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保安军一行

杨元奇和箫让一行人来到保安军区域,这一路过来,进入这座大山杨元奇越发的急切,横山东西走向横亘在西夏和大宋之间,这个山脉能养育太多人,事实上这里是西夏非常重要的一个兵源,当然对于大宋亦然如此,只是对于番军大宋始终没有重视。西夏和大宋在这里已是几十年的拉锯战,谁都没能奈何谁。

……

种家家主种世衡的崛起就是横山攻略,横山南边是大宋,北边是西夏,他想从东西两侧往里走,既从最东边府州麟州,最西边环州,两路在横山北面夹过来,占领整个北面,把横山围进大宋版图。怎么围?老办法,修堡垒和寨子。

永乐城之败让大宋这一计划破产,现在等于是从南往北找到山脉中的一些口子往前一步一步推,实际所耗更大,战略意义不明显,慢慢磨而已。

府州麟州丰州三州之地孤悬在外也是这个原因,吕梁山和横山组成一个反的l行,那个折角是两山之间的通道,这三州只能通过这个折角和后面河东路联通。这三州实际也是党项族占一大半人口,只是折家和李家世仇。

……

箫让道:“当年我随你父亲五路伐夏,虽然中路战线败退,整个东路战线实际是取得成功的,那个时候要是稳守筑成的几个寨子,把东路横山牢牢控制住,现在西夏会很难熬。”

杨元奇说:“五路伐夏功败垂成有一定的必然,大宋国力不够。但后面永乐城之败可惜。”五路伐夏前期进展顺利也和西夏坚壁清野收缩防御有关。他们在尽可能的拉长宋廷补给线,只要拖下去,宋廷拿不下沙漠后面的城池,迟早得退回来。中路高遵裕败退,大宋果断收回来并无大错。永乐城之败却极其可惜,那本应可以和平夏城筑城一战一样,再多准备一点再搏命一点就能稳住整个横山。后面的事就是宋神宗受这场打击病逝,高太后上台旧党掌权,一把弃守前期各路将士拼死拿到的优势。那个时候宋廷财政的确面临崩盘,还得担心北面辽朝趁虚而入。

箫让这类将士对旧党过度收缩一直耿耿于怀,说道:“退得太快,让西夏胆子肥了不少,如果……”

杨元奇摇头说:“萧叔,没有如果的,大宋官家去世,政局动荡,有如果也不一定按前方将士的想法来。”

箫让问:“少爷是不是因为范公和苏公的关系?”

杨元奇答道:“苏老爷子和此事并无关系,他那会子还没回朝堂呢。开封时候,有幸和范公聊了点西夏战事,那时候他更想着赶紧息战养民。”旧党策略对错这是很难判断的,所谓如果……要是再败一场呢?!那时候西夏士气正盛。

箫让说:“要想灭一国,就得承受损失。”

杨元奇道:“这才是大宋解决不了西夏问题的根本!”不是大宋承受不起损失,而是北面那个辽朝始终是压在大宋心中的大石头,大宋压根不敢去承受这种损失。不说它可能南下,大宋军队在西夏时间拖得久,哪怕大辽派几万骑兵西来西夏,大宋攻西夏的队伍就是腹背受敌。

箫让沉默良久问:“所以你认为横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杨元奇点头:“横山有充沛的兵源,稳住横山大力发展这一带民生,二线也更能专注发展经济。在大宋被辽朝拖住的情况下,大西北必须具有独立解决西夏的能力。”

这是杨元奇这段时间在清风寨思索的结论,大宋以举国之力北伐西夏,是有足够国力彻底灭夏的,问题是大宋压根不敢。这都不是大西北就能决定的事。因为西夏,大西北事实很难发展,靠转运内陆物资作战让资金成几何倍付出。所以战事一久,大宋朝堂就会因为财政压力分为两派,胜败两说,还有北面另一个大国,如何能达成共识。

杨元奇的战略想法就是要依靠当地,折家这类党项族都能依靠,何论横山族。西夏强势时候,横山各族不敢出声只能追随,西夏力弱呢?!

箫让看向杨元奇一叹:“少爷就不该只是个将军。”这不是将军能办的事。

杨元奇道:“那就通过定边清风寨做给大宋朝堂看!”(编者:这会是最后杨元奇的绝望,因为他终究发现那个高高在上的宋廷靠不住。)

箫让说:“那这一行我们必须有收获。”箫让明白为什么杨元奇要坚持自己到保安军一趟,关于横山西麓,杨元奇极其想进来。

……

保安军。

张叔夜了解杨元奇的来意后,陷入两难。关于保安军和定边军守望互助,这事很容易敲定。虽然录属两个经略司,这种相互配合并无不妥。现在权知保安军的是张蕴,一个赫赫功成的武将,显然他是会被说服的。麻烦在于,杨元奇隐含的意思,如果有机会,定边会在旁边筑堡垒,位置很敏感。一线战事州府没有明确的界限,既然杨元奇这么谨慎,那位置就会很尴尬,起码从地图上看更像保安军的范围。

杨元奇没隐瞒他的真实想法,清风寨对横山族有一定的吸引力,定边军再过来一点,就更能扩散这种影响。他本来就想把这个有点类似“以夷制夷”的思路扩散给更多的人,让大宋西军多一点想法。

张叔夜说道:“这事张蕴张将军都不敢做主。”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极其强势,得预着他的反应。

杨元奇道:“如果这事发生,总得这边有人帮着我们缓和一下。”

张叔夜皱眉。

杨元奇最后一句话让他安心不少:“对大宋对这个大西北非常有利。”君子欺之以方,张叔夜典型的士族世家出身,关于将门之间的你争我夺他倒没那么在意,他的立足点更在开封。杨元奇这句话最是能打动他,对大宋有利嘛!

张叔夜最后道:“我带你去见张蕴将军吧。”

第26章 保安军一行2

如果说和张叔夜还有两家关系在,杨元奇和张蕴碰面才是实打实西北将门之间的利益交换。

张蕴的第一问就是:“保安军能得到什么?”守望互助,这对于双方都是一样,这不是保安军多出来的得利。

杨元奇点了点洪州:“如果张将军要下洪州,定边军能腾出手来,一定鼎力相助。”

张蕴摇头:“洪州对于我来说虚无缥缈,你这是画大饼呀。”张蕴当然想攻下他正北面的洪州,这可是大功绩,也能彻底巩固横山西麓的防御体系。

杨元奇道:“我们东来筑堡垒也是虚无缥缈。”

张蕴愣住了,他们谈的不过是个构思。

张蕴这时候问:“就算都能实现,杨家这不是给人做嫁衣?”定边军过来筑堡垒,他有机会拿下洪州,就功业来说显然差的不是一点点,拿下洪州才是大功,这样他对吕惠卿也有个交代。

杨元奇指着地图道:“清风寨-定边-堡垒,我能连成一线,护住后面的这段横山。我需要横山族的壮丁。”杨元奇隐住了最大的想法,他要的不仅仅是补充的兵员,而是人口,有壮丁的同时迁入横山族人口到清风寨,甚至进而影响横山中麓群山的横山族人口。

张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最后却是大宴一场,这是将门的默契。

杨元奇在环庆路为所欲为,有知定边的潘易岭,还有环庆路兵马主管孟元,他可以不担心。张蕴最终还是得应对吕惠卿,他不可能准确给出答复。如果保安军能下洪州,吕惠卿很大程度也不会过于纠缠定边军防区延伸过多,对张蕴是大功绩,对吕惠卿亦然是。

张蕴送走杨元奇,目光闪烁,这小子不可小觑。作为大宋官员,这策略得行,他才是最大受益者。作为将门,考虑清风寨,现在已有横山族大老远迁过去,要是杨家过来估计影响更大,显然杨家有把清风寨筑成基业的想法,杨家扈家的关系在大西北将门中又不是什么密事。西北将门想有一州一府之地作为基业,这是每个有百年将门世家的人的想法。折家的例子就摆在大家眼中。

张蕴也不必担心杨家诓他,杨家要往东推过来,一定需要他的支撑才能站稳脚跟。一旦这事成行,他们自然就会是守望互助的关系。倒是清风寨最后究竟姓杨还是姓扈,这让张蕴感觉有点意思。想得更多一点,要在西北有基业,还真得需要横山族党项族,要是那寨子汉族占绝对人口优势,朝堂就要过来了。

……

张叔夜送杨元奇和箫让离开。说道:“张家和杨家打交道从太原起,我是你长辈,有句话还是得送你,我们始终是宋人。至于开封那些龌龊,我们不能置喙,也无需领会。”

杨元奇道:“张叔,将门和书香世家不同。我们需要有一支能战的军队才不会被开封随意撕得粉碎。”

张叔夜不再多说,将门的力量得压制,却不能清除,一州一府而已。何况清风寨最后发展成什么,哪里说得清,现在不过一个寨子,他们还得拼命面对北面的西夏,怎么加强都不为过。开封才是大宋的核心,有着绝对优势,可叹可惜的是开封那几十万禁军的战力。

……

杨元奇没想到保安军这一行这么顺利,回程心情大好。

箫让说道:“少爷,这不过一个构思,要实施起来才是关键时候,你是不是高兴得有点早?”都是些纸上谈兵的事,西夏怎么打,战事如何发展,这都八字没一撇。

杨元奇哈哈的说:“那也让我开心一下,车到山前必有路,好歹有了方向不是。”杨元奇相信运气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箫让道:“要不要把你的想法知会给老爷?”

杨元奇点头:“回去我就写信,还得潘岳丈同意呢。”定边军借机东移,不可能一蹴而就,都不会是清风寨的杨家禁军开始,得首先定边做好一定物资储备,驻守定边的厢军做好开拔准备。

杨元奇想清楚了,说服不来自己的岳丈,就让潘金莲找秦可儿一起去定边住上一段时日,他现在特别相信耳边风,这可比他讲大道理有用得多。

箫让道:“可以下令扈刀番军营准备几队人马提前往横山过来。”

杨元奇一听,是这个道理,弄个几队人先过来,横山族很多人本来这边也熟悉。以前担心保安军张蕴的反应,现在他保持沉默,这事可行,先探探路。

杨元奇道:“这事专委扈成执行,他得过来,身份最合适。”扈成还是清风寨扈庄主的儿子,他提前过来还能和一些部族沟通。

箫让点头。

……

定边军城。

潘易岭没让杨元奇这么麻烦,还得去清风寨把秦可儿和潘金莲拉来。这种物资囤积和战前准备,本来就得进行。不过是最后指向哪里的问题,这个方面潘易岭认为杨元奇比他更有指挥能力。

杨兴武知定边,定边城没怎么发展,战事上是好不含糊,打出了最是称道的几场战役。

潘易岭于公于私都认为杨元奇比他懂,那他就不多做争论。至于杨元奇说的发展什么横山清风寨,潘易岭先不评判可行与否,这事真要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杨元奇或许没明白,潘易岭对他的信任比他想得要坚定。潘易岭经常对他不加言辞,不过是担心这个女婿胆子太大,走得太顺,行得太快。他见过太多年少成名的伤仲永的例子。

太原杨家的发展潘易岭就在旁边看在眼里,他对女儿这门亲事从来都是大感欣慰。他最大的怨气是杨元奇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就没个把门,都扯上另外一个进士家娘子去了。

杨元奇留下箫让,往清风寨回去。

至于箫让,他还得和武松和杨雄认真沟通,这事他们并不知情,得打通双方的信息,将此事落地,最大的可能是他们这两支厢军先行东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