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征服高丽,踏平倭国

是人就喜欢听漂亮话,李芳果的漂亮话说得恰到好处。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李公子远在高丽,却对辽东的事情了如指掌,有心了。”

李芳果是闻言,当即一笑道:“不瞒杨总兵,家父对杨总兵亦是钦佩不已,家父曾说,辽东有杨总兵在就是铜墙铁壁。”

李芳果代表的是李成桂,李成桂又是高丽的实权人物,而高丽与大明的渊源,还要从元末时候红巾军起义说起。

自高丽被元朝征服后,就一直作为藩属国存在,后元末群雄并起,元朝下令让高丽协助作战。

高丽恭愍王王颛遂派兵进入江淮等地作战,不过,高丽的军队并未有效镇压红巾军,反而激起了红巾军将士对高丽的仇恨。

由此在至正19年与至正20年,红巾军两次进攻高丽,并陆续攻破义州、麟州、宣州、定州与西京(平壤),尤其是第二次东征,红巾军一度攻占了开京,令高丽国王逃亡安东。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红巾军因为天气寒冷,冻伤者众多,不得已撤离半岛,但红巾军东征,加剧了高丽王朝的衰败,从经济到人口都遭受重创,社会动荡不安。

本就风雨飘摇的高丽,愈发艰难。

夜晚,杨帆宴请李芳果,宴席上两人就如今的局势攀谈了起来,只听李芳果说道:“在下一路走来,观纳哈出麾下虽然民生凋敝,却兵多将广,杨总兵可要小心纳哈出再出手。”

杨帆笑了笑,说道:“纳哈出穷兵黩武,正如公子所见,他麾下民生凋敝,空有大军却无法保证军队供应,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杨帆,五年之内必破纳哈出!”

李芳果心中诧异,问道:“杨大人可是在与在下说笑?”

纳哈出理政不行,但麾下的将士可是号称有二十万,这些人马若是到了高丽,甚至有可能直接改变高丽的历史。

杨帆饮了一杯酒,道:“非也,纳哈出不善理政百姓困苦,而我辽东理政的人才甚多,再加上几年开始施行‘匠籍改革之法’,辽东的经济五年内必定是大变样,这打仗少不了钱粮,此为一胜。”

“纳哈出麾下巴图、哈剌章、孟和等将官貌合神离,互相勾心斗角,我辽东各指挥使同心同德,上一次辽东之战,有一将官叫牛昌,他故意拖延不进军,已经被吾流放,军纪严明修炼刻苦,此为二胜。”

杨帆侃侃而谈,听得李芳果怔怔出神。

“去年我大军由魏国公带领北征,东西两路大军齐齐大破残元,俘虏甚多,此消彼长我大明如日中天,而残元就是那要熄灭的蜡烛,大势不可违逆,此为三胜。”

杨帆看向李芳果,说道:“李公子,吾说得可有道理?”

李芳果露出钦佩之色,由衷说道:“杨大人雄才大略,若是在高丽必能成一方雄主,杨总兵,在下这里有一封家父的手书,请杨总兵过目!”

李芳果手中的这封书信的确是李成桂亲笔写的,不过,他传递信件的时机很有趣。

初见杨帆,李芳果并未立刻取出书信,而是在攀谈许久,待杨帆提出那“三胜论”后,方拿出来。

李成桂的书法不错,信件的内容也很简单。

李成桂仰慕杨帆已久,特意派儿子李芳果假扮成商人来与杨帆接触,希望能与辽东通商,他称自己数次建议高丽王王禑与大明交好,尤其是与辽东总兵交好,但高丽王王禑心中向着元廷,且因为早些年红巾军两次东征的事情,对大明抱有敌意与戒备。

毕竟,大明的君王朱元璋,若是要算也是出身于红巾军,大明的名将也有许多出身于红巾军。

杨帆将书信放下,笑呵呵地说道:“李大人的意思本官明白,这辽东与高丽通商的事情,本官还需要与理政的官员再商议,毕竟本官长于军务而弱于政务。”

李芳果理解地点了点头,这事不是小事,肯定不能轻易决定,尤其是杨帆与李成桂若是搭上线,就相当于暗中资助李成桂。

李成桂的势力逐渐壮大,将来有可能对高丽王动手,高丽的局势将有大变化。

酒宴后,杨帆让人安排李芳果去休息,他匆匆去找刘伯温,将这件事告诉了他。

“青田公,我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与李成桂合作?”

杨帆是有经略高丽的意图,以后将高丽当做跳板,然后进攻倭国,彻底灭掉这个后患,可纳哈出还掌控着往高丽的必经之路,杨帆是鞭长莫及。

刘伯温仔细阅读书信,又问了问李芳果来时候的具体细节,沉思良久,才说道:“大人,李芳果对辽东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纳哈出那边亦知根知底,大人认为这说明什么?”

杨帆笑了,道:“说明李成桂很早就派人,到辽东与纳哈出那边搜集情报,这没什么,莫显也在为我辽东搜集情报。”

刘伯温摇了摇头,道:“老夫认为李成桂这是在衡量辽东与纳哈出的实力,从去年纳哈出大败到而今才多久?为何李芳果之前不来拜访,在你打败纳哈出后就来了?”

琢磨了片刻,杨帆说道:“先生的意思是,李成桂在左右摇摆,挑选他认为实力更强者联合?”

“李成桂左右摇摆选择更强的势力只是其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有不臣之心,欲与外人联合壮大自己,将来对高丽王起兵,成为高丽新的王!”

刘伯温轻声说道:“小杨大人,若是被李成桂成了,高丽王朝更迭,那新生的王朝可就不容易再插手了,你经略高丽的战略,恐怕会胎死腹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伯温一番分析,算是给杨帆提了一个醒。

杨帆有些烦躁地来回踱步,说道:“不行!在我平定纳哈出前,绝对不可让高丽王倒下,高丽改朝换代,不过,与李成桂合作,倒是个不错的将手伸到高丽的契机。”

杨帆的脑子在飞速运转,思考对策。

“青田公,若是我同时支持李成桂与高丽王,平衡他们之间的势力,待解决纳哈出后出兵高丽,将高丽一举纳入大明的版图,如何?”

刘伯温微微一笑:“此计可行,不过仅凭辽东一地是无法做到的,而且将高丽收归大明版图,这事也必须要陛下同意才行。”

杨帆想了想,说道:“如此,那我必须要回应天一趟,亲自向陛下说明白,刚好我已经许久没有回去了,这次正好带着妻儿去应天述职,见一见陛下娘娘他们,至于李芳果那边,就请青田公出面应付。”

杨帆雷厉风行,准备了两日之后就带着安庆公主与孩子,往应天去,一行人经过舟车劳顿后,终于在四月底抵达了应天。

在此期间,大明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大明出兵云南。

残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割据云南,朱元璋两次派遣使者招降,都被拒绝。

洪武十五年四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手,率领步骑合计三十万大军进攻云南。

明军至湖广后分道进军,主将傅友德率领东路军从辰州往贵州进发,最新的战报传来,傅友德已经攻克了普定。

只要再攻占普安,傅友德就可彻底斩断云南与四川、湖广的联系,成为一处绝地。

杨帆现在今非昔比,任辽东总兵,还是安庆公主的夫婿,妥妥的封疆大吏。

他还未到应天城,就有人来迎接,迎接他的正是杨帆的至交好友——毛骧。

快两年没见面,毛骧比之前胖了一圈,整个人的气场柔和了不少。

二人见面又是一番寒暄,然后毛骧道:“陛下和娘娘知道你们今日到应天,特意派我过来,接你与公主殿下入宫去,陛下在宫中设宴。”

杨帆微微一笑,调侃毛骧道:“多谢陛下娘娘,不过毛大哥你胖了不少,这两年没少享福吧?”

毛骧苦笑,说道:“杨老弟可别说了,每日忙于公务没有片刻停歇,哪来的享福一说?来,快走吧。”

入了应天,正是春日,应天城中来往百姓络绎不绝,比杨帆离开的时候还要热闹繁华。

路上,毛骧还与杨帆说起了那洪武大炮的事情。

辽东军器局的洪武大炮现在名扬四海,傅友德征云南,说什么都要带着,结果就是大军带上之前演武用的洪武大炮,又从辽东军器局花钱买了两个,一并装配到军中。

“颍川侯攻克普定,据说那洪武大炮起了奇效,不过,陛下对你有些不满。”

杨帆乐了,好奇的问道:“我命辽东军器局日夜赶工,累倒了好些匠人现在都没彻底康复,陛下还对我不满?”

毛骧忍不住说道:“陛下觉得你的两个洪武大炮要的价钱太高了,辽东军器局也是大明的军器局,何必要那么多钱?”

杨帆不愿意了,道:“送来演武的大炮,陛下扣下了,说要自己留着,我认了,那颍川侯南征要大炮,难道还要我辽东免费提供?一门大炮的造价极高,总不能白白让匠人们做工不是?”

杨帆到了皇宫后,直接与安庆公主朱婉儿,以及儿子杨辽安去了坤宁宫。

朱元璋、马皇后,还有朱标、太子妃吕氏,以及皇太孙朱雄英,都在坤宁宫。

杨帆入了坤宁宫,就见马皇后一脸慈爱地走出来,朝杨帆他们招招手,两人当即上前见礼。

马皇后拉着杨帆与朱婉儿的手,眼眶不禁红了,说道:“好孩子,一路上舟车劳顿累着了吧?就跟你们说不用这般着急,慢慢走。”

朱婉儿嫣然一笑,道:“母后,女儿也是这样说的,可夫君性急,说有军国大事要与父皇说,火急火燎地。”

马皇后伸手碰了碰杨辽安的小脸蛋,说道:“外面风大快进去吧,别让孩子着凉了,瞧着孩子长得,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

入了坤宁宫,杨帆又与朱标、吕氏见礼,小朱雄英躲在父亲身后,好奇地望着杨帆。

朱雄英今年已经八岁了,眉眼像他的母亲,气质却有些像是父亲朱标。

杨帆与朱标也是许久没有见面,不胜唏嘘,很快,洪武皇帝朱元璋也露面了,杨帆上前见礼。

朱元璋并未有太多的表示,招呼众人入席用餐。

这一宴席算得上是家宴,所以规矩没有那么多,一家人其乐融融。

待宴席结束之后,朱元璋叫上朱标、杨帆,三人于深宫之中漫步,才开始说正事。

去年大明征残元,今年又征云南,明年朱元璋还要再次用兵,这连年征战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少,朝中事务千头万绪。

“咱已经命人草拟了圣旨,通令大明的士绅从此不得蓄养奴婢,所养的奴婢一律释放成为百姓,而典卖为奴者,由朝廷代为赎身,这政令下去,百姓的数量应该能增加不少。”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人。

一旁的杨帆闻言,说道:“陛下英明!臣觉得既然已经对蓄养奴婢的士绅动手,不如更彻底一点,天下的寺庙有许多收养劳力,这些人若是能成为普通百姓,也是功德一件。”

杨帆在为百姓谋福利,解放生产力的政策上,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

朱元璋笑了,道:“这件事咱会考虑,那你说说,这次火急火燎地回来,到底有什么事要跟咱说?”

杨帆轻声说道:“臣想请陛下恩准,配合臣经略高丽,未来,将高丽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朱元璋没有说话,朱标则眉头微蹙,说道:“杨先生,高丽苦寒,土地又没有多大,而今最重要的是对付纳哈出,就算未来纳哈出覆灭,拿下了高丽又有什么用?恐怕朝廷还得拿出钱来补贴高丽,得不偿失啊。”

朱元璋在前面微微颔首,显然,朱标跟他想到了一处去。

杨帆想了想,说道:“陛下,殿下,这里没有笔墨纸砚不好说,还请移步到书房,我来解释。”

杨帆取了笔墨纸砚,在宣纸上绘制地图,一边绘制一边说道:“长久以来我大明的沿海一直受倭寇袭扰,我大明对付倭寇只能被动防守,没有主动进攻的机会,我一直在想,能否我大明主动进攻,踏平倭寇本土?”

“陛下,殿下请看,这是东海,这是辽东,再往上就是纳哈出,而高丽在这里,倭寇的本土在这儿!”

接着,杨帆在简易地图上画了一个圈,道:“拿下高丽,以高丽为跳板进攻倭寇本土,直至荡平倭国,则我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可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