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火柴

转眼间,时间就来到了四月,京城的气氛愈发喧嚣起来。

街头巷尾都在讨论会试。

朱靖祺离开了大杂院,转身就来到了喧嚣的大街。

“咦?”只见街头巷尾的沟渠被翻土,一些短衣大汉们辛劳地进行挖掘疏通,一时间他倒是惊异起来:

“太阳打西边出来,巡警衙门竟然会疏通沟渠?”

自高宗后,巡警衙门偶尔也会疏通沟渠,但基本上都是在内城,外城则主要靠街公们组织人手疏通。

但沟渠费却招收不误。

“朱举人!”这时,街公走过来打招呼:“是不是这些人打扰到您温习了?我这就让他们停下。”

“不用了!”朱靖祺摇摇头:“这也是徭役?”

朝廷为避免打扰到农忙,规定徭役只能在冬日,且一年不能超过三十天,但对于基层来说简直放屁,根本就没有几个人遵守。

夏讯、干旱,修桥铺路,可等不到冬天。

“奇了怪了,并不是徭役!”街公摇头晃脑道:“这群人听说被雇佣着,专门疏通沟渠,不费钱也不劳力。”

朱靖祺点点头:“您先忙吧!”

转了个弯,在饭庄门口找来一辆暂歇的人力车:“去状元楼!”

“公子,哪个状元楼呀?”车夫问道:“京城的状元楼两只手可数不过来。”

“去成贤街状元楼!”

“好咧!”

有力的双腿奔驰在街道上,人力车灵活而又平稳,还不用担心罚款,是京城人钟意的交通工具。

也因此,京畿五县的人力车超过了一万辆。

“像我这样的人,才养活这万户人家吧!”

他摇摇头,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当年也是一双脚底板跑遍京城养活一家,自己中举后才安排开了一间醋铺。

“公子,到了!”

“嗯!”朱靖祺掏出一枚铜圆,就迈入了状元楼。

逮至二楼,依旧有人把守,包厢中说话声不绝。

仔细一听,却说的是会试事宜,人人都在讨论策论题目。

“朱兄!”

“社长——”

十来人面容各异,但却是复兴社的骨干。

“诸位,会试将开,愿大家高中皇榜。”朱靖祺笑着拱手道:

“未中也莫要气馁,来年再战。”

“但我们复兴社却不能散——”

聊完了这些,众人的心也绷紧了,没有刚才的从容放松。

“噗呲——”忽然,就见一人用小木棍在划火皮层,点燃了手中的鼻烟。

“这是?”

“火柴呀!”

“赵兄,火柴有毒的。”朱靖祺沉声道:“不能用它。”

“放心,这是安全火柴,没有怪味,跟那些西夷货不一样!”

赵文俊微微一笑:“几天前流行起来的,一盒卖一毫(一块为十银毫),方便的很!”

“确实方便!”

众人见果真无异味,松了口气。

京城十几年前就流行过火柴,但其极易起火,而且还有毒,不仅在民间酿成了多起火灾,还得到了贵族公卿的一致排斥。

关键还贵,

英国人推销的商品再次遭受失败。

“我听说,这安全火柴是舒王造出来的。”

这时,某个勋贵家的庶子忍不住显摆起消息:

“一经推出,京城上下供不应求,人人夸赞其方便,怒骂英夷该死。”

说着,他来到船外,指着那些被掘土的沟渠道:“那也是舒王的手笔,说是要埋管道,好用一种煤气灯。”

“听说街道上会竖起杆子,上面会有煤气灯,昼夜明亮,比蜡烛亮多了。”

“煤气灯?”朱靖祺这时也忍不住好奇:“煤也能当灯点?”

“怎么说呢,反正比蜡烛亮。”

“好像是为陛下祝寿!”

“玩物丧志!”朱靖祺忍不住怒气冲天:“有这些钱何不赈济穷人?就为了祝寿,这得花掉多少民脂民膏!”

“那个,好像是舒王自己出钱!”

“这钱不也取之于民吗?”

朱靖祺的反驳极其有力。

众人又陷入到了声讨舒王的情绪中,至于有几分真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朱靖祺意识到,这段时间无脑黑舒王着实给自己掉了不少威望,但没办法,这是任务呀!

而这边,朱敦汉其实对于舆论威望什么的并不在意了。

或者说,他比刚穿越时看得更现实。

舆论这玩意,是可以引导的。

大明公报和北京日报都掌握在朝廷手里,这段时间一直保持着中立。

但,只要皇帝的一句话,就能让他身败名裂,好名声也能付之东流。

自然而然,他没兴趣跟夏王玩游戏了,反而一门心思奔赴在工场上。

煤气公司成立后,自来水公司也成立了,两者在伦敦都已经运行多年,照搬即可。

最后就是火柴公司。

用利益勾连,才能长久,名声和威望都是虚的。

三者出成绩最快的是火柴。

他听皮特说的,把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将红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无毒,也没易燃的风险,成了安全火柴。

半个月时间,火柴就做成了,畅销京城。

城南。

“殿下,火柴场还得招人。”

皮特先生满头大汗,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止不住:“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人。”

朱敦汉脚踏满地的碎屑,看着工人们忙做。

松木砍断,削皮,然后放入机器固定,工人不断转动,让其削成片片木板,然后工人再下锋利的铡刀,切成一根根长条。

最后,工人们再截断成小拇指长的火柴棍。

极其原始,低效率。

所依赖的,还是人工。

“目前日产多少火柴?”

“大概十万根,也就是五千盒。”皮特脱口而出:“只要再来两百个工人,效率能翻一倍!”

“好,我允你去招五百人。”

朱敦汉一口应下。

火柴带给他的利润极大,平均每盒能赚九十文,每日四百来块,一个月就是一万多。

而他只是投入了不到一千块,几天就回本了。

轻工业初期就是那么赚钱。

除非等竞争多了,利润才会摊薄。

“效率提高后,每天在京城销售一万盒就行了,其余的都屯起来。”

“这是为什么?”皮特惊诧道。

“因为竞争对手出现了!”

朱敦汉此时也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的聪明:“安全火柴在欧洲不是秘密,稍微打听下就能明白,有人眼红了。”

他已然明白,火柴的暴利时代将会结束,薄利时代将到来。

到时候每个月三瓜两枣他也看不上了。

“那就利益最大化吧!”

“吴年,去通知钱总管,让他告诉璟国公府和复国公府,我有笔赚钱的买卖找他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