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加官授爵高一等
炸了锅了。
真的炸了锅了。
谁也没有想到,李世民尽然封赏李禺如此之高官厚爵的。
封李禺真人,没有人有意见。
封李禺国师,朝官或许没有什么意见,但王远知师徒却是有着大意见了。
毕竟。
国师原本乃是他王远知的,可如今国师却成了李禺。
这不,此时的王远知双眉一拧,看向李世民,眼中透着愤怒与不甘,同样,也透着一股无尽的伤心。
李渊在位之时,他才是这大唐的国师。
如今换了一人,这国师也给换了?
王远知心有甘,他徒弟潘师正更是不甘。
不甘的潘师正想替自己师父说话,却被他师父给阻止了,“一个国师而已,你又何必着急争呢?先让那小子高兴几天,待几天后,为师废了他,他这个国师也将不是再是他的。”
王远知的声音很小,周边的人没有人听清楚他说了什么。
但潘师正却听清了自己师父所说的。
潘师正一想也是。
先让李禺高兴几天。
他相信,李禺高兴不了几天后,这个国师之位,依然是自己师父的。
说来。
身为方外之人,怎么就如此留念一个名头。
话虽如此。
但这个国师可不一般,亦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头。
能成为国师,其实力先不说,就说这好处。
用实际的话说,那就是钱多事少权大。
方外之人也是需要钱的,更何况还是他茅山宗。
茅山宗人多,用钱的地方自然也多,而且本就是修道之人,所需要的银钱,那可不是一点两点的,而是需要大量的银钱。
除了银钱之外,国师每年可以得到无数的赏赐,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修道之人需要的东西。
所以。
这也是为什么,王远知会如此在意这个国师封号。
王远知他们对于李世民封李禺国师封号之事是有着很大的意见的,甚至心里都已经对李世民参生了怨恨了。
而李世民封李禺亲王,朝官们稍稍有些意见,但最有意见的,莫过于他李世民的儿子,以及李渊的其他儿子们了。
虽说他们知道,李世民封李禺一个闲王的爵位并没有什么权力。
但他们却也明白,这个闲王比起他们封号来,虽不如,但一个非宗室之人,怎么能封王呢?
李唐建国之初,李渊虽有封非宗室子弟之王的,但一个一个的都没了。
有意见,有大意见。
而接下来的,有意见的就是一众朝官们了。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个个都有意见。
封李禺国师也好,封李禺闲王也罢,这些他们都没有什么意见。
但李世民封太子太保之职,授李禺特进,授李禺辅国大将军,授李禺上柱国,这可就让他们接受不了了。
太子太保是什么等级?
特进有又是什么等级,骠骑大将军又什么等级,上柱国又是什么。
那可是一等一的高官啊。
太子太保乃是从一品的官职啊。
特进虽差一些,但这也是文散官最高的官职了,正二品。
而骠骑大将军呢?同样也是从一品。
上柱国乃是勋,正二品,且更是最高的勋级。
正一品乃是加官,基本只授予给死人,或者辞官者。
而李禺一个小小的道士,却是被李世民封了这么多高官不说,更是连勋爵都是往着最高了给。
听李世民的话说,李禺曾在那日救了他一命。
但这命救得也太及时了吧,也太划算了吧。
这些,并不是诸官等人炸锅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他们对李世民有意见的地方。
而是李世民最后的那句话,特别赐给李禺一把唐剑,而此剑可上打昏君,下斩百官。
这一句话,那才是重点。
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可到了李世民这里,却是开了这个先例了。
李世民所赐的剑,可称之为圣剑了。
更是可以称之为悬在百官头上的一把利剑。
这事真要是成了,如李禺真的要杀官杀吏,根本就不用经过他李世民,直接宰了。
众官吏们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更是不希望这次的封赏落实。
这不。
当李世民的话一落地,全场炸锅之后,可以说所有人都站出来反对。
有亲王,有国公,有官员,有大儒等等。
总之。
在场所有人都站出来反对了。
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李世民都给逼到了墙角。
内侍总管捧着一把唐剑走了出来,瞬间,场面从菜市场又静到了图书馆的状态,众人纷纷看向李世民和那捧着一把唐剑走出来的内侍总管。
李世民往前走了几步,扫了一眼所有人后,最后双眼一凝,沉声道:“朕的命,难道还比不得这些赏赐?朕的命,在你们的眼中,难道一文不值?朕今日登基,不希望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更是不想听到有反对的声音。朕知道你们想不通,但朕相信李道长。今日朕对李道长的封赏不会改变,除非朕不是我大唐的天子了。”
轰。
又炸锅了。
不过,这一次的锅炸的并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但依然嘈杂无比。
反观此时的李禺。
在一开始见李世民封赏自己的这些后,本欲站出来反对的,可他听见了后面王知远的话后,直接忍了下来。
到不是李禺很在意这些封赏,也不是李禺真的想做这个国师,而是李禺倒是很想知道,王远知师徒到底哪里来的自信,一言就要废了他李禺。
至于后面众官员们的反对之声,李禺直接无视了。
登基大典在半个时辰后结束了。
结束的有些仓促。
也许是因为众朝官们的反对声,也许是李世民心有怨气。
当登基大典结束后,众人离了去,李禺也已出了宫城后,突然,之前的那位内侍总管急奔而来,“国师,还请留步,陛下有请。”
“嗯?”李禺不明所以。
这个时候,李世民不该是冷处理吗?怎么还选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留下?
一众官员看向内侍总管,又看向李禺,眼中射出一些怒气。
李禺随着那内侍总管重新入了宫,去见李世民去了。
罗士信捧着那把李世民所赐的唐剑,与杨杲站在宫城门口。
所经过的所有人都离的远远的,很是害怕罗士信手中的那把唐剑,好似这把唐剑会自行飞起,斩落他们的人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