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派到前线解送军器的太监大珰,都多少知兵。
刘应坤的质疑是有根据的。
为了应对大明首级军功制度,八旗兵宁愿冒风险抢回尸首,也不会让战死旗丁的尸首被大明所得。
在攻城战时,如若攻克不下,便会在停止进攻时焚烧尸首。
即便是战死在城墙上的旗丁,如果有条件的话,都要扔到城墙脚下,方便焚烧。
因此守城战时,往往毙敌不少,但斩获的鞑子首级只在一两百之数。
第一天守城就能有过百的斩获,满桂已经心满意足,却没想到北面的李昊如此勇武。
于是又惊又喜,直到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哈哈大笑起来。
“即便四十都是假鞑,那也是不小的功劳。这李昊悍勇如此,此战过后怎么也得给个游击、参将,副总兵也不是不行。”
他估算着,那李昊可能砍了二三十具,手下家丁再砍了十来个,所以能有此数。
这是在他满桂主管的宁远城内砍下的鞑子,他也有提督的功劳,因此喜得仰天大笑。
太监刘应坤却不太相信,虽说那李昊斩了代善大鞑,可那是在几十个悍勇家丁一齐冲上去所得的功劳,单单就城上死守,刘大珰觉得不可能斩获这么多。
好在此时才是申时末、酉时初,离天黑还有多半个时辰,到夜晚前,总能搞明白到底斩了多少的鞑子。
“满镇,咱移步道厅衙门?一来给袁兵宪报喜,二来咱家真要仔细瞧瞧那李昊是何许人。”
满桂欣然同意,吩咐手下家丁带上所有鞑子首级,骑着马乐呵呵朝着城中心而去。
……
鞑子退去后,四面主将收拢了各处营兵,安排了值守巡逻兵丁后,带着各个掌营将军、千总、把总、都司等将校前往道厅衙门,一来汇总战功,二来进行明后几日的防守军议。
为了显摆功劳,在袁兵宪、满镇、太监刘应坤等人跟前增加脸面,这些营总、千把总们纷纷带上了自己所属家丁营兵斩获的鞑子首级,因此道厅衙门里面热闹非凡,将校们吹夸着自己的军功,家丁们拿盘子端着鞑子首级跟在身后。
哪位营总身后家丁端着的盘子越多,便说明此人属下斩获越多,就越有存在感。
当然,在众将嘴里被提及最多的,自然是李昊这位镇守北面的悍将。
北城墙的消息已经送到了道厅衙门,斩获惊人。
“听说了吗,那李昊斩了四十颗鞑子首级。”
“你这都是哪时的旧闻,酉时初便传李将军斩了一百五十颗,到你嘴里怎么越变越少了。”
“少吹牛了,四十颗我都认他当干爹。要真是一百五十颗,我就认他那個成梁大帅的世兄弟名分,给他磕头叫爷爷。”
这些掌营将军、千把总虽然对李昊的战力有一定的认知,可仍旧有一部分不愿意相信真有人一下子斩首一百多颗真鞑。
不怪他们见识浅薄,因为一百颗真鞑首级实在是太惊人了。
大明官场的规矩,斩首一百以上才能报大捷,一个人就砍了过百之数,报给关内的那些官啊、将啊,人家只当你写错了数字。
或许唯有那些秦淮河畔的小说家会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就选择相信,然后编个天上神仙下凡的故事来,写进《辽海丹忠录》里,哄的南边的百姓仍旧以为是太平时节。
百姓们得到了心理慰籍,小说家们挣到了那几文书页子钱。
……
与朱梅等人一起的李昊来的有点迟,因为收拾鞑子首级就花了不少的时间。
“朱帅、李将军、邓将军、陈将军,请去一进堂屋,刘公公、袁兵宪、满镇并诸位将军,可都等着您几位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