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第四十四章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作为拥有大智慧的传奇总师,祝老对底下人的了解,就像对国情那般了解。

他知道,就算赶走这批人,还是会来另一批这样的人。

与其左右磨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不如统筹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所以,在马伯铭送上问题后,他顿了顿,反倒是不着急地回答道:

“坦克,是我们陆军装备各种技术的集大成者。”

“系统极为庞杂,几乎涵盖了车辆、弹药、光电等全部专业。”

“但你们还记得吗?”

“我的履历中,就从来没有过坦克、装甲兵专业的背景。”

“甚至那时候我都66岁离休了。”

“可偏偏,组织上给了我这个任务,让我出任我国第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我再三推辞不过,就接下了这个担子。”

“那时候啊,我的办公室就在原三代坦克设计师傅老的隔壁,他也像你马伯铭现在那样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我一个对坦克专业不了解的外行人,会出任这个位置。”

“我当时就只说了一句我打仗过,用过,熟悉。”

“当然,那位小专家和我不一样,他并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可是,从他研发出的各项武器装备中就能发现,他的军工设计思路,既贴切实战,又妙到毫巅,这是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他对战争和陆军的理解,是先进深刻的,也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

......

祝老不紧不慢地缓缓讲道。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阐述,却没有一句废话。

有理有据,堪称经典。

“大家还记得咱们9910项目组,刚开始研制第三代坦克时候的情况吗?”

“那时候,我们还在‘五轮’魔改,漂亮国、汉森国、大毛子的新一代主战坦克都开始列装部队了。咱们还在一代徘徊,他们却是三代的列装。”

“这中间差了整整两代的技术代差。”

“还记得我当时在央妈采访时说的话吗?”

“我说‘新研发出来的坦克,去追求打个平手有个屁用,必须得能把它们都打掉!’”

“两代的技术差距,西方媒体评价说得需要三十年,但我们做到了。”

“就像那位小专家的卫士新型火箭炮,追平了世界主流水平!”

“说起这,咱们都是抬高了自己,我们是追平世界主流水平,人家现在是世界第一。”

.........

祝老话里有话,抬了一手。

但在场谁都不是脑子不好的人,听得懂。

“咱们是个大班子,副总设计师及以上的脱产科研工作者,就有400多人。”

“可我们是怎么做到几千个指标的圆满完成?怎么做到实现国产化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发?”

“那是我们系统性取胜的原因,我们做到了不是每个方面都是第一,但起码每个领域都是第二的目标。”

“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通过各个子系统的优化组合,部件与部件、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的功能匹配和补偿,最终实现了总体性能最佳,让1+1>2!”

“咱们这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坦克,还是像以前一样摸着大毛子和西方的路子吗?”

“也不是嘛!大不列颠、发国、大毛子的第三代坦克咱都看过、研究过,但最终咱们还是选择了没有模子,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从系统性的方法论,到第三代坦克真正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咱们都能集各家之所长,怎么今天不行了?”

“那篇关于重装合成旅的文章,在座都看了吧?”

“怎么?写出未来战争标准‘白皮书’的人,你们不邀请,是要咱们9910项目之后成为陆军装备里的特立独行?”

.........

祝老语气稍稍重了些。

可三段话说完,像是‘托孤’般从头回顾完9910项目,全场肃静,鸦雀无声。

反驳?

拿什么反驳?

从里到外,方方面面都被讲了个透。

即便是再硬的‘山头主义’,再高傲的马伯铭也不得不信服。

‘非他不可’,更是话语中透露出的决定。

这要是再不能好好听话、配合工作,祝老也能有手腕做到不解决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力排众议,祝老不是第一次了。

但这次,祝老格外看重。

因为他老了,真的老了。

从第一、第二代的主战坦克仿制,走到今天的第三代终于实现自主研制,他已经燃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没有精力了。

而还想要坦克技术实现跨越,成就更高的未来,得靠年轻人。

他是一个老兵,

他只想为大国的‘战车梦’,再贡献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他也想....有生之年,看看东方大国坦克未来可能的摸样。

或是亲眼看着东方大国的坦克,走得更远,越远越好,越远越好......

..........

.......................

ps:五更万字结束!求鲜花、月票、评论支持!感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