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的发言很大胆,也激起了不少的反对声。
但反对的声音不是支持天子的,而是想从天子手中取走兵权的老臣。
他们认为,兵权也不能留在天子手中,应该归于大臣。天子就应该完全放手,才是真正的垂拱而治。
杨彪虽然没有明说,但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听到祢衡的观点之后,第一时间找到祢衡,询问祢衡的真实想法。
你是因为现状如此,选择向天子妥协,以求巩固现有的成果,还是真的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祢衡直接说,大臣掌兵,不利于君臣之间的平衡。
军队是国家的根基,这样的力量控制在任何人手中,都会让其他人不安。就算天子愿意交给大臣,谁又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大将军掌兵就好吗?从过去的几任大将军来看,绝对不是好事。那些人不是威胁到皇权,就是挤压了其他大臣的空间,更不乏公器私用,图谋不轨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将兵权留在天子手中。
一来,这样可以消除天子的不安。兵权在手,他至少不用担心大臣谋逆。
二来,与军队多接触,多少可以强壮天子体魄、心志,使天子不至于四体不勤。
最后,天子就算掌兵,也离不开士大夫的支持。大量的军官要从士大夫中选拔,征战用的钱粮也要由司徒府供给,没有士大夫的支持,他什么也做不成。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文武分途已成必然。太尉作为武官之首,选拔途径与司徒、司空不同,三公站在同一立场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就算兵权归于三公,太尉也不可能与司徒、司空同心同德。
与其如此,不如将兵权留给天子,由天子来节制太尉,消除武夫当国的隐患。
杨彪反复权衡之后,觉得祢衡这个办法虽然不合乎理想,却也是一个选择。
小书亭app
他又与杨修商量,杨修也赞成这个方案。
国之大事,唯礼与戎,从古至今,兵权都掌握在国君手中。大臣掌兵,几乎都会出事,不是大臣有不臣之心,就是国君猜忌大臣,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他进一步提出,将兵权留给天子,也有利于司徒做事。天子直接主持兵事,了解养兵的消耗巨大,更能理解好战的危险,从而提倡宽政,尽可能减少民变的可能。就算他想穷兵黩武,没有司徒府提供的钱粮,他也走不远。
听了几个年轻人的建议,杨彪觉得有些道理,转头又和司空周忠商量。
周忠考虑的方向与杨彪略有不同。
一来,他觉得天子的态度很清楚,还兵权于太尉的难度太大,没什么实现的可能。勉强行之,眼下与天子和谐相处的现状有被打破的可能,风险太大。
二来,他觉得天子掌兵也不坏。眼下的天子经过苦难,有穷兵黩武的可能,但后世之君未必能吃这样的苦,让他远征也未必有兴趣。
从长远看,这个方案利大于弊。
他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提了一个建议:为了更方便司徒独揽治民大权,应该让天子大部分时间在外巡狩,别留在京师掣肘。
杨彪瞪了周忠一眼,又觉得这个建议也不错。
文武分途,天子专注于军事,也的确应该四处巡狩,了解各地的形势。
不同的地理,决定不同的作战方式,这可不是坐在宫里就能了解的情况。
只是这样一来,必须控制好军队的规模,要不然这巡狩的费用会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杨彪随即决定,与天子好好谈一谈,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
决定将兵权留给天子后,如何教育嗣君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天子的重心是军事,对朝政的了解更接近于监察,知道如何评价司徒的优劣即可,却不必自己精通政务。
而学习军事比学习施政相对容易一些,关键是能不能吃苦。
这一点也给选择嗣君带了便利。
如果不能承受军旅之苦,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继承权。
而能承受军旅之苦的嗣君,大概率也不会是一个软弱的人,就算不是优秀的名将、雄主,做个守成之君也绰绰有余。
只是这样一来,立太子的事至少要往后推十几年,至少要等几个皇嫡子成年了才能决定。
在正式讨论之前,这个消息传到皇后伏寿耳中时,伏寿的忧虑又添了三分。
就军事而言,皇嫡子显然不如皇长子有优势。等他成年,皇长子可能已经随天子征战多年,得到军中将领拥护。
除此之外,马贵人、吕贵人、董贵人也比她有优势,她们生的皇子将来都有军中将领支持,而伏家在军中一点根基也没有。
在一次闲谈时,伏寿将自己的担心说给了刘协听。
在最终决定之前,她还有影响天子的机会。
刘协安慰伏寿说,不管是皇长子还是皇嫡子,最大的依靠都是我。
军中将领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只会服从我的决定。
而且天下这么大,每个皇子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必要非与皇嫡子争夺太子之位。
至少你的有生之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百年之后,儿孙们会找到更好的办法。
伏寿想来想去,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她也有些明白过来了,天子如此维护她的地位,可能正是看中了伏家在军中没有影响力,皇嫡子要想保住嗣君之位,只能依赖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天子要做一番事业,不希望有任何人掣肘。
所有人都只能成为助力,不能成为阻力。
包括皇子。
皇长子刘泰、皇次子刘冀都出生在天子身边,从会走路起,就开始伸拳踢脚,锻炼身体。刘泰小小年纪,剑已经舞得有模有样。要想不被这些兄长比下去,皇嫡子将来也必须跟着天子锤炼身心,修习武艺、兵法。
为了能和孩子在一起,她也必须适应这样的生活,不能再长时间与天子分居。
毫无疑问,对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伏寿再一次意识到,皇后不好做,凤冠太重了。
如果再给她一个选择的机会,她未必还会接受这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