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默契”的战事

杨元奇是第三天的早晨收到河湟路的情报。出现在河湟路的是以仁多家族为主力的三万西夏兵,王厚放慢了攻击湟州的脚步。

这是一个让杨元奇大慰的消息,这种时候仁多保忠不敢拼命,包括城后那一万精骑。甚至他那一万精骑搞不好也是准备是不可为撤走的,他得留住自己最后的根底。

杨元奇对高俅解释道:“必须做出调整,兴庆府的西夏人过来了,我得钉在这里,我会告知张蕴将军这边的情况,我来拖住盐州和兴庆府,其他的事他自觉就好。”他得拖住援军,至于张蕴是否下宥州,这不是他能命令的。

高俅说:“要不,我过去找张蕴。”

杨元奇摇头:“高大人,张蕴老将军实为将才,当年洪州一鼓而下,他自己会做出判断。对我们这些前方苦哈哈将领多给点信心。”

高俅承认关于战事,他们是比他懂。

……

杨元奇做了攻城调整。

杨再兴和武松率部右移对着西边,张伯奋和平夏军攻城。

杨元奇给高俅解释道:“张伯奋是护住平夏军的,让平夏军能充分发挥。高大人,我和你一起观战。”

战事又一次重演,和当年杨兴武功盐州一样,只是这次宋军的器械更加密集。当所有投石车呼啸的砸向盐州,朱应非常得意,能在半天把所有冲车、楼车和投石车摆在合适的位置,这看似简单,这个组织实则已是极端。要知道,杨元奇最初的准备是冲车楼车一起往上冲的。现在攻城方式是投石车为主,楼车箭矢为辅,拼命打击城头。

仁多保忠从没想过宋军攻城方式如此猛烈,那瞬间他拽刀的手都是青色的。他觉得要是宋军楼车和冲车一起前推,南城墙会一鼓而破。

仁多保忠眼睛眯了起来“一鼓而破”?宋军远程打击再猛,没有步卒登城如何破城?!

……

一天下来,杨元奇恼怒不已,无他,仁多保忠外面的骑兵未出现,他和仁多保忠的默契不在这里,而是那支骑兵,他不能让那支骑兵东进去骚扰张蕴,他始终是宋朝的将军,他不能让张蕴处于险境,起码不能因为他。

杨元奇道:“明天加大力度,刘仲武的部队调过来,张伯奋的人拉去后方修养,保证后路。”他需要仁多保忠的默契,也需要告诉他,杨家军不是不能下盐州,只是不能利益最大化而已。他对自己亲手组建的杨家军有绝对的信心,他对标的是一支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这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底气!

……

次日。

仁多保忠发现宋军的攻势更猛,很快明白过来,他必须做出选择,如果他那支万人骑兵不出现,杨元奇不介意打破默契来场决战。现在这处战场拖下去只会把杨元奇自身陷入险境,西夏援军已然东进,杨元奇的时间不多。

“战……”“战……”

城下杨家军山崩海啸,一队人马簇拥着一员将军出现阵前,仁多保忠似乎远远能感觉那人目光的凌厉——杨元奇。他是一个沙场老将,杨元奇才年纪三十左右而已,此时的仁多保忠内心升出悲凉,长江后浪推前浪。他竟然有种无法和城下这两万宋军匹敌的挫败感。当年木波镇后来平夏城,曾经的盐州,就是在这种气势下,崩坏了一群又一群的精锐西夏兵吗?!

……

杨元奇不能等下去了……

盐州升起了狼烟,杨元奇缓缓放下已经抬高的右手,发令:“继续砸!”或许盐州再多等一会,他们就能成为历史上第一支见识杨家军攻城的军队。这不会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第一次”!

……

最后这场持续施压不到两个时辰,杨家军开始收缩,并缓缓的后撤,建防御工事。因为盐州东北后方有烟花腾空而起,这是杨家哨骑示警,有西夏部队接近,仁多阿南率领一万精骑出现在盐州后侧。

……

盐州城、杨家军、仁多阿南,这是一个奇怪的三角阵型,战场出现难得的短暂的平静。

仁多阿南跑进城头,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让他们冲击。仁多保忠没有多言,拉着他走到城楼的顶端,指了指远处的杨家大营。仁多阿南认真看了看,很规规矩矩的宋朝防御阵型,气势再盛也得打过才知道。

仁多保忠沉声说道:“从杨家哨骑示警到他们全线后撤攻城队伍,实际不到一个时辰,那里刚才并没有那个大营。”

仁多阿南骇然失色,他清楚这么短暂的时间,从攻击阵势回撤组阵有多麻烦。杨家军还能建起这么完备的防御工事。以至于他第一眼认为那个大营就在那里。

仁多保忠一叹:“我是全程观望他们后撤的,杨元奇就是想给我们看到这些。”这就是赫赫兵锋,不战屈人之兵。仁多保忠清楚城墙上看到这幕的守军不会比他好受多少,只要上过战阵的人都会懂。

仁多阿南脸色阴晴不定,人的名树的影,一支军队能在劣势中取得一场胜利,但一场又一场,那这支军队必有它的不同寻常,小觑它的人都死了。

……

城外。

杨元奇内心一松,仁多保忠谨慎的选择了不与他正面接战。他其实是去了点巧的,杨家成军最重团体作战,不提倡单人武勇。这种变阵方式本就是杨家的日常训练。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把日常训练再做一遍罢了。(当然,杨元奇认为的寻常在别人眼中已经极度不寻常。)

高俅问杨元奇:“我们这是要等兴庆府的军队?那样岂不是被几支部队夹住?守得住?”

杨元奇说:“守得住!我本就是打算拦住兴庆府的援军,至于这两天的举动,不过是捎带把仁多家族这支骑兵引出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扑向宥州。他们最大的优势不是出现在这里,而是一直不出现。”这几天的战事也反应出仁多保忠对战局的把控,他一定不会在兴庆府的军队没来前先发起攻击。至于被两万人还是三万人甚至四万人围攻,杨元奇不认为这有什么区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