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饭的点都快过了,刑卫东才回来, 后边还跟着两个陌生的孩子。
“进来吧, 这就是刑叔的家, 这是你们赵姨, 快叫赵姨好。”
两个孩子一大一小,脸上都很拘束,眼神中有着好奇,乖乖的问了声好。
赵青禾就道:“你们好, 没吃饭吧,饭菜都在锅里热着呢,咱们先吃饭,有啥事吃完饭了再说,我去拿筷子。”
洗手的功夫,刑卫东巴巴凑到赵青禾面前,迅速在她脸上偷了个香。
被突然“袭击”,赵青禾一双杏眼直凌凌瞪过去, 刑卫东却丝毫不惧, 笑眯眯的道:“老大叫志远,老二叫志强,等吃完饭了我再和你解释。”
这两个孩子是他二叔送到锦城来的,十年前大革命开始, 一位老首长全家蒙难,就剩这两根独苗,刑开山千方百计把这两个孩子送出儿子了京城, 想给老首长留后。
他们身世特殊,刑卫东又是单身汉,不敢放在身边,只好放在离军区不近不远的一个村庄里,交给一家庄户人养着。
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刑卫东也很少去看他们,他有个心腹是本地人,便常替他去给这两个孩子送钱送粮。
今年大革命结束,该平反的人也已经平反了,京城的风声没有那么紧了,刑卫东才能常去看他们,不久之前,二伯发来电报,要志远志强回家去,回去给他们的爷爷和父母磕一个头。
这是应有之义,估计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坐上回家的火车。
刑卫东之所以带这两个孩子回家,是想对赵青禾表示,他没有什么秘密不能告诉她的。
赵青禾以为是刑卫东战友家的孩子,并未多想,招呼他们洗完手后,便把食堂打来的菜一个一个放在饭桌上。
“今天我偷了个懒,没做饭,都是食堂打的,你们尝尝看,味道好不好?”
两个孩子一个劲儿往嘴里拨饭,却没人伸手动一筷子菜,赵青禾以为他们是不好意思,将那肉沫茄子和麻婆豆腐往他们跟前放了放,这月份能吃到茄子,那可真是比肉还稀罕了。
“志远志强,你们别光吃饭,吃菜啊,你们是不是吃不惯辣?要是吃不惯辣,阿姨去厨房炒一盘鸡蛋,很快的。”
这的人口味重,啥菜都爱放辣椒,赵青禾口味清淡,但她入乡随俗的快,很快也适应了这滋味,甚至还觉得怪巴适,考虑到客人的口味,她觉得还是应该另炒一盘菜。
老二志强把脑袋从碗里抬起来,眼角还带着泪花子,正要开口对赵青禾说些什么,一个嗝却从嘴里飘出。
老大志远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咽下嘴里的饭,“赵姨,不用,我们就爱吃饭,不瞒你说,我和志强好长时间没吃过干饭了,你别笑话我们就成。”
志远比弟弟大四岁,今年已经十五,说话做事老成许多。
此时的刑卫东心里却颇不是滋味,看着老将军的两个幼孙吃白饭如同吃什么美味佳肴的一般,他嘴里的饭嚼不动了。
要说每年给那庄户人家的钱和票也不少,怎的两个孩子饿成这样?是石诚变了?还是杨家夫妻变了?石城便是刑卫东那个老部下,杨家夫妻就是志远志强的养父母。
刑卫东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道:“吃饭慢点吃,别噎着了,今天你们就不回去了,志远多吃点菜,你正长身体,不壮一些以后怎么保家卫国。”
一听到不用回去了,志强的眼睛立马亮了,接着道:“刑叔,我和我哥能在你家多住几天吗?”
刑卫东笑,“这得问你们赵姨。”
赵青禾便道:“多住几天吧,让刑叔帮你们收拾房间。”虽然不知道这两个孩子的身世来历,她莫名的对他们起了好感,只是住几天而已,并不碍事。
她一边说,一边给他们夹菜,志强早想尝尝肉沫茄子是什么滋味,但想着哥哥说过,让他到刑叔家以后,只吃白饭不吃菜,虽然不明白哥哥为啥让自己这么做,但志强很听志远的话,忍着口水没去吃菜。
这是赵姨主动夹给他的,不算不听他哥的话,所以他美滋滋的一口菜一口饭。
这个年代日子苦,吃食上比较匮乏,男孩饭量大,吃不饱也是正常,对于两个孩子只吃白饭的举动,赵青禾并不觉得奇怪。
可刑卫东脸色却越来越沉,一直到吃完饭,他让志强在客厅看电视,带着志远去了书房。
书房是赵青禾亲手布置的,书桌后面是特意定制的一个大书架子,都是原木色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头除了几本她从书房买来的医术,就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那是刑卫东认字用的。
看着那个大书架,志远眼神里满是艳羡,瞥见他的表情,刑卫东心里只剩下感叹。
他抬手摸了摸赵青禾从废品站捡回来的连封皮都没有的一本书,好像叫什么西游记,讲一个和尚领着猴子、猪、马,还有个罗刹去取经的故事,这么大点的男孩应该喜欢看。
“这是西游记,你看过吗?”刑卫东开始找话。
要是没有这十年,这孩子该初中毕业了吧。也怪自己的关心不够,把两个孩子放在乡下,又不能也不敢经常去看望,竟然连志远辍学的事情,也是这次去接他们来才知道。
他自己就是农村人,知道乡下重视读书的父母少,对于那户人家要志远辍学的事情,虽然表示不满,却并未多说什么,但孩子们吃饭时的表现,他也不能不注意。
“志远,叔叔不称职,连你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你父母一定知道的吧,能告诉我,你在家里常常吃些什么吗?”
志远低下头,长长的睫毛在眼底打下一片阴影,这是个漂亮的孩子,五官精致的不像男生,唯一的缺点是太过瘦弱,个子也不很高。
他没正面回答刑卫东的问题,而是抬起头,直勾勾的盯着对面的人,“刑叔,你能不能不要把我们送回杨家村了?”
家里遭逢突变的时候,他五岁了,脑海里至今仍有着对亲生父母模糊的记忆,刑叔将他从京城带到杨家村已经十年了,养父养母为人厚道,对他们兄弟不敢说如亲生孩子一般看待,却也从没有短吃少穿。
但自从大哥二哥接连娶妻后,在那个家里,他和志强连吃口像样的饭菜都成了奢望。
大嫂子二嫂子明明想分家,却拿自己和志强做文章,老是说养了两个吃闲饭的外人,他们兄弟俩的身世,又不是什么秘密,村里从来不会少说闲话的人。
自打知道他们两个和这家没有血缘关系后,大嫂子二嫂子常在饭桌上横眉冷对。
一开始爹娘还护着他们俩个,次数多了,他们又不想分家,就全当没看见,没听见。
几个月前,大嫂子说读书费钱,又上不出来名头,硬是跑去学校让自己退了学,又说生产队缺两个喂猪的,让自己去喂猪。
刑叔经常给爹娘钱,他们兄弟可不是什么吃闲饭的人。可家里那么多人,谁也没告诉两个嫂嫂,他们是别人出钱养在杨家的,志远更不可能自己说出来,他觉得那样太伤爹娘的心。
杨志远把这些话埋在心里,什么也没说,刑卫东问杨家夫妻是不是苛待他时,他说:“爹娘都是老实人,做不出丧良心的事,就是我大哥二哥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家里的开销大了,又没分家,家里挤的慌。”
养父母有三个亲生儿子,大哥二哥结婚没几年,就给家里添了丁,一家十几口子人挤在两间的土房子里,谁的心里也不畅快。
饭是两个嫂子轮流做,家里的口粮不富裕,他和志强每每排在最后才能打上饭,若是桌上有什么菜,他们伸筷子过去,就要捅了马蜂窝,大嫂子顷刻就要发脾气的。
大哥二哥从小就不喜欢他和志强,因着刑叔给的钱和票,才能有些好脸色。只是那钱票由爹娘保管,志远不笨,他明白,老大老二这副任由媳妇撒泼,家里乱下去的阵势,不过是想问爹娘要那些钱而已。
虽然才十来岁,但杨志远早早就明白了,穷人家难念的经是要多一些的。
来这之前,杨志远不止一次的告诫弟弟,家里不让他们吃菜,那么来了刑叔的家,也不许吃菜,杨志强头脑简单,从来都把哥哥的话当做圣旨一般,杨志远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不过一个小孩子,是不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食欲的,能管的住自己的筷子,却管不住自己的眼神,果不其然,刑叔注意到了,他叫自己来书房,他用这样的方式,让刑叔注意到他们兄弟二人在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记事后才去的杨家,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长此以往,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心里有什么想法,从不对人直言,这么个拐弯抹角的法子,也亏他想的出。
这些话即使不对刑卫东讲,但老刑毕竟是个成年人,光凭借自己脑补,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完善了七七八八。
志远志强的养父叫杨二蛮,刑卫东每月给杨二蛮钱不说,便是粮食和票,也没少叫人送去的,别说养两个孩子,就是养五个也尽够的,杨二蛮两个儿子结婚,刑卫东还托石诚去随了礼,现在这情况,叫他如何能不发脾气,究其原因,刑卫东觉得还是自己失职了,没能多去看看孩子们,叫他们受了委屈。
都说人心易变,老实巴交的杨二蛮两口子,当年从他手中接过孩子的时候,是如何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当亲生一般的对待,十年过去了,看来他们一定是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了。
刑卫东压抑住怒火,没在杨志远面前表现出来,状似心平气和道:“刑叔现在成家了,做决定前要和你赵姨商量,你一个人先在这看书,我去和她说两句话。”
志远志强原来姓冯,当年冯家遭难,人丁十不存一,这两个孩子,同孤儿也无异了,只等二伯那边打点好,找到两个孩子得去处,他便买了火车票,送他们回京城去,想来要不了多长时间,只要赵青禾同意,他们便一直呆到去京城的那一天,若是不同意,他也得想办法让她同意。
不过刑卫东笃信,自己的爱人不是那等不通情达理的人,遂迈着信心十足的步伐进了厨房,赵青禾正在那里洗碗。
作者有话要说: 这段时间一直找工作,连续面试几天,忽略了更新,抱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