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科圣张衡

苏晨对鲁班的推崇备至,各朝古人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

这一点让各朝各代无数老百姓为之动容,他们也没想到那些工匠的重要性那么大。

要知道,就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而言,工匠的社会地位很低。

可现在听主播话里话外的意思,后世对鲁班那样的工匠大师非常敬重。

有很多人不明白主播为什么重视鲁班,但各朝也有一些聪明之人大致也能猜到原因。

就后世所展示出来的情况来看,工匠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像鲁班这种的工匠大师就更为重要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播在介绍鲁班的过程中异常敬重。

主播的这种重视程度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之前主播介绍一些王侯将相可没有如此。

见主播如此看重鲁班,各朝很多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人颇为兴奋。

他们尽管手艺活好,可却得不到老百姓的尊重。

可现在鲁班以工匠祖师爷的身份获得主播的敬重,他们也倍有面子,深感骄傲。

嬴政:要想我大秦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还需要像鲁班这样的工匠大师。

这不仅是嬴政的想法,也是其他朝代英明君主的真实想法。

他们以前对工匠并不在意,哪怕是手艺高超的工匠,也从没有正眼瞧过。

但现在见主播如此重视工匠大师,他们也瞬间明白工匠大师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暗下决心。

为了帝国的发展,必须要开始重视这些工匠大师了。

苏晨见大家在弹幕上讨论工匠的地位问题,心中倍感欣慰。

他自然是知道工匠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高,他希望通过对鲁班的重视,让各朝古人意识到工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实除了鲁班,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还有几位深受我们后世人崇拜的古代科学家。”

既然说到工匠祖师爷鲁班,苏晨顺便给各朝古人介绍几个同级别的大佬。

这些大佬在古代的地位不高,但在后世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苏晨希望通过他的重视,也让各朝古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家的重要性。

“张衡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是样样精通的全能选手。”

“张衡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是文学家中的数学家。”

“人家都说术业有专攻,可张衡偏偏是个全能选手。”

“座右铭就一句,打遍天下无敌手。”

“张衡出生于公元78年,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说起来张衡还是名门,张姓世代是当地的大姓。”

“所以张衡小时候经济条件不错,打出生起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不仅如此,张衡学习还很用功。”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公元93年,只有15岁的张衡出门游学去了,一个小孩就这样背着比他还重的行囊就远行了。”

“公元95年,张衡游学到了洛阳。”

“张衡在洛阳待了五六年,经常去太学拜师求学,这些经历都为他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基础。”

“不过张衡非常清高,朝廷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他根本不屑一顾。”

“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选上去当朝廷官员。”

“多好的铁饭碗差事,有人想去去不成。”

“张衡可倒好,直接玩消失,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去。”

大明宋应星:在张衡之后也再没有出现过如此全才了,张衡可以称的上是后无来者了,是当之无愧可以被封圣的人物。

纵观张衡的一生成就颇丰,不仅科学玩得溜,文章也写的棒,简直就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他個人认为能与之比肩的,恐怕也只有春秋时期的墨子了。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

纵观《墨子》一书语言质朴,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论说类文章的说理方法,对于先秦诸子的文章有重大的影响。

在科技发明方面,据记载墨子也曾造过能飞的木鸢,发明过不少的守城机械,而且在光学、力学、几何学、数学等方面有不小的造诣。

把张衡和墨子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两人真是太相似了。

他哪怕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也远远不及科圣张衡的成就。

况且张衡除了科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同样伟大,张衡的代表作《二京赋》是规模最为宏大的赋。

而且张衡还创造了抒情小赋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齐名,被人称为汉赋四大家。

也就是说作为两汉文学代表的赋,张衡是唯四的存在。

可见张衡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丝毫不亚于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除此之外,张衡在天文方面也有独到成就。

在四十岁时制成浑天仪,以观察天体运行。

其后十五年,又制成候风地动仪,以测候地震。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张衡是历史上那种非常罕见的集人文与科技为一体的综合大家。

“公元89年到105年这段时间,因为天下太平没有打仗,所以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过得非常奢侈。”

“张衡就看不惯了,他把班固写的《两都赋》翻出来摆在书桌上,开始模仿起来。”

“张衡苦思冥想了十年,终于完成了《二京赋》。”

“《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有多繁华多奢侈,把那些官僚贵族的生活拿出来讽刺了一番。”

“张衡十年构思的这《二京赋》,被后人看作是赋中的精品,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

“公元100年,张衡22岁。”

“南阳太守鲍德请张衡去做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张衡一干就是八年。”

“公元108年,鲍德被调到京城上班去了,30岁的张衡就干脆辞职回老家了。”

“张衡在年轻的时候算是一个愤青,比较出淤泥而不染。”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也得向现实低头,找点生计赚些钱。”

“公元111年,张衡因为太有文化在京师名声很大,当时主政的邓太后就召张衡进京。”

“张衡就在41岁的时候,有了一份在京城的工作。”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衡的研究从经学、文学转向了哲学、天文、历算。”

苏轼: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同为文学大家,他对张衡所作的《二京赋》推崇备至。

所谓二京,指的是汉朝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由于其文章结构严谨精密,他认为《二京赋》是汉赋中的精品之一。

《二京赋》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创作的一篇描绘东西两京的赋文,分为《西京赋》和《东京赋》上下两篇。

上篇《西京赋》极尽夸张地描绘了西汉京师长安的繁华富丽、奢靡景象,展现了人们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透露出张衡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

《西京赋》里写城市工商业发达的情况一段,列举了许多具体现象和实际的例子。

描写了长安商市的繁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还愤慨地指责了那些见利忘义欺骗农民的奸商的不道德行为。

这一段,很生动再现了那时的商市、街道、丰富的货物和买卖双方热闹的经营活动。

下篇《东京赋》则否定了西京长安的奢靡生活,转而描绘了东京洛阳的城市构筑、宫殿建设以及君主奢未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

《东京赋》中描写洛阳的宫殿、飞阁、楼榭、湖苑的壮丽宏伟,商业发达,描写出极尽奢华艳绝巧夺天工的图景。

描写宫殿楼台游苑湖山的富丽堂皇、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显示了艺术技巧上很高的成就。

从这些描写里,既可以看出汉代都城和宫廷建筑艺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也客观地反映了汉帝国经过长久的统治,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那种百姓的富裕和国力的强大。

《二京赋》是一篇具有现实讽谏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西汉和东汉的借古喻今,揭露了当时皇室的腐败现象,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

同时,张衡在文中陈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了对东汉礼治的颂扬和对西汉奢靡的批判。

“公元115年,汉安帝听说张衡在天文上很厉害。”

“恰好那个时候又发生了很多天灾,需要张衡这样的人才,就任命张衡当了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有了个正式的岗位,可以带薪研究天文,他在这个岗位上可是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一种可以演示天球星象运动的仪器,是观测星象、确定节气和了解其他天文现象用的。”

“它的外形是一个直径八尺的空心铜球,里面有一个铁轴贯穿球心。”

“球放在架子上倾斜的地方,正好是地球自转出的方向。”

“铜球表面刻有各种重要的星座和刻度,代表天空中的星座和天象运行的情况。”

“整个浑象连接在装有一组齿轮的机构上,机构再与报时的漏壶连接起来。”

“漏壶里滴出来的水能够驱动齿轮,齿轮就会带动浑象绕着铁轴旋转。”

“一天转一周,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天象运行的情况。”

“《灵宪》也是张衡写的一本非常厉害的书,里面有关于宇宙的演化,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对后世的天文现象研究都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后来张衡受到政治的影响,被小小降职了一下。”

“但在126年至132年还是做回了太史令,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

“除了刚刚主播说的,张衡还发明了独飞木雕、锐盾夹、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大明徐光启:《灵宪》是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著作,我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就来源于此。

虽然《灵宪》还有一些错误和不足,但在天文学史上的意义并不因此而逊色。

《灵宪》中关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让他获益匪浅,给他对天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

《灵宪》一文中的天文学成就有很多,比如宇宙,月食,日月,陨石,星表,行星运动。

关于天地的生成问题,《灵宪》认为天地万物是从原始混沌未分的元气发展来的。

元气最初混沌不分,后来才开始分清浊。

清气和浊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宇宙。

这种天体演化思想,是从物质运动的本身来说明宇宙的形成。

认为宇宙结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虽然张衡把天比作一个鸡蛋壳,把地比作蛋壳中的鸡蛋黄,但张衡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

张衡还在浑天说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月食的原因。

张衡在《灵宪》中写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

而是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月亮才折射出光,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则出现亏缺,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

如果月亮进入地影,就会发生月食现象。

从他所了解到的天文学知识来看,《灵宪》对月食原因的解释是很科学的。

《灵宪》还提到陨星,认为是衰败了的星体陨落而成,其在陨落时为流星,坠落在地上为陨石。

陨石带来天上星体的信息,但星体并非是石头。

关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动问题,张衡提出日、月、五星是在天地之间运行,而非在天球壁上运行。

并且,这七个天体运动的速度各不相同,距地近则速度快,距地远则速度慢。

张衡虽然还不知道行星,包括地球都是绕太阳而运行的。

但张衡确实已经发现,行星运动的速度与运转中心体的距离有关。

只是可惜这种正确的思想没有引起后人的足够重视,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文学的发展。

直到如今,他才从西方传教士那里知道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而其中之一,便是行星速度和公转周期决定于行星与它运转中心体太阳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张衡还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学天才。”

“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

“张衡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还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的人。”

“不过,张衡在这个职位上兜兜转转了十四年,还在原地踏步。”

“张衡看朝廷也没有让他升职加薪的意思,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应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意思就是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

“公元132年,已经54岁的张衡又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这是因为当时地震频繁,而古人又搞不清地震的原理,就搞一些装神弄鬼的言论来解释地震,于是张衡就想造一台能测定地震的仪器。”

“公元133年,55岁的张衡升职当了侍中。”

“顺帝任用他在自己身边,对国家政事提出意见。”

“张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认为吉凶祸福不易明白。”

“所以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扶,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张衡:残酷的地震灾难对老百姓的伤害很大,所以我才下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在他生活的这个时代,较大规模的地震屡屡发生。

地震灾难造成了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流离失所,很多人都因为地震灾难而死亡。

因此他想着要是人们能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就可以提前躲避,避免灾难的发生。

也正因如此,他才决定研究一种仪器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自那以后,他开始埋头苦读,翻遍了父亲的所有书籍。

只要是关于地震的内容,他都认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甚至常常为了查找资料,他会走很远的路去向别人借书。

此外,他还会到曾经发生过地震的地方去访问当地老百姓,询问地震发生前后的情况,并向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

通过这些努力,他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

他通过所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到,地震发生时通常会有轻微的震动,一般人难以察觉。

但倒立的物品会随着震动而倒下,这些细节常常被人们忽略。

直到地震真正发生,人们才会意识到逃离已经来不及了。

了解到这些之后,他便开始着手研制地震仪器。

经过无数次的推敲和修改,他最终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准确测量地震的时间和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头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公元136年,张衡被外调任河间王刘政的国相。”

“那个地方被刘政搞的是乌烟瘴气,不遵纪守法的大有人在。”

“张衡到任后就是一顿整治,一下就给治好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清廉执政的好名声。”

“任职三年后,张衡递下了辞职信想回家了,却又被征召拜为尚书。”

“公元138年,张衡已经60岁了。”

“张衡又写了一篇《归田赋》,表明这个家他一定要回,弃官归田势在必行。”

“张衡在赋的开头就说,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这个时候,张衡已经不再想追求什么了,只想回归他自己,不为世俗所累。”

“或许追渔夫以同嬉,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才是张衡理想的生活。”

“公元139年,就在张衡写《归田赋》的第二年冬天。”

“张衡安然逝世了,享年61岁。”

“回顾张衡的一生,他有的不仅仅是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赋和能力,也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发明和成就。”

“更是人类在探索天地之间的奥秘时有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人类在追求技术进步时的毅力和创造力。”

“而在后世,浩瀚宇宙里也有张衡的影子。”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联合国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后来又于1977年,将太阳系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为纪念张衡及其诞生地河南南阳,将小行星9092命名为南阳星。”

李世民: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整个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张衡创浑天学说,说明天象的运行原理。

制作的浑天仪,其结构之精巧前所未有。

汉代有学者参观了这个仪器,曾经有愿意终生陪伴在浑天仪里的感叹,足见张衡的伟大和浑天仪的精巧绝伦了。

张衡不但对于天文有很好的成就,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同时,张衡也是有数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无疑像张衡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成为一个凤毛麟角的人。

张衡在一生中,刻苦钻研,毫不倦怠和自满,精益求精的前进。

不论在知识领域的哪一方面,张衡的造诣都是广博而精深的。

文学艺术上有着优秀作品,天文历算上有着综合研究,机械制造上有着特殊技巧。

而且在学术思想上张衡曾坚持反预言书籍的斗争,在政治实践上也曾有积极而进步的活动。

尤其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有如浑天仪和地动仪等空前发明。

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功绩,在中华科学史上都占着崇高的地位,值得他大唐子民学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