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4章 铁奎番外(124)

孟家的族长送信过来,说老家有几座坟倒了,他准备将祖坟全都修缮下。

写这封信过来,一是告知孟尚书这件事,二也是要他出钱。

修缮祖坟这等大事,孟尚书自然支持了。想了下,他就叫来了三老爷,让其回老家一趟。

没料到,周氏知道这事后跟老夫人说她想跟着三老爷一起回老家。

老夫人不同意:“等祖坟修缮好了,老三就回来了。你回老家也做不了什么。”见周氏对孟三老爷冷冷淡淡的,老夫人很是不满。不过老太爷说只要周氏管好三房就成,其他的让她不要多管。

周氏并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她说不通老夫人,就让三老爷来说。

拗不过儿子,老夫人最终同意让周氏跟着一起去了。却没料到,周氏竟然将棉花也带回了老家。

陈氏与如惠说道:“三嫂,棉花怀着孕,你说我婆婆干嘛要带了她回老家去?”

如惠迟疑了下说道:“我猜测,她是准备留在老家不返京了。而棉花肚子里的孩子,她怕是要养在膝下。”棉花怀孕以后,一直住在主院,并没搬出去。

陈氏有些愕然:“万一公爹回来,她一个人留在老家做什么?”

如惠觉得以前的事,周氏留在京城没办法彻底放下,所以想到一个陌生环境,这样也能忘记过去重新开始。

当然,这些纯属如惠的猜测:“三婶原本就没将三叔放在心上。”所以三老爷到时候是留在老家还是回京城,她都无所谓了。

陈氏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如惠问道:“对了,你知道前三婶现在如何了吗?”

陈氏还真知道:“她手头有钱,被休以后也没回耿家,而是自己买了个小宅子。相公有空,就会过去看她。”虽然耿氏被休,但她是孟广武的亲娘,这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孟广武要去看她,陈氏知道也没说什么。

说完,陈氏道:“我现在很担心若是将来分家,相公很可能会接她与我们同住。”

如惠笑了下道:“她又不是孟家媳,在你面前也摆不起婆婆的架子来。再者,三叔跟三婶还在呢!若五弟真这么做,到时候让他们出面即可。”周氏如今三十不到,耿氏想要活得比她长怕不容易。不过,能不能让周氏出面,这就得看陈氏的本事了。

陈氏嗯了一声道:“只能这样了。”

麦穗从外面疾步走了进来,一脸惊慌地跟如惠说道:“三奶奶,不好了,老太爷晕倒在衙门被抬回来了。”

陈氏的脸,瞬间变得难看了。孟尚书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若是倒下这个家怕是要散了。而她,是最不愿分家的。

背靠大树好乘凉,她生意做得如此顺当除了经营得当,也是因为有老太爷这把保护伞在。

如惠拉着陈氏的手说道:“弟妹别慌,我相信老太爷不会有事的。”

主要是孟尚书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这么大年岁晕倒真怕再醒不过来。

陈氏反握如惠的手,哆嗦着说道:“三嫂,我们去上房看看吧!”

妯娌两人到上房的时候,孟大夫人跟孟六奶奶几人都已经在了。

孟尚书如今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众人都不敢多说话,生怕打扰了太医诊治。

把完脉,太医说道:“尚书大人这是劳累过度,身体受不住才会晕倒。”

开了方子,太医说道:“上了年岁最受不得累。这两日,一定要孟大人好要好休息。”刑部最近接连出了两个大案子,事情比较多。昨日孟尚书忙到下半夜,估计就是如此老尚书才会累着了。

这话仿若定心丸,让众人安心了。如惠却没他们如此乐观,不过是累了一天就晕倒,可见孟尚书的身体也不容乐观了。

药还没煎好,孟尚书就醒了过来。病人需要静养,老夫人让众人回去了。

孟苒希当时在外办事,等他得了消息赶回来孟尚书已经吃了药睡下了。

看着焦虑不已的孟苒希,如惠宽慰道:“你不用担心,太医说老太爷是劳累过度,休养两天就没事了。”

孟苒希说道:“祖父的身体我很清楚,他不宜再操劳了。”只是为了儿孙,他还在强撑。

如惠说道:“那你好好劝下老太爷,让他也学我爹,上折子告老!”人老了体力跟精力都不比以前,要还跟以前那般劳累,很容易出事了。

孟苒希摇头道:“我之前就劝过祖父,可是他放不下。”大伯到现在也只是四品的知府,他调回京城也不愿意。他们这一代刚入仕没几年,祖父放心不下。

这就没办法了。

只是让夫妻两人都没想到,孟尚书病好以后竟上折子告老,说自己年老体迈胜任不了刑部尚书这个位置,想要致仕。

孟苒希知道这事很高兴,谁料到皇帝竟然留折不批。

如惠很是奇怪地问了孟苒希:“以佑王的才能,足以胜任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为什么这次皇上又不同意祖父致仕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启浩喜欢用年轻的臣子。所以她以为孟尚书上折子致仕,会跟她爹一样顺利。

孟苒希也不明白:“也许,皇上有其他的想法吧!”

如惠说道:“皇上最信任的就是佑王,阿湛说这个刑部尚书非佑王莫属。皇上不同意,我想这中间定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了。”

孟苒希说道:“我只是不想再让祖父受累了。”

“这个好办呀!佑王那般厉害,还有右侍郎也是个能干的,祖父只要管着大事就行。其他琐碎的事,交给佑王跟右侍郎两人处理就好了。”这就跟她们管家一样,若是什么都自己去处理,不得累死。

孟苒希觉得,自己应该跟孟尚书好好谈一谈了。

当宁海听到接任他的是枣枣,有些感慨地地与阿绍说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要知道,大长公主才三十出头。

阿绍却是有些担心地说道:“伯爷,大长公主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吗?”

宁海笑了下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她肯定能胜任的。皇上不会拿江山开玩笑的。”打仗是没问题的,至于其他的,在贵州呆了这么几年也该历练出来了。

听到接任宁海的是枣枣,肖氏的眼睛瞪得溜圆。

这模样成功地取乐了宁海:“你这什么表情?难道也觉得大长公主胜任不了这个位置?”

肖氏摇头道:“我就觉得不可思议。对了,就没人反对这个决定吗?”

“反对肯定是有的。不过大长公主十二岁入伍,在军中也呆了快二十年。这些年,她立下赫赫战功。其他人反对,也没充分的理由。”战功是基础,其他的都是虚的。

肖氏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好了,圣旨都下了。过段时间,大长公主就会过来了。”

肖氏听了这话立即来了精神:“这么说,大长公主来了,我们就能回去?”

宁海摇头道:“不行。大公主刚来很多事都不了解,我得让她熟悉了才能走。”

肖氏有些欢喜,问道:“这么说,我们今年可能回不去了?”

宁海点头道:“明年开春咱们就回去。”有大半年的时间,足以让枣枣制服那些不看好她的人掌控大局了。

肖氏心里不大愿意,不过到底没说出反对的话来。若是其他人接任,肖氏觉得宁海交接完就可以走。不过枣枣不仅身份贵重,也是他们的晚辈。这当长辈的,自然是要尽心尽力教导下自家的晚辈了。

一个月后,枣枣抵达桐城。她一来,就直接去了军营找宁海。

宁海看到她,笑着说道:“比上次见到的更稳重了。”

枣枣笑了下道:“舅公,我刚来什么都不懂,还请你多多指点下。”

宁海也没矫情,说道:“我准备明年开春再回去,你有什么不懂的尽可以来问我。”

枣枣原本接到圣旨,对于接任桐城大将军一职心里还有些忐忑。如今得了宁海的话,顿时心安了。

接任宁海的是大长公主,这事军中的中高层将领都知道。所以宁海召集大家过来,众人见到枣枣也不意外。

封志敖有些失望,但论资历跟军功他确实不如枣枣,所以也没啥不平的。不过其他疆良,有一部分很是不服。只是宁海积威甚重,这些人在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所以,枣枣头次与这些将领碰触还算融洽。

开完会,众位将领就回了各自的军中。宁海与枣枣说道:“这些日子,我白日都会在军中。”这样,枣枣有什么不懂的他可以很快地解答。

枣枣很是感谢宁海这份心意,说道:“舅公,谢谢你。”

宁海笑道:“傻孩子,跟舅公说什么谢。这些,原本也是我应当做的。”

回到家,宁海忍不住跟肖氏道:“也不知道太后是怎么教的孩子,一个一个都这么聪慧能干的。”四位儿子不说了,两位女儿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琴艺大师。六个孩子,都成才了。

肖氏好笑道:“这事你问我,我问谁去?不过说起来,咱是跟着沾了光。”阿湛是在太后身边长大,自小到大从没让他们操一份心。

宁海嗯了一声说道:“送宁湛去西北,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