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国体7

诸府部大体定下论调之后,剩下的便是具体僚属、署司构建以及至关重要的六部人选了。

僚属倒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动,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

三公府、少府、廷尉府、卫尉府、宗正府依旧以长史为副手,尚书府、侍中府以及六部则以仆射为副手。诸府部其下所属分设署、司二级,署以郎中领之,以员外郎副之。司以主事领之,以治书副之,更下以吏属之。

署司构建,则比较麻烦。

此次政体变动颇大,九寺之中五寺被裁,虽然又增设六部,但寺、部之间的职权规划,差之千里。

故而,这一点只能等到今日大议后,再来慢慢讨论、构建。

所以,重头戏率先来了。

六部的领导班子得先搭起来~

原太仆寺卿赵温任吏部尚书,庞柔任吏部仆射。原大司农寺卿杨衡任户部尚书,张既任户部仆射。原光禄勋宋斌任兵部尚书,周生烈任兵部仆射。原太常卿韦端任工部尚书,马日磾任工部仆射。原大鸿胪寺卿杜翕任礼部尚书,武周任礼部仆射。以京兆尹法衍任刑部尚书,羊衜任刑部仆射。buhe.org 非凡小说网

大将军严颜,长史袁涣。中枢府令阎象,长史杨彪。御史大夫蔡邕,御史中丞杨懿。总参府令贾诩,长史黄权。少府卿秦怡,长史黄华。卫尉卿夏育,长史张就。尚书府令钟繇,长史韦康。侍中府令张松,长史傅巽。

而空出来的京兆尹,高诚则是交给了回来一阵时间的金旋。

金旋在武陵十几年,不缺丰富的治理经验,再加上其为大周作出的不少贡献,当个京兆尹完全没问题。

总不能人家活也干了,苦也吃了,回了长安自己就给个勋爵,赏点钱帛啊。

美好的未来还是要给人家展望一番,不然日后谁还肯为自己卖命。

六部主副的安排,殿内众人基本上没啥意见。

原先还担忧凉州士人势弱的杨衡也将心彻底放下下来。当上少府长史的黄华、兵部仆射周生烈、卫尉长史张就、侍中长史傅巽,全都是凉州人。

别看这几个年轻人担任的都是副职,但少府是皇室钱袋子,兵部是军方要位,侍中府是陛下近臣,卫尉府管的是长安卫戍,这是陛下引为心腹之举啊。

至于说几人并非出自陇冀诸家,那倒无所谓。自家子弟啥情况,杨衡心里面一清二楚。反正只要有凉州士人充任要职,委屈不了他们几家子弟。

关中士族的代表人物杜翕和韦端,对于陛下的安排,也没有什么不满之处。尤其是韦康担任尚书府仆射这一点,足矣。

今日大议之下,陛下话里话外无不是削弱相权,加强尚书府的权势。若非赵歧劝言,只怕今日之后,尚书府就是踩着中枢府的脸,登顶百官之首了。

这是早晚的事……

以前尚书府令钟繇不管事,诸务基本上都是由左右仆射来处理。韦康身为左仆射,头上还有右仆射庞柔压着。

而今庞柔调到吏部充任仆射,韦康成了尚书府二把手,位高权重啊!

更别说还有法衍担任刑部尚书,虽说不熟,但大家出自关中,没道理连话都说不上。

抛开凉州从龙士族,以及势大的关中士族外,趁机崛起的巴蜀士族这次也吃的盆满钵满。

赵温当上了吏部尚书,这对于整个巴蜀士人集团而言,简直就是过年。

自从归顺大周以来,巴蜀士人除却严颜、张任两人,其他人一直游离在中央大权之外。往日赵温也只是凭借资历做了太仆卿,还是啥事不管的那种。

但现在赵温任了吏部尚书,大可以名正言顺的举荐几位巴蜀士人啊。这可是吏部尚书,没看陛下还专门调了位心腹来做掣肘嘛~

所以,严颜跟钟繇面色间的笑意,就没断过。

钟繇心里也喜啊,关东士人在大周的待遇跟巴蜀士人差不多。自己这个尚书令就不说了,一言难尽。郭嘉那小子倒是陛下近臣,可至始至终就没照顾过投靠来的关东士人。

好不容易遇见了荀攸,人家又懒得入朝为官,只想在外逍遥自在。若非还有着蔡公照顾,羊氏那几位子弟也未必能有今日成就。

现在,羊衜、武周都任了六部副职,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啊。

陛下要大用关东士人了!

事实上,到了今日这局面,关东士人必须要重用了。一来,可以在日后瓦解关东士人对大周系列国策的抵抗决心。二来,也是向关东士人发出信号,收敛关东人才。

如此,方能保证在数年后对进取中原的规划,进一步取得优势。

同样,高诚坐在上首,听着殿下众人的支持之声,紧绷的容色不由松了三分

皆大欢喜。

这是政体变革进行前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确保中央稳定,那才能将变革进行下去。

至于地方?

中央都没人反对,地方上出不了问题。

这不只是自己的意志,而是整个周朝中央的意志。

大势之下,任何抵抗都不过是螳臂挡车!

定完六部主副之后,高诚也将众人从心喜中扯了出来。当了官,就得做事!

“六部具体署司的筹划,以及官员调动,需要诸府各部,互相协同。此事非是小事,所耗时日必然久长。但中央不能光顾着调整署司、人员的事,同时还得保证国朝持续性的良好发展。”

高诚说完,顿了一下,目光看向阎象。

到你了~

阎象会意,当即挺身而出,执礼言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调整诸府部,非是易事。而国朝兼行更田、组建民兵、基施建设等诸务,臣恐诸府令、尚书心有余而力不逮啊!”

阎象说完,高诚眉头轻皱。

旁边早已就位的张松,闻言言道:“禀陛下,臣有一计,或可使诸府部署理政务,有条不紊。”

“噢?”

高诚装模作样的疑惑一声,问道张松:“张卿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回陛下,臣观往年国朝理政,皆每岁既定,遂尔行之。亦或寻现良策,辄而效施。至于地方,多无所计,唯闻中央布令。些许能臣干吏,方有规布,施行当地,数载而盛。故而,臣以为,国朝当自中央始,规划布政,策下地方,同行并举。如此,天下州郡,唯中央马首,携心共进,盛吾大周。此外,凡能臣、凡庸吏,更能一目了然。”

说完,殿下众人就惊呆了。

这究竟是帮他们省心,还是给他们找事干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