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柱让李暮立国为吕宋女王,并不是无条件支持的,这是有条件的,吕宋向大明称臣,岁岁纳贡,纳贡的数量是进贡每年不低于三十万两白银的财物给皇室,换取大明的支持。
这也等于保护费。
这也是朱由校肯点头的原因,吕宋远在万里之外,不成为财源,又要之何用?皇室开支极大,场面也大,没有收入回报,多要一个小弟有个屁用?像是朝鲜和安南,一直是一个负担,只有划分好等级权责,这才可以加入。
而且吕宋是李暮用黑水舰队的第七第十舰队的人打下来的,其时双方己在谈判,李旦接受朝廷招安,李旦舰队所拥有的一切,及其产生的收益,都可以说是米利坚商行的,由此而推,说吕宋是他们的战利品也不为过,每年只是收三十万两,这己经很便宜了。
这还是米柱在出面,如果其它人还不行呢,这等于朱由校将他手中的权利打包卖给了他们,然后他坐等收益,作为当今世界上拥有最大权力的人之一,他并不怕欠债了对方不还,以他的强大实力,不还随时可以将吕宋收回。
所以新生的吕宋国,并不是没有压力的,每年三十万两银子的岁贡,获得了这个地方,这负担很重,相当于内地一个同面积的富裕省份了的赋税了?他们的压力可不小。
这是米柱能说服朱由校、王体乾、魏忠贤他们的原因,只要有钱,万事好商量,朱由校虽然傻,还叫番薯皇帝,但这有什么问题?他毕竞是受过正统帝王教育的帝皇,利益至上才是帝王学的核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基础,这可以确保他们的利益,否则他是不可能把这么大一块地盘划给米柱的。
米柱拿下这个吕宋,让他的澳州计划获得了提前五年的时间,这对于他意义重大。
对于澳州和吕宋的开发,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米柱也不怕李暮反水,一旦掐断了供给,他们就要完蛋。
米柱是获得皇帝的支持和授权的,他在与他们商量一致之后,马上又召开米利坚商行的董事会议,当众宣布了他对李暮的任命,当然,只是任命了米利坚商行董事,至于其它的,比如吕宋女王,他们是秘而不宣,必须经过了慎密的谋划,才可以公开。
米柱立即为李暮组建她的部队,李暮是指挥第七舰队和第十舰队攻下马尼拉,但其实她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实力,攻城的上万海盗,都是临时拉入伙的,一群乌合之众,现在正在吕宋三岛烧杀劫掠呢?
米柱从各地抽调精兵,组建吕宋军,吕宋是一个岛国,军队必然是以海军为主力,吕宋海军由吕宋舰队和马尼拉舰队组成,成建制后统一称为吕宋海军,只是分为正式海军和地方海军,前者以战略战役为主,后者以地方缉私、治安为主,陆军则由米柱提供的三千精兵和自己招聘的人组成,他们大概是六千左右,当然,这只是初步,还会继续招人,最终保持在两万至两万五千人之间,这是他们的构想。
吕宋军基本是在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无论后勤及后续都离不开大明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大明说一声不,他们连招兵地都没有,更是连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要从大明进口,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们都离不开大明。
李暮兴奋得脸色发光,她十分高兴的看到米柱,一手为她打造的武力,作为一个娇娇女,千金大小姐,她是不可能亲自的去领兵练兵的,她只擅长于指挥,并不擅长其它方面,就像米柱,都可能通过身体力行,带领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李暮却是不行,她没有米柱这耐性和韧性,她并不是全才型人物。
米柱道:“这么高兴干什么?这是要钱的,每年三十万的租金的。”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小数目是打动不了朱由校他们的。
李暮道:“不是问题,我可以用黑色黄金支付吗?”黑色黄金又叫胡椒,在米柱的时代,属于平常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在现在的时候,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在中世纪欧洲,胡椒曾经跟黄金等值,胡椒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货。
欧洲人把胡椒当成香料,是因为当时印度和东南亚是胡椒的主产地,运到埃及,在埃及批发给意大利人,然后由意大利人转运到威尼斯,在威尼斯批发给各地零售商,这样繁琐的程序和麻烦的运行过程,可以说,不费劲价格不贵才怪。
而大明的情况,也是差不多,但当时的中国跟欧洲还不一样,中国产胡椒。可惜产地太少,供不应求,虽然不是生活当中的必需品,但是平时一些大官,贵族什么的还是很喜欢这些东西,毕竟这种东西拿出来拿出手也是很有面子的,但是产量却是相当的少,北宋一朝,全国只有广州种植胡椒,每年产量不上百斤。
当时的胡椒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依靠胡椒进行作为香料,第二种就是想要壮阳,也得胡椒助阵,与此同时,川人做菜需要胡椒,医生配药需要胡椒,道家养生需要胡椒(唐宋元明四朝道士均相信口服胡椒以及呼吸胡椒燃烧时产生的香气有助于延长寿命),迷信房中术的士大夫想要壮阳,也得胡椒助阵。
产量小,需求大,这个缺口靠什么补上?靠进贡和进口,熟悉宋朝经济史的朋友都知道,其实进贡也是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只不过打着进贡的旗号,比较容易满足中国帝王的虚荣心罢了。从北宋到南宋,甚至从唐朝到大明朝,中国人消费的胡椒主要都来自于东南亚,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
早在汉朝,华夏就从海外进口胡椒了,彼时海运未兴,进口胡椒得走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商旅匆匆,关山万里,九死一生,运输成本更高,胡椒也就更为贵重。
“椒房”一词是从汉朝流行起来的吧?它一般用来指代后妃的宫殿,其中的“椒”就是胡椒(有人说是花椒)。皇帝给后妃装修宫殿,用胡椒面儿涂抹内墙,故称椒房。为什么要用胡椒面儿?因为它香,而且贵重。必须足够贵重,否则不够资格涂抹皇帝他老婆的窝。
宋朝海运极发达,外贸极繁荣,胡椒大量运入国内,自然不会再像汉朝或者中世纪欧洲那样稀缺了,但是在乡村,它仍然是罕见食材。就拿南宋时期的浙江农村来说吧,老百姓平常不舍得吃胡椒,只有贵客上门,才有可能地往汤碗里放几粒。
到现在,胡椒都是贵重食材,因为它便于保管储藏,被许多人视为硬通货,唐代承相元载,被抄家时抄出六百石胡椒,被视为惊天巨贪,但若是米柱的时代,则是胡椒贩子,随时破产那种。
胡椒在产量小,需求大,单靠进口,怎么也弥补不了这个巨大的差距,所以胡椒的价格就是在快速的攀升,运输成本高,胡椒也就更为贵重,在国朝永乐时期,皇帝经常用胡椒发工资的。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运回大量物资,记载三佛齐胡椒每斤卖0.01两,郑和收购来运到大明后,则以每斤10—20两的价格卖出,这尼玛直接就是1000倍到2000倍的利润啊!
郑和的船队带回来的主要货物是胡椒和苏木,以郑和庞大的船队只要运回1000吨胡椒,就可以获得2000万,4000万两的巨额利润。
郑和跑了整整七趟,把大明的仓库里堆满了各色好货,至于胡椒,每年几千吨地买,以至于“充溢库市”。因此国家把胡椒当钱用,作为支付给文武官员的俸禄,而这些胡椒一直到成化七年(1471年)才用完,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时人评价为“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真是何其高明!
在大明官场和仕林,一直说郑和下西洋光赔不赚,只是给朱棣捞面子,其实都是扯淡!
郑和下西洋,建立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让大明朝富到流油,明朝永乐时期姑且不说永乐大典、永乐大钟、疏运河、建北京,修故宫、造武当建筑群,哪个个不需要大把的大把银子?
单只说五扫漠北,朱棣动用的可是50万大军和几百万民工的豪华阵容,对比一下明朝后期,“万历三大征”每次只能出动几万人,万历就哭穷,崇祯更是穷得象丐帮帮主。
其实永乐成祖干的事和汉武帝、隋炀帝差不多,甚至永乐更过分一些,然而,为何结果如此不同——汉武帝打匈奴,可是把国家打穷了的(天下人口减半,民生凋敝),隋炀帝直接把国家打没了,而永乐干了那么多的大事,为什么国家依然富裕,甚至搞出了永乐盛世?就是郑和为他搞回了这么多银子。
当官的和仕林中人为何抹黑,还不是因为这太监赚回了这么多银子,皇帝亲太监而远大臣。
这些年西班牙等外商输入的主要货物,胡椒是主要产品之一,可惜什么东西多了就都贱了,面用东印度公司用胡椒来给股东分红一样,造成了欧洲原来跟金子和丝绸等值的胡椒价格跳水,现在大批胡椒流向大明,迟早会冲垮这里的市场。
所以米柱直接道:“不可以,无论何时,都必须是与黄金等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