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明武十三年,公元206年!

年终月底。

周朝朝会。

太子高龑、新任中枢府令杨彪、御史大夫杨懿、大将军严颜、尚书府令钟繇、侍中府令张松及六部尚书、仆射,引汇百官,殿下静伫。

随着内臣一声高唱,百官俯身恭迎下,身着天子冠冕衮服的高诚,缓步垂行,端坐于九五之位。

“起!”

“谢陛下!”

随着众卿臣山呼,朝会也正式开始。

作为新晋百官之首的杨彪,率先执白而出,言道:“启禀陛下,国朝自明武八年定下五年发展国策,时至今日,各州郡皆已奏表呈报。中枢府、尚书府、侍中府,三府协六部核定之下,已对各州布政司政绩效评,请陛下裁定。”

听完杨彪所言,身旁的内臣已经将中枢府的奏折,放置高诚眼前。

高诚打开多少看了一眼,随即合上,言道:“嗯,时经五载,各州布政司上下兢兢业业,使吾大周国力高涨,朕都看在眼里。稍后少府另选些珍宝赐下,以慰诸使君劳苦之功。”

“臣遵旨。”

少府秦怡闻言应声。

殿内诸人也随即附声和道:“陛下圣明!”

夸赞一巨厚后,尚书府令钟繇也奏道:“启奏陛下,国朝诸府、部、司、署及地方郡县、乡亭政改工作进展迅速。”

“善!”

高诚点了下头。buhe.org 非凡小说网

“启奏陛下,国朝五大军区,也已编改完毕。另,各地守备军及民兵社,悉已筹备齐全。”

“启奏陛下,各州、郡、县、邑、乡、亭更田及核查工作,也已悉数完成。”

“启奏陛下,吏部已核定绩评……”

“启奏陛下,吴国、楚国遣使奉表……”

“……”

在一声声奏禀中,朝会不到中午便已结束。

百官散去后,高诚便留下诸府、部高层人员,于宣室细议。

朝会上,大周是四海升平。

但在宣室内,却不一样。

众人随便吃了些茶、点后,便开始议定国家大事。

“益州灾情如何?”

高诚皱着眉头,看向杨彪。

杨彪摇了摇头,叹声道:“情况很是不妙,根据汉中那么探明的情况,白水关城在山崩之下,都化为废墟。沿途入蜀道路,多处断绝,粮秣物资很难迅速送入灾区。”

“具体受灾范围确定了吗?”

“大概区域已经确定,在广汉郡北部以及阴平郡南部诸县邑,受灾百姓约在八万至十万间。”

听杨彪说完,高诚心中稍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次大地震发生的主要区域都是山区内,受灾百姓并没有达到不可估量的地步。

“不过汉中以及广汉郡南部,多地房屋倒塌,百姓亦有死伤。具体伤亡,益州布政司还未有奏表。”

杨彪没感觉有任何轻松。

自己刚执百官牛耳不过一载,就发生一场大地震,简直要亲命了。

这要是处理不好,恐怕年后自己就得引咎辞职。

“中枢府再下发一道政令,让汉中郡以及益州布政司务必迅速救援灾区。大将军府这边,也准备一下,调集南中军区主力,加入到救援灾区的行动。”

高诚思索了下,决定抽调军区部队。

益州的守备军以及各地民兵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征召了,赶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大规模征发青壮,否则万一出了啥乱子就不好了。

调军区部队一来可以彰显国朝救援百姓的决心与力度,二来也能安抚民心,震慑宵小。

严颜点了点,拱手应声。

“其他各州的情况如何?”

“去岁并州旱灾,现在基本上已经平稳下来了。只不过,郭使君来回奔波灾区,身子骨又受了寒。”

杨彪平静的说道。

高诚点着头,摇头叹息道:“唉~郭使君已经给朕递了两回乞骸骨了。如今,并州旱灾刚刚稳定下来,朕还是希望郭使君能再坐镇并州一段时日。”

说完,高诚扭头看向秦怡,言道:“这样,少府选些调补身体的宝药,再遣御医往太原,定要给朕照顾好郭使君!”

“臣遵旨。”

秦怡抬手应声。

“说说其他情况吧,今岁岁计如何?”

谈完益、并两地的灾情,高诚便将目光挪到户部尚书杨衡身上。

杨衡见礼说道:“今岁国朝税收比去岁增长了不少,其中税币达到了十六万七千六百万钱,工商税收占了七成,而粮税有八百四十二万石粮秣,这还是今岁并州欠收的情况下。”

“嗯~工部这边呢?”

“各地兵工作坊,今岁共计打造了札甲六千三百副,弓弩两万八千四百张,箭矢二百四十六万支。刀剑戈矛六万七千八百柄,盾橹四前二百副。此外,驽车七千辆,床弩三百架。”

韦端拿着揣在袖兜里的纸折,一项项说道。

毕竟这跟户部那边不一样,没必要把税收一项项道明。

“已经五年了,一统北方的筹划也要提上日程,工部这边除去百姓生活必须的器具以及农耕所需工具外,其余的都尽量转为生产军工。”

高诚话音一落,那边严颜就忍不住的露出笑容。

准备了五年,不就等着这一刻的嘛。

“臣明白。”

韦端应了一声,这并不出乎大家的预料,休养生息图为的不就是增加战争筹码嘛。

“对了陛下,工部那边已经做出了火药,并进行了一些规模的试验。”

“噢?那待几日后,朕与诸卿家出城一观,工部做好准备工作。”

高诚心中一喜,火药这东西都已经摸索几年了,总算是搞出来了。

之前自己也不是没关注过,但大多都是个大呲花,根本达不到爆炸的效果。

“臣回去便安排。”

与杨衡安排完后,高诚便看向军中三巨头。

大将军严颜、总参府令贾诩、兵部尚书宋斌。

作为名义上的军方首脑,严颜在高诚目光转过来的刹那,即开口言道:“陛下,如今五大军区各部,已经整训、编组完毕。”

一句话,就代表了军方上下的意见。

五年来,天下各地纷争不断,大周几十万精锐看着别人打生打死,羡慕的紧。

毕竟,战功对于将校、士卒而言,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刚刚裁撤诸多老弱,这些人的退伍补助可有差池?各军士气现今又如何?”

高诚没有立即表示,而是向严颜询问道发生在军中的另外一场重变。

军区制度改革,对各军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但裁退老弱就不一样了。

军中有太多是年龄超过五十岁的老兵,而这些老兵基本都是为国朝征战多年。

久经沙场的他们,精通战阵搏杀之术,却早已经忘了田埂间的精耕细作。

现在一经裁撤,大部分人都会面临生活间的种种困扰。战争后遗症不只是未来才有,这个时代也同样存在。

更不用说,还有一部分人早就没了妻室家小。

而随着大规模的裁撤老弱,必然也会对仍留在军中的老兵产生极大的心里压力。

“陛下不必忧心!”

相比起高诚的忧心忡忡,严颜倒是显得很轻松,不急不忙的解释道:“陛下,其实军中上了年纪的老兵,大多都希望能早日回归故土。他们拼杀十几年,攒了不少钱财,又有军爵在身。不能回到家乡,这些又有何用?”

“再者,前汉之际,新兵入伍,戍守边疆,晃眼数十载。去时少壮,归来苍首,引得多少人呓语长叹。更有甚者,至死不得归乡,埋土万里之遥,何其悲苦。如今,陛下念诸将士戍土之苦,许五十归乡,军中将士无不感怀天恩!”

高诚愕然间,也愣住了。

也是,自己倒是一直想着这些老兵退伍归乡后,可能会面临种种困境。却是,疏忽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从军数十载,南征北战,飘零四方,艰苦的条件也会让军士愈加的思念故乡。

身受华夏传统思想,谁不想时刻呆在故乡,陪着妻儿老小?

即是天下大乱,为保故土,披挂戎装,辗转征伐,也无不希望早日归乡。纵是身死,亦念落叶归根。

高诚默念感怀间,严颜也继续说道:“另外,将士们退伍补助,军务司及地方军属司都在盯着。大将军府及总参府、兵部,都有派人核查,谁敢上下其手,不用陛下吩咐,臣拼了这官不做,也要纠查到底!”

“严卿此言重矣!当真有此宵小,朕也不会徇以私情!”

高诚也向众人表达自己的态度,毕竟退伍补贴要是出了差池,很容易引起军中将士的激愤。在这即将准备一统北方的前夕,不得不重视。

“如今赵国的情况如何?”

“不太乐观,若是国朝不出兵的话,只怕赵国要不了一个月,就得退守邺城了!”

贾诩皱起眉头,考虑着赵、齐间的战事,摇头短叹。

高诚轻嗯一声,言道:“预料之中的事。不过,赵国多多少少给国朝争取了五年时间,足够了。”

“南边呢,又来使者了?”

“来了,三家的使者都来了,昨个还搁驿馆闹了起来!”

“礼部那边接待一下,国朝只有一个要求,即不能耽误吾大周统一北方的整体战略部署。尤其是吴国,未来平定中原,吴国的位置非常关键。”

高诚懒得见三家使臣,让他们搁眼前闹腾,还不如丢到礼部呢。

“老臣领旨。”

“文和,关于齐国、刘备以及南中的情况,总参府有何规划?”

贾诩上前,见礼道:“回陛下,南中地区的状况还算乐观。前两年的大战,南中损失了不少兵力,战线却始终维持在武陵、零陵一线。尤其是临湘失守,刘磐退至零陵后,南中吞并荆南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

“但最近吴、楚及交趾三方争执不休,也许会让南中以为另有可乘之机,不得不防。雍慎虽然老了,但其子雍闿亦是颇得南中人心。尤其是一直以来与雍氏合合离离的越嶲夷,已经全面倒向雍氏。”

“越嶲夷~”

高诚呢喃一声,面上倒无甚担忧,越嶲夷还不如武陵蛮呢。

“几年大战下来,南中诸豪族、夷帅,皆无所获,反倒损兵折将,这里面大有可用之机啊!”

侍中府令张松,适机言道。

高诚赞同的点了下头,看向郭嘉。

郭嘉拱礼回道:“调查司一年前便已经加强对南中诸豪族的渗透,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战争持久,的确使得南中不少汉民、蛮人颇有怨言。可同样,也使得南中诸豪族以及诸夷帅,顺利的吞并了许多小部族。”

郭嘉说完,不止高诚愣住了,其他人也都怔了下神。

这种骚操作,北方士族多多少少都干过一些,但波及范围小的很,且要么是有深仇大恨,要么就是击败对方后进行战后收割环节。

而南中士族及夷帅的操作,就属于借助战争侵吞附属,无限度的扩大自身利益。怪不得打了这么些年,南中还能坚持下去。

这要是北方士族敢这么干,下面附属的豪强、小宗早就联手把你卖了。

高诚心中也是感到无语……

战争打到这份上,还以为南中诸豪强、夷帅打上头了呢,结果搁这等着呢。

虽然基本盘没变,但几个身强力壮的联手把那些小弟手中的蛋糕抢过来吃,同样也做到了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杀鸡取卵吗?

也不算。

南中诸郡局势本来就非常复杂,以战争作为理由,促使诸豪族、夷帅侵吞附属以及那些无所依附的小部落。不仅满足了各豪族、夷帅的胃口,同样也增强了雍氏的统治力。

要知道,南中只是一个联盟性质的势力。

在这种大鱼把小鱼、虾米都吃光的政策下,雍慎不仅能壮大雍氏本身的实力,还可以借此增强诸夷帅对雍氏的认同感。同时,给那些曾经打压过的豪族些许甜头,缓和两者的矛盾时,又能防止夷帅尾大不掉,平衡各方实力。

可以说,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即便雍慎夺取荆南四郡的计划破产,雍氏也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

“所以,现在针对南中的各种谋划,全都是事倍功半。”

最终,郭嘉无奈的长叹一声。

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

雍慎是雄主吗?

显然,他的能力还没有达到雄主的要求。

但偏偏,各方局势变化之下,雍慎俨然已经成为了南中的王。

不同以往。

在这场战争之前,雍慎只是南中实力最强大的豪强,其余诸豪强、夷帅虽然臣服,但心里怎么想就不一定了。

而现在,雍慎就是众望所归。

“颇似…弄巧成拙啊!”

高诚亦是摇了下头,有些感慨事事不畅。

原本还希望利用这一场战争拖垮南方经济的同时,也把南中拖垮呢。

结果,反倒是让雍慎得了便宜。

“但无论如何,战场上的伤亡,作战消耗的物资,都是实打实的。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南中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张松此刻的心情也很不爽,本以为还有表现一番的机会呢。

杨彪也趁机言道:“张府令所言不错,国朝削弱南中实力的目的,一样达到了。”

达到了吗?

高诚不这样看,但显然也不能再继续方才的话题了。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言论,并不合适。

“不错,雍慎等人所为,必生南中兆民之怨。战争以及吞并的行为,造成了人口的大幅度削减。南中战争潜力,亦是遭受重挫,这对于国朝统一北方,非常有利。”

说完,高诚示意贾诩继续说下去,南中的事还有得发展,国朝的目光此刻也不会转移到南中。而且,总参府面对南中这种情况,应该有所应对。

“南中的状况,总参府经过几番讨论,决定加强对永昌郡的支援。”

贾诩停顿了下。

高诚眉头一挑,看来贾文和有所顾忌啊。

“说说看!”

“臣请陛下降旨,于永昌置都督府,增吕凯、王伉爵。同时,对归顺国朝的南中豪强、夷帅加以赏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