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有清朝出没)

东晋, 已走到晚年的王羲之,早已辞去了所有官务,只愿从此做个闲适自由的老翁, 如今正隐逸居住在山间小屋中。

今日刚下过雪, 纷扬如尘,天气清寒, 王羲之身畔的僮仆烧了一壶滚烫的茶水,吊在小泥炉上,正咕噜噜翻滚着白烟儿。

山中雪夜,万籁寂静,偶尔能听见一声雪压断树枝的噼啪声,除此之外,便唯有仙迹在眼前嬉笑玩闹的声音了。

王羲之观览仙迹已多日, 听得了不少古往今来的趣闻故事,倒为他素净的山居生活添了几分色彩,他笑眯眯地拥着羊皮毯子, 正好瞧见那清朝乾隆帝烧制的各样瓷器,不由失笑。

有背着包袱的瓶子、还有两只瓶子烧在一块儿再系上包袱, 更有从头到脚都印上大花的碗碟,色彩丰富艳丽到叫人双眼都觉着有些吵闹了, 一个瓶子上,竟看出了数十种争奇斗艳的花色。

虽说他也能想明白,这些瓷器定是那乾隆帝用以炫技的张扬之举,明面上瞧见的只是一只瓷瓶, 实际上要叫人透过瓷器瞧见的, 却是他缔造的强大盛世。

可在崇尚淡然古雅、自然拙朴的东晋, 这样花里胡哨到极致的东西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会存在在世间, 王羲之看得愈发眼睛艰涩酸痛,竟有种被姜水辣了眼的幻觉,忍耐不住转头望向窗外,为自己的双目寻求茫茫大雪给予的喘息。

没想到,他却惊喜地发现下了一整日的大雪总算消停了,厚重的铅云被高高的山风吹得散开,清朗的夜里淌下流水般的月光。

他心中一喜,起身命僮仆铺纸研墨,他怀着被大雪初晴而慰藉的愉快心情,预备为挚友写下一封问候的书信: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纸短情长,秀美而劲挺的字迹轻轻地落在纸上,他与友人之间早已心灵相通,问候他是否安好而已,又何必啰嗦太多呢?

而且不过是一张帖,难道还长篇大论不成?

王羲之吹干墨迹,将帖子装进帖套中折起,正要递给僮仆,由他天亮后送去友人家中,便忽而听见放置在屏风上的仙迹说道:

【故宫收藏的古代书画,大多都陈列在文华殿书画馆,珍宝馆里大多都是金银玉石瓷器一类,但是嘛,前面这边一个穿堂,挂着一副复刻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虽然是假的,仅作为装饰,但这幅画可是大大有名气了。

他是咱们乾小四儿的心尖宠。】

王羲之捧着帖子的手不由微微一顿。

他站在屋子里跃动的烛火中,很有些奇异地抬头望了眼仙迹,又看了眼自己手中的帖子。

“嗳?”

林菱走到前面展厅与展厅之间间隔的穿堂,这儿挂的东西并不固定,有时候也不挂,算是个隐藏景点儿,但这回她是看了攻略来的,因此先前就知道这儿有什么。

她领着林爷爷过去,对着墙上那副装裱在玻璃框里的书帖一指:

【爷爷您瞧,就在这儿呢,虽说不是真迹,真迹已经找不到了,台北故宫那边也是唐代复刻版,但哪怕是复刻的,还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真的太绝了!也有人说,快雪时晴才是天下第二行书,而不是《祭侄文稿》,但我个人情感上比较认同《祭侄文稿》。

不过《快雪时晴帖》也写得巨好啊!】

随着林菱举起手机,王羲之便看到了那悬挂在墙上的、好像正是自己方才刚刚写就的《快雪时晴帖》,但为什么是好像呢……

因为后世展出的《快雪时晴帖》那么大、那么长一条,满满当当都是字与印章,王羲之眯着老眼找了半天,才在上面一个小小角落,找到了疑似自己写的那几句话。

王羲之:“……”他真的不确定这是不是他的作品。

【其实《快雪时晴帖》只有言简意赅的四行、二十八个字,但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快雪时晴帖》却有六米长!

上面密密麻麻、满满当当全是各类历代名人盖的印章和题跋,甚至还有人在上面配了一副画!真的王羲之写的,只有中间左上方那一小小块……其他都不是他的字。

但是别看这上面铺天盖地各处都是字,但除了元代赵孟頫等名人简短地在边角题跋了十五处之外,其他七十四处题跋,都是咱们乾小四一人干的!而这六米长的画卷上,一共有二百二十多处印章,历朝历代加起来也只印了几十个,其余一百七十二处也都是乾小四一个人盖的。

虽然说文人雅士遇见这种名家墨宝一般都会爱不释手好好品鉴一番,然后品完也都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上面题跋几个字、盖上自己的章,这也算文人间的雅趣罢了,但为什么要在同一副作品上盖一百七十二个章??

真是绝了,他是把王羲之的书法当手账了吗?】

东晋,王羲之:“……”

他捧着刚刚写好的《快雪时晴帖》僵在了原地,竟不知到底是送出去好,还是不送出去好了。

虽说这只是他高兴之下、临时起意写下的一张贴,但实在没料到日后会被争相题跋印章成这副……苍蝇都难以下脚的模样。

王羲之的眼皮子不禁跳了起来,眼睛里好似滴入姜水的火辣之感,又猝不及防地重新卷土而来了。

不如……这帖子就暂时不送出去了吧。

望了望仙迹中面目全非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揉了揉自己的眼,默默地将书贴又揣回了怀里。

清乾隆年间,在林菱说起《快雪时晴帖》的时候,乾隆也正好在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盖章。

他亲笔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就挂在他的宝座后方,这个书房是他顶顶喜爱的地方——这里收藏了晋以后历代的一百三十多位名家的书画墨迹,共有真迹三百四十多件、拓本近五百种。

而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更是他三希堂里几百件宝贝中的三件镇房大宝贝。

这三份古书画排名不分先后,都是他的心头好。

仙迹忽而讲起《快雪时晴帖》,乾隆还捏着自己一千七百多方印章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听仙迹奇怪地说自个为何要在《快雪时晴帖》上盖那么多章,他还不屑之极:

“快雪时晴帖,朕看一遍爱一遍,时读时新,朕每日品鉴皆有所得,这不正是朕喜爱快雪时晴之意么?”

能得他的钟爱,又怎么能不算一种幸运?

在他将近两千方印章中,他虽有五百多方不同的书画鉴赏专用章,却也不是什么书画都盖的!便是王羲之站在他面前,也该感激涕零地谢恩才是。

想着,又在李白的《上阳台帖》上收放自如地盖上一个新的戳,吹干印痕,他又满怀快乐地欣赏了一番。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真迹,已经被他盖上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章了,李白奇趣纵横、仙气飘飘的笔锋,让乾隆爱不释手。

【快雪时晴帖只是乾小四一个热爱盖章发弹幕的缩影,王献之的《中秋帖》,人家一共也只写了三十几个字,结果乾小四在那三十几个字周围应是以包围圈的形式盖了八十多个章,咋,王献之那几个字是犯了天条了吗?要这样包围人家?

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家书画,他也不挑边角来盖,总是左一块又一块,兴奋起来还写个硕大的“神”字,怪不得人家说他是关不掉的弹幕,一点儿也没夸张。】

听见林菱又批判他,乾隆黑着脸,想起之前通知改昵称的时候,那些备选的名字里就有:“爱新觉罗·牛皮癣”、“新盖中盖之王”、“弹幕狂热者”,原先他不知道这些名字是什么意思,但是潜意识里、帝王的直觉告诉他绝不是好话,因此他就没有改,这样比起来,好歹人间富贵花也不错了!

对于那些名字,今日才算解了惑,于是十分不高兴道:

“都是朕的私藏,朕多盖几个章又有什么?朕还要题字呢!”

对于乾隆而言,这些东西可不算什么国宝,他也体悟不到后人对这些名家字画的惋惜之情,不论是盖多少个章,又不论写的字儿是否喧宾夺主,那又有什么关系?天下都是他的,何惜一纸书画?他在自个的东西上自然是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盖什么盖什么。

他巡幸江南,也总将喜爱的字画带在身边把-玩盖章,那是随时随地、兴致上来,就能提几个字、盖几个章。

何况,这些字画能留下他这个帝王的墨宝,难道不是一桩幸事吗?有了他的墨宝,这些书画必将更具价值!

时常被林菱揶揄讥讽的乾隆已经不愿理会林菱的话了,若是她生在大清,他必要治她的大不敬之罪!

乾隆撇撇嘴,哼了一声。

他治不了她的罪,她也甭管他盖不盖章,就盖,非盖不可!

身边替皇上研墨的太监瞧不见仙迹,故而不知道内情,看到乾隆在古字画上一气呵成写下几个大字,又将硕大一方印章往上一盖,彩虹屁那是张嘴就来:“奴才虽不识字,但这么打眼一瞧,光凭这气势,皇上写得可比这李白还好呢!”

乾隆哈哈大笑:“果真?”

太监笑得像朵花:“奴才可不敢欺君,真真是这么一回事,奴才老实巴交的,只知晓在万岁爷面前说实话。”

乾隆总算心情好了些,挑选了二十方新印章,正要叫贴身太监将《富春山居图》也拿出来盖,谁知,这忽然腹部又一阵绞痛翻滚。

又来!这混账仙迹又来了!他气急,再也忍耐不住,直接点开仙迹直言斥责系统不公正、不公平、不敬重,谁知刚发出去,就弹出一条提示来,可他已经来不及细看,连忙一叠声叫太监扶着去官房。

至于其他时空,已经被眼前面目全非、满是红色印子还兼具一个硕大“神”字的《快雪时晴帖》惊呆了!

连雍正和康熙都有点忍不住了。

乾隆哪来儿那么多书画?除了臣子四处搜罗进献的,有一-大部分都是继承了康熙、雍正两代君王的毕生私藏啊!

他们珍藏了一辈子,拿出来把玩赏鉴也小心翼翼,更别提在上面大肆印章题跋,如今算是被乾隆气得两眼一黑。

康熙年间,康熙不忍直视地看着胤禛,胤禛……胤禛也很无奈啊,最终只得咬着牙表示:“儿子日后定会好好教他!”

康熙强调:“不许他乱涂乱画!”

强调完又嫌弃道:“多大年纪的人了,三岁的二十阿哥都知晓爱惜书本,不再书页上滥画小鸡小乌龟了,他倒好,当了皇帝,打量无人能管了,就胡作非为!”

胤禛委屈地应下了。

谁知他这样严整周正的人,能生出这样不着调的儿子?

雍正年间,雍正帝便很方便了,他面无表情,只对身边的太监吩咐了一句:“叫宝亲王进宫来见朕。即刻。立刻。马上!!”

就在清朝时空忙着收拾孙子或者儿子时,各朝的人都忽然看到了直播间里飘过一行字:

【人间富贵花乾小四因言语过激被踢出直播间。】

各朝:“……”

康熙:“……”

雍正:“……”

【虽说乾隆是个皇帝,当时的文人就算心痛无比也没办法制止他在各类名家书画上头狂发弹幕,于是就有些聪明的大臣们为了保护古书画,拿精仿的赝品给他盖,没想到自诩清雅的乾小四居然没看出来是假的,比如那被乾隆写了好几篇八百字作文在上面的《富春山居图》,嘿嘿就是赝品呀。】

所以喜爱《富春山居图》的文人墨客都大大松了口气,不禁在心中对那位调包真迹的臣子大为感激:真是义士啊!

【说来也好笑,宋徽宗虽然是个辣鸡皇帝,但只要经过他的手印章题字的作品,在拍卖行是可以卖出比原作品本身价值还要高一-大半的天价,但现在古玩圈都有一个共识,历朝历代那些高端的名家字画,要是被乾隆提过字印过章的作品,都得贬值不少……】

那可不!各朝喜爱字画的人望着那与先前看过的瓷器一般花里胡哨起来的《快雪时晴帖》心中具都是一痛。

【幼儿园扛把子:但是吧……我不是为了乾隆说话哈,我自己学书画的,画完画或者写完字噼里啪啦往上盖章真的很解压很爽……不过盖章真的要整体美感,不然盖上去反而影响整体感官。】

林菱点头同意,她和林爷爷两个人是学过书法的,所以也有几方姓名章、压脚章、闲章或是读书章,学书画的人基本都有十几个章,但乾隆还是属于太过夸张了。

走出珍宝馆实在是有点累了,林菱准备先下播一下,然后和两个爷爷商量去尝尝故宫里的下午茶,就在坤宁宫东院里!

【宫廷咖啡下午茶,多有氛围啊,怎么都得尝一口。】

因为过于火爆,要提前排队领号,林菱进故宫前就开始排了,现在看着号马上就要轮到了,直接过去就好,于是就跟大伙儿说拜拜。

林菱下播了,因为看着紫-禁城被重重地烙印上清朝痕迹的明朝各时空也从别扭与一些不甘中回过神来。

朱元璋叹了声:“王朝更替,总归是如此,惋惜也没有用,还是当自强!”就像后人的歌里唱的那样,要前进!不断向前进!

大明也要成为喷薄而出的朝阳,而不能变成那沉沦的夕阳啊。

深吸了一口气,朱元璋眼眸变得坚定。

“来,把陪着咱打天下的老伙计都叫来,趁着林姑娘躲懒喝茶这空隙,咱们把靖难之役看完!”朱元璋也算自暴自弃了,呵呵一笑,“先前只看到北平保卫战,咱还没看到老四打到南京呢!”

北平保卫战之后,朱棣也携大宁精锐急速回援,与李景隆大军在郑村坝会战。燕军左右冲击,连破其七营,李景隆大败,随后他轻装逃跑,将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都留给了燕军。

这一仗朝廷打得简直窝囊,朱元璋看得那叫一个青筋狂跳,恨不得穿进仙迹里替李景隆打仗,而在场的李文忠——李景隆的父亲,也在朱元璋的可怕眼神之下,脖子越缩越短。

李文忠也很焦急啊:他儿子好像是个赵括啊,怎么办!

这下,朱棣彻底在幽燕之地站稳了脚跟。

但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李景隆率军撤回德州,朱棣顺利回到了北平,北平城中已经一片瓦砾、狼藉不堪,但满城老百姓看到朱棣率军归来,全都欢呼雀跃,他们已经在困苦艰难的境地下支撑了太久太久,有许多老百姓冬天里只穿着单衣、光着被冻得红肿皲裂的双脚,却拿出仅剩的粮食,殷切地在风雪中等候朱棣与在外奔波的将士们。

视频中,朱棣握着一个瞎眼老妪干枯的手,听徐王妃哽咽道,这个老妪有三个儿子,全都死在了城头上,两个小闺女却在拖下兄长们尸首后,立刻顶上守城。

见此情形,朱棣热泪挥洒,紧紧攥着老妪的手不放,命将士们拿出还剩下的口粮与收缴来的李景隆部抛下的粮草,全部都分发给守城的百姓们。

在北平修整了一个多月,朱棣也没闲着,还用反间计令建文帝把辽东守将吴高给削爵贬黜,彻底消除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

而李景隆准备再次北上攻打北平,朱棣则挥师攻打大同,广昌守将杨宗投降,朱棣吃了一波补给,继续往大同去。大同原来是代王封地,更是军事重镇,李景隆不得不援,而等李景隆出紫荆关后,朱棣又从居庸关溜回了北平,李景隆白跑一趟,士气不仅消磨,连粮草、装备也损失不少。

傅友德大声叫好:“好!燕王此计好极了!”

耿炳文笑道:“遛狗之计。”

话音还没落,就被李文忠狠狠瞪了眼,哦忘了被“溜”的那是他的儿子……耿炳文赶紧闭了嘴。

【时间很快就到了建文二年四月,被溜了一个冬天的李景隆从德州出兵,另一边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目标是白沟河(北拒马河)。兵力增至六十万。

历史上,精彩又著名的白沟河之战,即将打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