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匠苏终于解决了埋藏多年的心病,更加高兴了,简直拿苏金秀当自己的福星了。
待石匠苏媳妇去喊来三个儿子两个闺女跟苏金秀见面,相互之间顿时极为亲热,也没什么隔阂。
其实,就像石匠苏说得那样,苏金秀跟石匠苏这两辈人,是出了五服了,而到了他几个孩子这儿,就更是算不上亲戚了。
可两家小辈人一见面,就很融洽,只能说明,这两代小辈人的脾气秉性都是那种磊落,果断,又有情有义的,所以是一见如故。
“金秀姐,那个……豆腐坊,用女孩子去干活吗?”石匠苏最小的闺女,苏秀梅拉着苏金秀的手,怯声怯语地问。
苏金秀笑道,“怎么,你想去那里干活?”
才十岁的苏秀梅,长得很好看,白白净净的,瓜子脸,杏眼,柳眉,是标准的小美女一枚,苏金秀一眼就喜欢上这个还带着害羞的小姑娘了。
苏秀梅轻轻地嗯了一声,“我……我想去干活。哥哥姐姐们都有自己的活儿干,就我……啥也不会干,在家吃闲饭,我……我觉得我是个白吃饱一样。”
一旁的石匠苏媳妇一开始还以为自家小闺女,这是找借口跟苏金秀亲近呢,结果一听她这话,登时脸色就难看了下来,朝着大儿子苏林海看了一眼,又朝二儿子苏林江,三儿子苏林河瞪了几下。
石匠苏媳妇嘴上没说啥,可脸色难看,就是告诉几个儿子,你们都给我等着,等客人走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咋地,我闺女在家不干活,吃你们的,喝你们的了?你们嫌弃她不干活白吃饱是不是?这定然是那三个媳妇故意挑事儿。
苏金秀一看,得,这是家庭内部矛盾,谁家都在所难免了。
不过,按说石匠苏家这样的人家,娶的媳妇不至于都是攒尖卖快,心眼狭窄的人哪?
她就笑呵呵地,好似很随意地样子,问苏秀梅,“梅子,你在家是不是也帮着做家务,还要帮着嫂子带孩子?”
苏秀梅害羞地点点头,“嗯,是啊,我很会干活的。”
苏金秀一看,这孩子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很是单纯,便道,“既然你都帮家里干活了,怎么回事白吃饱呢?你呀,自己想多了,以后可不许瞎琢磨了。”
苏秀梅摇摇头,“才不是我想多了呢,前几天,那个木炭铺子齐焕英就说我是白吃饱,在家不干活,是窝囊废。
我大嫂我二嫂,还有三嫂都骂她了,说她是搅屎棍,长舌妇,叫我不要理她。哼,我要干活赚钱,看她还敢笑话我?”
苏秀梅话音未落,屋子里一片寂静。
石匠苏媳妇心里有点惭愧和庆幸。
哎哟,这多亏了金秀问这最后一句嘴,这要是不问,苏秀梅不说,她还以为是三个儿媳妇嫌弃自己闺女了呢。
唉……这得亏问了,不然,家里可就有得闹了。
一旁的苏林海,苏林江和苏林河闻言,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刚才他们也误以为是自家媳妇儿作妖儿,嫌弃妹妹了而闹幺蛾子呢,结果不是。
苏金秀也好笑,原来是两个女娃子争强好胜,结果差点闹成家庭纠纷。
“你才十岁,在家里从没有因为自己还小,是最小的闺女就恃宠而骄对不对?”
苏秀梅一听苏金秀夸她,顿时开心了,赶紧点头,“嗯,我才不像齐焕荣那样在家当小姐,啥活不干,还跟姐姐和嫂子们耍脾气呢,那样不好。”
苏金秀看着单纯又有点好胜心的小姑娘,点着她的小鼻子笑道,“嗯,我相信,你一定是个懂事儿能干的好女孩儿。
可是,姐姐要告诉你,好女孩儿从来都不要在意别人评价自己,只要自己做得好,敬重哥嫂,孝顺父母,友爱侄子侄女,那谁说啥有啥关系呢?她们说你不好,那是她们嫉妒你呢。”
“啊?原来……是这样啊?”苏秀梅瞪着圆溜溜好看的杏眼,害羞地笑了,“嗯,我……我再也不计较齐焕荣怎么说我了,反正我做好自己就是了,对不对金秀姐?”
苏金秀点点头,“对啊,咱们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就成了,干嘛要别人怎么说,怎么就怎么在意呢?那多累啊?是不是?
以后,你可以跟着姐姐和嫂子们学女红啊,跟哥哥们识字,还可以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多好?
至于赚钱的事儿,还是让叔叔婶子和哥哥们来操心吧,你帮着嫂子们带好侄子侄女,那也是有功了。”
苏金秀一席话,说得实在,又让小姑娘心悦诚服,满屋子的人都舒心地笑了。
眼见着天色渐晚,苏金秀不放心家里,便订好了八盘石磨,便告辞要走了。
尽管石匠苏和他媳妇,以及全家都舍不得,可想着苏金秀家里还有孩子,便都不好再留人,就约定了等苏金秀的豆腐坊盖好了,他们去给温锅。
只是,石匠苏家,最后定下了老大苏林海,老二苏林江在家帮着老爹继续盘磨,而老三苏林河去豆腐坊当账房,帮着记账。
老三苏林河才十九岁,是去年成亲的,还没有孩子,小伙子不但精神,而且还识字会算账,很有一股子干劲儿。
苏金秀今天算是收获最大的一天,认了亲,有了干将,以后的赚钱路上,她就轻松了。
等出了石匠铺,石匠苏全家依依不舍地将苏金秀和李春和送出了门。
两个人赶在集市散急的时候,又去捡漏,买了一头岁口不太大的毛驴,并且配置好了一辆毛驴车,这样一来,家里就算是有了代步工具了。
回到下涯村的时候,天色渐黑,离老远,苏金秀就看见村口处,朱志宇带着弟弟妹妹们,不顾天气还很寒冷,等在村口,眼巴巴地望着通往湘水镇的那条道儿。
“哥,娘咋还不回来?”小虎子又饿又急,惦记着娘亲,仿佛娘亲这次出门,就像是去了好久一样,让他特别难受。
路边的树林里,杨老十蹲在里面,也不时地望向湘水镇方向,惦记着苏金秀安危,焦虑的心情不比四个孩子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