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

“头儿,张千户那事听说了吗,这般行事,岂不是坏了咱们锦衣卫的规矩。”

“那边卷宗上面可是记叙得十分清楚,谁都能看出,这陆家陆宏志必然跟丐帮有所勾连。”

“张千户就这般过去了一趟,便就回来了,连人都没如何审讯。”

锦衣卫衙门中,宋忠办事大堂内,一名百户向其汇报说道。

锦衣卫办差事的规矩,可不是说想如何便如何,自由一套规章制度,详细流程。

并且所有办案的经过,都必须详细记录在册,而后交友黄册库收纳,有专门的人负责整理管辖。

以便调用,审查。

听到这话,宋忠的眉头皱了起来。

对于张三,他自然也一点都不陌生,这可是太孙殿下的亲信,目前在锦衣卫也就挂职而已,平日里也没怎么出现过,俸禄照实发放。

原本过来的时候,宋忠还有些担心张三会跟自己抢夺往后锦衣卫都指挥使这个职位,后来时间久了,便也轻松了下来。

心中思索间,宋忠有些迟疑,片刻后才道:“你且把卷宗速速拿来与本官瞧瞧。”

那百户得令,连忙去黄册库调用。

没多久便就拿来卷宗。

宋忠接过后,仔细开始阅读起来,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眉头也越发皱得更紧。

毫无疑问,张三的这套流程,可以说完全没有遵守锦衣卫衙门的规矩,从字面上看,甚至可以说以权谋私。

这在锦衣卫衙门内,可是大罪。

因为世袭制,并且皇帝直属的关系,流程规矩在衙门里,可是六亲不认,铁一般的制度。

谁若违反了,只要发现,视情况大小,最次都是革职查办。

重则满门抄斩。

在外面找点油水,或者偶尔得些小利,这些都不重要,但是在差事方面出了问题,就没有小问题。

宋忠此刻,感觉到非常的难办。

一边是锦衣卫的规矩,由当今圣上亲自制定。

一边是太孙殿下的亲信,追随多年。

若是这张三是自己对头,那就不消说了,自然直接交由上去。

可这张三跟自己无冤无仇,曾经还喝过两次酒,平日也没找过自己麻烦。

为了这规矩去得罪太孙殿下,值得吗?

看着宋镇抚使脸上的挣扎,那百户道:“头儿,这可不是小事,最为关键便是现在弟兄伙都知道了。”

“张千户那般兄弟,行事过于高调了些,根本没所隐瞒,属下还听他们说,是张千户看上了陆家的长孙女陆双,离开前还跟陆双有过单独的接触。”

“现在衙门上下,都等着看张千户的笑话呢,虽然没有人说,可谁都知道这规矩坏不得,现在黄册库那边,单独把这卷宗搁置着,都没有入库。”

说话的百户,语气很是严肃。

世袭的锦衣卫,其实门户之见很严重,张三的真实情况,只有少数几人才知晓,多数都是不明白的。

而对于张三等人,大部分的锦衣卫嘴上没说啥,可这般空降直接把职位抢走,心里头谁能舒服呢。

可不是一两人,足足近二十。

拿着俸禄,平日里连差事都不办,多少都有些妒忌之心。

“你先出去吧,这事本官自有安排。”宋忠沉声道。

百户也不敢在多说,抱拳作揖后离去。

“张三啊张三,你这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

一人在屋内沉默良久,宋忠揉了揉太阳穴,颇感无语的说道。

其实他也明白,张三办这差事,可能也没多想,毕竟不是谁都能干锦衣卫的。

锦衣卫看似简单,可哪怕最底层的,也都是在军中经过层层严格的精选,才能入得了这衙门。

一入锦衣卫,便是世袭,这可是后世子孙的铁饭碗。

俸禄比同职位高了数倍,权力还极大,且常有丰润的油水,多少人望眼欲穿。

宋忠现在犹豫的,便是自己把这事压下来,还是跟太孙殿下招呼一声。

......

大明皇宫,乾清正殿。

朱元璋眉头紧皱,片刻后才问道:“大孙说的这事,可有准确的把握?”

“此事干系过于重大,不仅是涉及大明未来数百年国祚,更是涉及大明立足之根本,若有错漏,天地反覆。”

就在刚才不久前,朱英来到乾清宫,将黑土事宜,告诉了老爷子。

关系太大了,影响也太大了。

这样的事情,朱英思前想后,觉着还是老爷子拿主意靠谱。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英极为肯定的点头道:“这些黑土,也是偶然之下才发现,起初是商队的人去了那里,运了一些到西域来,算是留作纪念。”

“机缘巧合之下,这黑土被用来栽种花草,生长茂盛。孙儿麾下有个专职于琢磨农业生产的学堂,便就发现了此事。”

“而后经过数月时间,又从辽东那边运来足量的黑土进行尝试,这番尝试后最终发现这些黑土极为肥沃,任何作物上面,都是数倍往上的产量。”

“自然,这般运送回来,或许有些不准确,这期间,孙儿曾经派人偷偷过去进行小部分荒芜的种植,这产量更加骇人,而后便销毁了粮种,封存此事。”

朱元璋闻言,立即道:“那些知晓的人,如何处置,现如今又在何处,大孙可是亲手处理干净了。”

在这等面前,朱元璋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想法,便就是杀人灭口。

涉及到国之存亡大事,便就是灭口数万人,十数万人,朱元璋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朱英苦笑道:“老爷子放心,派过去的便都是孙儿的亲信,如茶楼张伯,护卫张三,可是一直跟随在孙儿身边的。”

朱元璋听到这话,才算是放下心来。

实在是牵扯太大。

随后感叹道:“蒙古人,女真人,当真是有宝山而不自知,如此肥沃的土地,却不知利用,族内饿殍遍地,每年秋冬时分,还要来咱大明打秋风,可笑至极。”

朱英闻言没有说话。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他也很好奇,这么大片的黑土,随便种植点什么,都能解决吃饭问题吧。

而后仔细研究过才发现,灿烂的农耕文明,可不是建立在土地肥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稳定政权,农业技术发展上面。

东北寒冷,冻土多,光是开垦就是一个大问题,比一般的土地难度高上太多。

耕犁这种东西,到了隋唐的时候,才出来曲辕犁。

在这个时间段,辽东等地区,已经形成了很完善的渔猎文明,只有少数农耕并存。

加上错综复杂的政权关系,斗争的情况司空寻常,自然也没人去研究琢磨了。

哪怕真有少数那么几个天才,发现了这个事情,很快也会在战争之下被摧毁。

朱元璋此刻,有点坐不下了,起身在大殿里来回踱步。

“大孙,你说咱们要派多少大军去,才能守住住辽东,奴儿干,这般辽阔的地域,咱估摸着至少得要五十万大军才能微微把持得住。”

“光有大军还不行,那边蒙古人多,汉人少,得把咱们大明的百姓也迁徙一些过去。”

说着说着,朱元璋就有点犯愁了。

现在的辽东奴儿干,实际统治权都在外族手里,大量的军队过去,很容易引发冲突,必须要有足够人数镇压才行。

这般算起来,前后估摸着百万人往上。

不过想想那肥沃的土地,朱元璋就感觉值得。

“大孙,这土地肥沃,咱感觉是瞒不住的,也没有必要瞒住,如此大的面积开垦,只有咱们大明才有这个实力。”

“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这样也可吸引到不少百姓前往。”

“这辽东奴儿干,本来就是咱们大明的,除了咱们大明,谁还敢去染指?谁若敢染指,当要知晓咱麾下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草原那边敢跟咱作对,咱就调遣百万大军,横扫草原,灭族清根!!!”

思索半晌,朱元璋脑子里灵光一闪,语气狠厉的说道。

朱英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看向老爷子的目光都有了变化。

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何要藏呢,藏得住吗?

哪怕是拥有后世的眼光,但在很多方面,能够将这天下干下来的老爷子,目光之刁钻,根本不是朱英可以比拟的。

在确定黑土地的时候,朱英第一想法,就是保管好这个消息。

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便是老爷子在刚才,也是想着杀人灭口。

可去开垦两百万大小的地方,几十甚至上百万人的动作,如何可以隐瞒都过去。

按照不隐瞒的方向去想,这个事情就很容易考虑清楚了。

“明日早朝,咱就将这个消息公诸于众,昭告天下,同时传讯辽东指挥使,沈阳候,让他们知晓这个好消息。”

朱元璋一锤定音道。

这个时候,朱英从这个老人的身上,看到了真正属于皇帝的那一面。

在此前,朱英在老爷子这边,感受得最多的是温情,溺爱。

不管是他做什么,想做什么,老爷子都是大力支持,哪怕是错了,也不会训斥,反而是鼓励。

一些在目前来说,很是离谱的消息,老爷子几乎没有怀疑过。

哪怕朱英自己也知道,编撰的那些个故事,虽然都是真的,但故事本身,经不起推敲考验。

可老爷子,却没有怀疑过。

像是现在,东北黑土,对于中原人士来说,如此夸张离奇,那荒芜地区,竟有这般肥沃的土地?

做梦吧。

可老爷子就是相信了。

倘若说这话是别人,估摸着少说一个欺君之罪。

“爷爷英明,这等重事,即便草原来犯,也在所不惜,且这般在孙儿看来,也是真正将辽东,奴儿干地区纳入大明的好机会。”

“大同那边,大量煤矿被勘察发现,有了足够的炭火,也可抵抗辽东寒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