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商榷暗议

大同府外的战场上,尸横遍野,挥之不去的哀嚎声和马匹的悲鸣声时时传出。

此次瓦剌大军主动进攻大明大同府,却在这里惨遭失败。

瓦剌大军营帐内。

士兵们一个个士气低落,东倒西歪的依靠在营帐四周。

哀嚎声,惨叫声不断。

瓦剌首领,鞑靼部落首领一个个面色阴沉。

这一战,他们几万士兵损失怠尽,这些人绝大多说都是死于明军炮火之下。

“他们到底是研究出了什么样的新式火炮?威力怎么会如此凶猛?而且,射程远不说,精准度还很高,这里面绝度有高人指点!”

瓦剌首领是这次战争的主要首领,其他部落的首领都需要听从他的指挥。

他层级在他们先祖们的记忆中记得当年明军的红衣大炮的厉害,不想这么多年过去,他们的在火器方面的研制比原先更胜一筹了。

“这场仗我们还怎么打?”

“要我说,还是我们回去抢掠一些村庄,杀些老百姓的头去王子那里邀功吧!”

正当朵彦三卫这样说的时候,一个士兵急匆匆的走进营帐,单膝跪倒在地面上,抱拳说道:“可汗,大事不好了。”

瓦剌首领闻言,脸色骤然变了一下,冷声说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士兵站起身来,凑在瓦剌首领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什么?你说什么?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怒吼声中,其他几个部落首领都是吓的着实不轻。

“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那瓦剌首领悲痛欲绝道:“是我疏忽大意了,大明朝廷竟然派人暗中袭击了我们的大后方,断我粮草供应,而且,还让我们的后院起火。”

“屠杀我们的女人和孩子,还有我们留在那里的一切,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瓦剌首领气愤的攥紧了拳头,重重的砸在桌子上。

“什么?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大明真的无耻到家了?”

“诸位,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大明同样对你们的家人们下手了,他们这是要彻底断掉我们的后路。”

“什么?”

“不可能的,他们怎么能这么做呢?”

“怎么不可能,你刚才不是说要大肆屠杀他们的老百姓吗?看来这一点你们是相通的。”

“你说什么?”朵彦三卫抽出腰刀,打算跟瓦剌首领比个高下。

“都不要吵了,敌人还没有打败,你们却一个个自相残杀起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为今之计,只有我们再联合起来,与明军决一死战,那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

一个年岁稍微大一点的首领,立马平息了两人的心中的怒火,说出了突围的办法。

过了良久,各个部落的首领都才重重的点点头,义愤填膺的说道:“跟明军拼了!”

“可是,目前,明军的火器十分厉害,任凭我们人多,也不是人家对手,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对付他们犀利火器的办法。”

几个首领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讨对付明军火器的办法。

......

紫禁城,养心殿内。

天子朱厚照批准了铁胆神侯朱无视返京的奏折,很快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在文武百官的眼中,铁胆神侯朱无视乃是大明的定海神针,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对天子忠心耿耿,他的名声可是在所有藩王中最好的一个。

此次请旨入宫,一定是人家心忧天下,特意出来辅佐天子的,这样大德的皇叔,简直是大明帝国的荣幸。

至于其他的事情,文武百官皆不去考虑。

远在京城之外的六扇门内,诸葛正我此时也是忧心忡忡。

只有他知道铁胆神侯此次返京的目的是什么,但这也只能是他主观臆断罢了,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四大名捕一个个都整齐的站在他的身边,面色凝重。

“真没想到,当今天子小小年纪,却能收服惊怖大将军这样的猛将。”

“但这铁胆神侯城府极深,武功也是深不可测,若是他到京城,怕是又要掀起一股江湖风波了。”

追命上前拱手问道:“神侯,铁胆神侯不是当今陛下的亲皇叔吗?更何况,从这些年铁胆神侯的衷心程度看来,他似乎根本没有想争夺权利的意思。”

“怎么听着铁胆神侯跟大奸之人一股模样?”

诸葛正我看了一眼追命,摇摇头道:“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说不来,你只是凭借着你的自我感觉在说话,对于权利的向往,远非你我能想的。”

“眼下,告诉你们那么也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只有专心做好六扇门的事情,然后密切注释京师中的一举一动才是上策。”

“尤其是铁胆神侯返京这一段时间,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四人闻言,齐齐抱起拳道:“属下遵命!”

“神侯,既然你说这铁胆神侯城府极深,恐怕会对陛下不利,那我们为什么不将此事禀报给陛下?”

诸葛正我摇摇头道:“陛下早已知晓此事,只是,这是陛下颁布的圣旨,要传言出去,就显得陛下言而无信了。”

“再说,铁胆神侯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若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表明他的不臣之心时,说任何对铁胆神侯不利的话,恐怕任何只要一说,就被扣上一个离间皇室宗亲的大帽子。”

四人闻言,都深深紧缩着眉头,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层面,若真的如诸葛正我所说,那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

“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你们就退下吧,今日我交代给你们的事情,你们对外谁都要提起,好好办好你们手头的案子就行。”

“属下遵命!”四人抱拳,对着诸葛正我拱手行礼。

他们时常聆听诸葛生我的教诲,虽然这些年他们在外面办案,经历过些大事,但对于朝廷中的政治,他们是充耳不闻。

诸葛正我所说的一切,不就是他们所欠缺的吗?这些经验还可以运用到他们办案的过程中。

一些该问的问清楚,不该问的,一个字也不提,这就是办案的标准。

至于诸葛正我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他生为大明的一代良将,怎么能不知道谁是个什么性情呢?

说不定,这次铁胆神侯已经是蓄谋已久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