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茶圣陆羽

大唐开元盛世,文化极度繁荣。

在唐玄宗执政的开元时期,诞生了中华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圣人。

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乐圣李龟年,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除了这些圣人,还有一位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圣人。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圣陆羽。

陆羽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茶经》更是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大唐开元年间,陆羽出生于湖北天门。”

“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自小遭到遗弃,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

“而陆羽被遗弃在寺院附近时,担任住持的正好是宅心仁厚的智积禅师。”

“相传,一日智积禅师来到寺院附近的西郊时,看到了一座石桥下一堆大雁守护着襁褓中的陆羽。”

“本着慈悲为怀的宗旨,他将陆羽带回了寺中。”

“因为婴儿需要喝奶,他便又找到了一户姓李的人家,请求他们帮忙养育一段时间。”

“陆羽长大一些后,收养他的李家举家返回了故乡。”

“陆羽则又回到了龙盖寺,侍奉在救了自己命的智积禅师身边。”

“见陆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姓名,智积禅师以《易经》占卜,得到的卦象显示。”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

“于是,智积禅师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为这个弃婴命名。”

“陆羽八岁时,智积大师教授陆羽读书,并学习佛法。”

“陆羽不从被罚做苦役,日常扫地、洗茅厕、放牛等等。”

“智积禅师煮得一手好茶,陆羽因此自小就有机会跟着智积禅师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

“陆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前后当了十年童僧。”

“陆羽跟着禅师在寺庙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但并未消除陆羽对尘世的眷恋。”

“他不想在禅院中苦修,伴随着青灯古佛度此余生,不愿削发为僧。”

吴承恩:陆羽的身世很悲惨,说起来跟《西游记》里的唐僧有所相似。

唐僧的父亲被恶人杀害后,母亲为了给他一线生机,就把襁褓中的唐僧放进竹篮,然后随着江水漂远。

命不该绝,唐僧被金山寺的和尚捡到,这才有了后来的西天取经。

从此,这个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在寺院中长大。

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智积禅师只让陆羽研读佛书,以出世态度影响着他。

可小小年纪的陆羽却有自己的想法,很想入世做一番事业。

陆羽觉得自己既无兄弟,又没后代,穿僧衣,当和尚。

让世人听到这种情况,有违孝道,所以他想学习孔圣人的文章。

关于这件事,陆羽坚持己见。

在智积禅师看来,这简直是孺子不可及,恨铁不成钢。

爱徒心切,他希望通过惩罚能规劝住陆羽。

智积禅师分配又脏又累的活给陆羽,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用脚踩泥涂抹墙壁,上梁盖屋,除此之外还要放牛。

当禅师知道陆羽在外面并没有专心放牛,而幻想着读书写字之后。

就不再允许陆羽出去,还让年长徒弟管束陆羽。

有时候,陆羽手里干着活,心里想着读书的事,于是有所恍惚。

这一恍惚,一旦被师兄发现就会遭来一顿鞭打。

肉体的疼痛,心灵的禁锢,并没有让陆羽难过。

让陆羽哭泣的真正原因是怕时光流逝,自己到最后一事无成。

这一哭叹,看管的师兄更来气。

于是更加用力鞭打陆羽,直到鞭子折断才罢休。

无法忍受这种苦役,陆羽在十二岁那年逃出寺院。

为了生存,陆羽加入了各地走穴的戏班子。

尽管陆羽在寺院的境遇不好,但跟着智积禅师学习煮茶技艺,为陆羽日后成为茶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宝四年,十二岁的陆羽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做了优伶。”

“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

“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

“天门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宴会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

“于是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陆羽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天宝十一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司马,陆羽告别邹夫子下山。”

“崔国辅和陆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在潼关大败大唐将领哥舒翰,进逼长安,唐玄宗逃到四川。”

“陆羽流落至吴兴,结识僧人皎然。”

“皎然是陆羽的知己,两人写了许多诗文记叙彼此的友情。”

“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

“出发前,司马崔国辅以白驴及书函相赠。”

“一路之上,陆羽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马品水。”

“一边访问当地百姓,一边做好记录,收获满满。”

“陆羽二十五岁时,来到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

“陆羽从栖霞山来到浙江吴兴,隐居山间,结识高僧名士。”

“陆羽结交好友众多,皆是名留青史的文人雅士。”

“陆羽闭门读书,钻研茶道,潜心著述,完成《茶经》初稿和自传等论著的编撰工作。”

“陆羽除了是茶圣,还是一位文学家,可惜只有《茶经》流传后世。”

“公元770年,陆羽去探望生病的好友皇甫冉,皇甫冉高兴之下写诗赠予陆羽。”

“之后陆羽到越州拜谒鲍防,并到考察当地茶叶生产情况。”

吴道子: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

陆羽在隐居山间期间,着手开始了《茶经》的编撰工作。

陆羽结合前人经验及自身实践,将茶的起源、功效、分类,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方法等学问悉数记录其中。

约七千字的茶叶专著《茶经》,堪称自古以来第一部最完整全面的茶叶专著。

在《茶经》当中,陆羽创造性地提出了煎茶法。

这改变了原本茶叶只是小部分人爱好的局面,让更多人也得以品尝到茶的美好。

《茶经》一经推出后,引起了整個社会很大的反响,迅速改变了许多人的日常习惯。

以至于一时间茶道大行,王侯将相、文人墨客无不饮茶。

相比于陆羽在茶道上面的非凡造诣,其自身的经历更加令人钦佩。

对于自己的凄惨命运和身体缺陷,陆羽并没有感到自卑和忧愤。

而是刻苦钻研茶道,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世人,这种精神尤其令人敬佩。

陆羽历时二十六年完成了巨著《茶经》,为中华茶业做出了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也正因为陆羽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贡献,这才被世人赞誉为茶圣。

孟子曾经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以这个标准来看,或许上天确实是为了降下大任,才会让陆羽从小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命运对陆羽不公。

但陆羽却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靠着自己持之以恒的热爱和钻研,让世人永远铭记着他的名字和成就。

陆羽一生淡泊名利,喜欢游历四方,热爱大自然和生活。

陆羽之后,才有了茶文化,

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

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摆脱自然束缚获得解放,一举成为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精神缩影。

“之后陆羽跟随好友卢幼平祭祀会稽山,卢幼平是大理寺少卿,是陆羽至交好友。”

“相传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所以历代帝王定时派人到会稽山祭祀大禹,祈求国运昌盛。”

“陆羽返回湖州,在颜真卿麾下当幕僚,参与编写《韵海镜源》。”

“《韵海镜源》是一部宏伟巨著,陆羽参与编写,可见他文学功底渊博。”

“五十四岁时,狂草大师怀素和尚与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亲自为怀素写下了《僧怀素传》。”

“陆羽受到荆南节度使裴胄的邀请,远赴湖南出任裴胄幕僚。”

“裴胄与陆羽相识已久,已年过半百的陆羽千里迢迢到湖南帮助裴胄,可见陆羽为人情深义重。”

“之后,岭南节度使李复邀请陆羽出谋策划,陆羽又从湖南到了岭南。”

“岭南在唐朝是有名的险恶之地,唐朝罪犯一般流放至岭南。”

“在交通困难的古代,一个老人远赴穷山恶水之地,只因为李复是恩人李齐物的儿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陆羽为报答李齐物的恩德,自当全力帮助李复。”

“公元792年,陆羽从岭南回到湖州,至今广东一代仍有茶圣的传说。”

“公元804年,七十一岁的陆羽去世,天地同悲。”

“纵观陆羽一生,普通却并不平凡,他一辈子就做品茶这一件事。”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茶。”

“《茶经》的问世,将茶饮提升至文化艺术的境界。”

“《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茶。”

“茶圣陆羽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苏轼:茶如今能在中华大地流行,离不开陆羽的贡献。

陆羽对茶有很高的兴趣,源于小时候跟随智积禅师学习喝茶之道,对茶艺有了基础了解。

因为爱好茶艺,陆羽一生漂泊四方,介绍和总结了各地的茶叶。

最终花费26年时间著成《茶经》一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陆羽所著《茶经》一书,共三卷十章七千余字。

从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十个方面系统记叙了茶之文化,堪称茶叶百科全书。

茶之源,概述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以及茶的性能、功用。

茶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

茶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

茶之器,讲煮茶和饮茶的器皿。

茶之煮,讲煮茶的过程和技艺。

茶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

茶之事,讲饮茶的历史。

茶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

陆羽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也如实注出。

茶之略,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

野外烧柴煮茶,火炉等不必讲究,临泉取水可省去盛水的工具。

但在正式茶宴上,二十四茶器缺一不可。

茶之图,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放在茶桌上。

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

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在《茶经》中,陆羽除全面叙述茶区分布、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茶首先被他所发现。

如浙江的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

江苏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同时也是陆羽躬身实践,云游四方,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

又阅遍群书,博采众长收集各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结晶。

陆羽之前的时代,世人认为茶是一味药材。

陆羽写成《茶经》之后,世人对茶有了多方位的认识。

陆羽详细考察了茶的起源和茶的作用,便于世人选对茶来饮用。

陆羽先后探访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当地的茶农探讨此处茶叶的生长方式,风餐露宿是常有的状况。

但陆羽为了收集更多的茶叶标本,将生活窘迫抛至九霄云外。

功夫不负有心人,陆羽共花费二十六年著称《茶经》一书。

书中讲述了茶叶诸多价值,有的茶叶毫不起眼,但是它却有很高的医药价值。

当时大唐百姓拜读《茶经》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里面涉及的很多知识都是第一次听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