八八了。

什么问题对什么答案,

杨再兴都背好了。

因此,杨再兴很是沉着冷静地回答道:

“狄侍中,莫不是忘了我大乾有护国灵兽木霖、金刚、巽风吗?”

“有金刚、巽风有他们在,根本无须担心十万大山的凶兽。”

“至于东面,先不说听雪王朝刚刚打了百战,失去南方五州,更何况...”

这时候,薛仁贵站了出来 抱拳道:

“陛下,狄侍中,薛仁贵愿率平东军为征北军北上扫清障碍。”

“若是听雪北五州军队胆敢从后方夹击,平东军也会让他们尝尝大刀的滋味。”

又经过一番讨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征北军明年伐大荒的计划,也按照昨日御前会议的原定计划定了下来。

照例,李承泽也让诸葛亮为征北军北伐挑一个好日子。

朝会并未就此结束,文官方面,丞相和六部主事平日就在阳翟,无须述职。

因此,述职的主要还是一州刺史。

除了新纳入的东十三州以外,

再排除掉阳翟,

剩下的四十五州刺史,包括赵孟丞、张寺在内等刺史一一报告。

州内今年的新增人口、粮食产量、商业发展、可有天灾人祸、已经过去的乡试...

最后还有一件喜事。

那就大乾英烈祠快建好了,

若是一月一日到七日赶工的话,

可以在一月七日前完成。

不像大乾凌烟阁那般简单,

英烈祠的规模是很大的。

光是四座通高九十九米的石碑刻字就是一项超级巨大的工程。

“那就再麻烦诸葛监正,在建元二年的一月七日后,再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为其揭幕。”

“臣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