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 嚣张的蓝玉

汤和居主位,几年不见,汤和苍老了不少,举杯说道:“今日的酒宴,乃是为长安侯接风洗尘,来,吾等敬长安侯一杯!”

杨帆连忙举杯道:“信国公这么说让晚辈惶恐了,怎能让信国公敬我呢?”

汤和红光满面,说道:“长安侯不必谦虚,老夫经常说,你杨帆生错了时候,若你能早生二十年,随着陛下南征北战,你之战功成就不会比开平王与魏国公差!”

汤和这番评价可够高的,开平王常遇春与魏国公徐达,乃大明开国顶尖的武将。

杨帆将酒水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水不断刺激杨帆的神经,他轻声说道:“信国公谬赞了,辽东之战非杨帆一人的功劳,全体将士奋勇杀敌,才有兵围金山的大胜。”

顿了顿,杨帆叹息道:“可惜,纳哈出的二子佛家奴与智囊阿木尔等几人逃走,未曾抓住,若是他们跑向了草原,以后恐怕会卷土重来。”

李彧闻言不由得问道:“长安侯,凉国公在捕鱼儿海直捣黄龙,北元的皇廷都没了,就靠着纳哈出麾下的残兵败将,怎么可能卷土重来?”

赵德全也在一旁附和,觉得杨帆杞人忧天了,元廷被打成这样,没有三五十年估计缓不过来。

杨帆却摇了摇头,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元廷虽被破,但剩余的残元兵将没有了主心骨,多半会分裂,而不会消失。”

历史上,元廷覆灭后,残元彻底分裂,从一个整体分裂成了鞑靼与瓦剌两个部分。

鞑靼与瓦剌的分裂与争斗,导致大明北方的防御压力减弱,但随着瓦剌的不断发展,后世出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虏的大败。

朱雄英未曾去世,那位明英宗八成也不会上位。

饶是如此,杨帆不敢掉以轻心,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汤和听完杨帆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老夫也觉得会如此,所以北方的边防不能放松啊,待陛下派人过来以后,这边防的重任就落在他们身上了。”

汤和去意已决,辽东大胜后,他就写了一封信给朱元璋,请朱元璋开恩让他告老还乡。

朱元璋也没难为汤和,只让汤和耐心等待,待挑选好合适的人选,便让汤和归乡。

这场酒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汤和喝得不省人事,被仆从抬着回了屋。

杨帆与徐辉祖结伴,于府邸之中漫步,踏雪而行。

徐辉祖对杨帆在辽东攻破金山的过程极为好奇,说什么都要杨帆将细节讲述出来。

杨帆闲来无事,娓娓道来,其中的凶险与艰难,令徐辉祖啧啧称奇,感慨不已道:“主动放弃清阳堡,在地下隐藏大军,断敌军的后路,杨兄的胆魄太大了!稍有不慎,夺取清阳堡失败,辽东危矣。”

杨帆点了点头,说道:“敌强我弱,就算一直消耗下去,最好的结果不过是纳哈出撤军,我军无力追击,兵行险着才有击溃纳哈出精锐人马的机会。”

二人从辽东说到北征,徐辉祖兴致勃勃地说道:“再过些日子燕王殿下也将随着凉国公归来,多亏了你的那番话,燕王殿下数次请求,陛下才准他领兵出征。”

朱棣是天生的将才,只是一直苦无机会罢了。

杨帆笑了笑,说道:“等燕王殿下归来,我们三个再开怀畅饮,对了,李彧与赵全德等人,是不是遇见了什么事?”

徐辉祖微微一怔,道:“遇见了什么事?杨兄何出此言?”

杨帆沉默片刻,道:“今日李彧与赵德全频频向我敬酒,话里话外打听我归京的目的,有些奇怪。”

徐辉祖仰面而笑,调侃杨帆:“你现在开始是长安侯,辽东总兵,陛下眼前的红人,他们想要结交你很正常。”

杨帆想了想也是,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北平,赵全德府邸。

李彧、赵全德匆匆入了府邸,赵全德的亲信迎了上来,低声说道:“大人,已经将那家人处理掉了,您放心,他们绝对见不到长安侯的。”

赵全德挥挥手,让亲信先别说,待他们到了后院,才说道:“那家六口人,都处理干净了?”

亲信犹豫片刻,道:“除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逃了之外,没有一个活口,那孩子脑子不好使,是出了名的傻子。”

赵全德眉头一皱,道:“本官说了,必须斩草除根,派人继续找,找到他除掉为止!”

亲信领命而去,一旁的李彧松了口气,称赞道:“还是赵兄谨慎,提前控制住了那群刁民,若是被他们状告上去,你、我,还有郭侍郎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赵全德低声说道:“麻烦事越来越多,看来咱得跟郭侍郎商量一下,收敛一二,再这么搞下去,保不准有人上京城,将案子捅到都察院去。”

李彧沉默片刻,说道:“收敛?这事儿哪是你我能控制的,所有人都要钱,你我能管得住自己,管得住这条线上的所有人么?趁着这两年咱多捞些,以后荣休过逍遥日子去。”

李彧想得不错,可惜,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一场可怕的官场大地震,正在悄然酝酿。

河北,喜峰关。

喜峰关古称卢龙塞,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卢龙塞地势险要,乃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从汉朝的时候,这里就设置了关隘,那时此关名为松亭关,后改名喜峰口。

夜色之中,大雪茫茫。

喜峰关守将王通正站在关内城墙上,往外面大喊,确认来人的身份。

喜峰关下,孙恪高声喊道:“王将军,吾等的确为班师回朝的北征大军,你已经查验过,还请打开关防,让我大军入关!”

王通面有难色,道:“孙将军,不是我不开关防,你也知道军中规矩,夜里不可开关,请孙将军转告征虏将军,明日天亮自会开关。”

孙恪无奈调转马头准备往回走,忽然听到王通喊道:“孙将军!我这里还有一封战报差一点忘了,乃是朝廷送给永昌侯的,请孙将军代为转交!”

孙恪吃了一个闭门羹,拿着战报去见蓝玉。

蓝玉已经准备好入关了,可孙恪却给他带了一个坏消息。

“将军,喜峰关守将王通说,夜晚开关乃是违反军令,他不敢打开,请将军您忍耐一晚……”

孙恪的话还未说完,蓝玉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军令?我北伐大军攻破元廷,直取捕鱼儿海,结果到了喜峰关,冒着大雪不让我大军入关?”

说着,蓝玉再次冷哼一声,对一旁的耿忠道:“耿忠,你再去走一趟,就说是本将军的军令,王通必须开关,否则,别怪本将军不客气!”

闻言,耿忠、孙恪的脸色大变,蓝玉莫非要进攻喜峰关?

耿忠硬着头皮去交关,孙恪这才想起来,还有一个战报没有送给蓝玉。

战报?

蓝玉眉毛一挑,想了想说道:“朝廷近来用兵无非是北征与辽东,多半杨帆那边牵制住了纳哈出,这小子,有点本事,你来给本将念一念战报。”

孙恪小心地取出竹筒中的战报,说道:“辽东总兵杨帆,出兵纳哈出,奇袭镇北关外元军……”

孙恪刚念了两句,耿忠便回来了,得到的答案一样:必须天亮才能开关!

蓝玉心里面的火气瞬间燃起来,他冷冷一笑,道:“好啊,好一个王通,小小关隘守将敢违抗本将的命令,全军,进攻喜峰关,他不打开,本将非要他打开!”

孙恪与耿忠最怕的事情发生了,耿忠脸色一变,劝说道:“将军,此事要不要与长兴侯、燕王殿下他们商议一下?”

耿炳文与燕王朱棣押送着俘虏与牛羊马匹等在后方较远的地方,没有一两个时辰到不了喜峰关。

蓝玉微微眯起眼睛,全身杀气腾腾:“本将的将令,你难道没有听到么?耿忠!立刻带兵!进攻喜峰关!”

耿忠的腿肚子直打哆嗦,明军进攻自家关隘,朝廷追查下来有他好果子吃?但蓝玉的命令,他也不敢反驳,只能硬着头皮去点兵,一时间战马嘶鸣,人潮涌动。

参将孙恪满头大汗,琢磨是否要派人去找长兴侯与燕王,不然真打起来可就麻烦了。

就在这时,孙恪的目光扫过手中的战报,突然灵光一闪,忽然喊道:“将军!辽东的战事结束了!辽东军已经攻陷了金山!”

什么?

蓝玉微微一愣,盯着孙恪道:“你说什么?辽东军攻克金山?这怎么可能?”

蓝玉研究过辽东的兵力部署与纳哈出的兵力。

辽东各卫所加起来有十二万人左右,分散在各个卫所之中,杨帆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乃是辽东军主力,人数加在一起大约七万多人勉强八万。

在其他卫所兵卒不可能大规模调动的情况下,靠着八万明军,挡住纳哈出绰绰有余,但出关进攻金山,再给杨帆一倍的兵力,也很难在野战的情况下,攻克金山。

“拿来!”

蓝玉一把抢夺过战报仔细观看,从杨帆奇袭镇北关到兵围金山,又从元军奇袭抚顺关到明军断了纳哈出的粮道……

其作战过程之惊险危及,远超蓝玉北征与元廷的交手。

蓝玉从头看到尾,脸色变了又变,喃喃自语:“好胆魄,居然敢放元军入关,再截断后路,杨帆,本将军当真小瞧了你!”

蓝玉扪心自问,如果将他放在杨帆的位置上,他也无法做得比杨帆好。

攻陷金山以弱胜强,直接将大片的土地纳入大明的治下,这是拓土开疆的功劳,蓝玉那颗高傲的心,随着战报到来变得思绪万千。

耿忠大步走来,道:“将军,我军已经准备万全,随时可以进攻。”

蓝玉没说话,他紧紧握着那战报,一言不发。

耿忠看了孙恪一眼,给他使了个眼神:将军怎么了?

孙恪悄悄指了指蓝玉手中的战报,没敢说话。

“传令全军……”

蓝玉的声音变得嘶哑,道““就地扎营,不可扰乱喜峰关。”

耿忠精神一振,他都做好了被朝廷革职处分的准备,谁能想到峰回路转呢?

“末将遵命!”

耿忠欢天喜地地离去,蓝玉幽幽说道:“陪本将军走一走吧。”

他这话是对孙恪说的,一瞬间,那个骄傲的将军,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傲气。

“孙将军,你说本将比之杨帆如何?”

孙恪想都没想,说道:“将军您用兵如神,杨总兵虽然厉害,但比不上您!”

蓝玉的嘴角微微上扬,道:“你什么时候也学会阿谀奉承了?本将要听真话。”

孙恪尴尬地挠挠头,说道:“将军用兵讲究一个勇猛、奇快,末将跟随的将军不少,论勇猛突袭,将军在当下的大明还能领兵的将官中,当属一等一的!”

顿了顿,孙恪道:“杨总兵用兵诡谲,让人无法琢磨,意想不到,您与杨总兵各有千秋,不一定非要争一个高下出来。”

蓝玉沉默了,他出兵北伐直捣元廷,自认为在徐达、汤和、冯胜这一批老将之后,他蓝玉是晴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但杨帆以弱胜强,拓土开疆,相比之下,这功劳已经能与蓝玉持平。

蓝玉这个人,总想着当那第一人,故在原本的历史之中,蓝玉居功自傲,不止强行侮辱了北元皇后,导致北元皇后羞愤自尽,还命大军攻陷了喜峰关。

多年之后的蓝玉案爆发,早在喜峰关就种下了果。

这一封战报,将蓝玉推了一把,偏移了他原本命运的轨迹。

应天,十二月末。

细碎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杨帆所率领的队伍终于抵达了应天城,亲军都尉府指挥使毛骧、内官总管云奇,亲自到应天城外迎接杨帆。

四五年未见,毛骧胖了一圈,双方见礼之后杨帆调侃道:“毛大哥,应天的风水养人,你比上次见面胖了三圈?”

毛骧满面笑容,自嘲道:“久居京城无事可做,哪像你杨老弟,扬威边关,拓土开疆,现在,你跟凉国公的故事,可是传遍了各个茶楼瓦舍,说书人连着讲好几场,场场爆满!”

老百姓最爱听的就是英雄的故事,这么好的题材,说书人岂能放过?

杨帆哑然失笑,道:“那群说书人什么德行我太清楚了,胡编乱造他们最在行。”

云奇在一旁笑吟吟地说道:“杨大人,陛下和娘娘说了,让您跟殿下到了应天便入宫,娘娘命人准备了家宴。”

杨帆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快走吧,不可让陛下和娘娘久等了。”

应天城还是那般繁华热闹,穿过熟悉的街道,直奔应天皇宫,杨帆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