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训政

开封政事堂。

曾布等政事堂群相请向太后权且一起处分军国重事。向太后拒绝道:“兄终弟及,官家已经成年,何必还要我这个老婆子垂帘听政。”

官家赵佶这时候做出了表率,恳切的说:“太后,我一直在外做王爷,从不理会这些军国大事,仓促之间如何熟悉,要是闹出事故于大宋无益,先皇刚刚大行,还请太后训政以安朝堂。”

赵佶拱手把权力让出去,不能不说他的聪明和理智。他这个官家是向太后一手捧上来的,朝政他也确实不熟悉,他才刚满二十,不缺时间。他的这个态度已经为他赢来满堂喝彩。

政事堂群相再次督请向太后训政,大宋又一次来到由太后主政的时代。政事堂这群新党的相公们,他们得为自己的这个选择付出代价。训政这个词看似比垂帘听政更为激进,实则并不如听政那样,“训”是为培训,这更像一种共治,决议也是由赵佶先选择,最后由他交给向太后再商议确定。

朝廷中枢以吏部尚书召大名府韩忠彦回朝,以礼部尚书召真定府李清臣回朝,进右正言黄履为资政殿大学士简侍读。

李清臣不再多述,作为新党中坚,他实在是类似旧党范纯仁的官员,谨守士子底线道德。黄履是相对激进一些的新党,在政治上影响不大,算是新党后期之秀。

韩忠彦则是不折不扣的旧党中坚,当年旧党当朝,他就知枢密院,这次也重新回朝。

似乎每个当政的宋朝主子最初登基都是如此,尝试弥补新旧两党之间那道深不见底的伤疤,这也是一种表态,新旧两党不要如此对立。就政治而言,到了赵佶这个时代,这已是一种天真。这个时候的士子集团已经完全分裂,以前相互之间的温情荡然无存,只剩下各种各样的相互攻讦,在道德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高太后去世,赵煦当政六年用章惇为相,章惇治政能力很强,他领头的新党对旧党的打压同样最狠。当时,随着李清臣外放立朝和许将越发的沉默,政事堂群相职位并未补齐,后期甚至谏台都失去作用。章惇少了掣肘,为了自身的权威,他一直不遗余力打压其他人,也能办成很多事。

章惇为山陵使,这是每个首相的惯例,他的尚书左仆射还在,但这个时候章惇已不再发言保持沉默,曾布事实上话语权最重。

韩忠彦、李清臣和黄履的任职出自赵佶,有向太后的意志在。朝堂所有的官员清楚这不是他们三个人的终点,奏对后一般是充任政事堂各副相职位。

向太后理念方面是偏向旧党,向太后和当年高太后有个最大的不同,她对治政并不感兴趣,她真正想抓在手里的是宫中的权利,打理后宫和宗正府这些皇族事宜。

向太后和赵佶这个组合很有温情,相互配合。向太后喜爱赵佶,赵佶尊重向太后。赵佶生母走得很早,向太后是他嫡母,从小就很照顾他。赵佶做闲散王爷时候封赏就最重。

向太后把精力放在了后宫,她把孟婵召回来复皇后之位,追封赵佶已故母亲为太妃,同时寻陈太妃亲族后人赐予闲散官职。赵佶最初不在意,他和母亲这族基本断了联系。后来还是身边人给赵佶解释,这是从身份上提升他的地位。他是官家,他的母亲不能只是一个去世的先帝妃子。投桃报李,赵佶也提升了向太后娘家一族的官职和爵位。

孟婵回来拜见向太后,向太后先是追加了孟元的死后哀荣,又以孟励值守皇城们期间尽职尽责赐予了他勋位,同时还推恩给了刘氏和孟子曰。这些做法很向太后,她对身边人非常好,这点也是和高太后很大的不同。高太后热于治政,为起表率作用,她对娘家并无太多封赏。

孟婵唯一拒绝的是赵灵儿的爵位,她直言道:“太后,关于灵儿,我是想她嫁入杨家,现在公主也好郡主也罢,虚衔越高杨家越不好自处,实在非我所愿。”

向太后嗔道:“知道你的心思,不过杨家也就杨兴武有个最低的勋位,想娶走长公主总要撑得起来才好。”

孟婵回:“灵儿年纪才这么点,我和杨家有这个心思就行,其他的总得慢慢来,何必急于一时。”

向太后道:“总要有些封赏,就当给杨家一点压力,灵儿年幼命运多舛,先给个郡君,赐宁,就叫宁县郡君,以为安宁。”郡君的确合适,上面还有县主、郡主、公主等等好多级。

孟婵替赵灵儿谢过向太后。

向太后“不无恶意”的吩咐道:“你带话给杨家,郡君只是个开始,他们好好想想怎么办。我可不会等人。”这是向太后的恶趣味,她是喜欢杨家的,在张小娘这事上她多少有些不爽。要说向太后心甘情愿放张小娘离开,这说不过去,现在给你舔些堵还是可以的。

……

陈留。

陈氏听闻这个消息开始牙疼,赵灵儿爵位提升都不需要理由,或者说理由是能随便找的,一句哄太后高兴都行。杨家?不做点事立点功勋,怎么提升!

陈氏把气出在陈妙常身上:“妙常,你整天腻歪着你相公,也不缠着他想想办法?过儿可是你亲儿子。”李清照老老实实陪在自己身边,这下好了,方便陈妙常,她看着陈氏有李清照这个小精灵陪着,自己把心思全花在杨元奇身上去。

陈妙常不清楚,陈氏心里却明镜似的,陈妙常再怎么努力,她也不会再有孕。不是陈妙常不能生育,而是杨过的出生把大家吓怕了。

陈氏自己有时候都提醒杨元奇,他们两个最近房事有点多,别哪天一个不小心又让陈妙常怀上了。本来还有个黄鹂,只是这小妮子脸皮薄,她抬进门的事押后,她自己扭扭捏捏,连个勾引都不会。陈氏叹道儿媳妇一大堆的,全是一群不省心的。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