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达尔文

东印度公司最早于1851年在加尔各答附近建设了电缆进行通信,然后就靠着电报紧急通信,平定了印度大起义。

随后,印度至英国的电缆迅速地铺设开,目前已经到了埃及,用不了几年就能抵达印度。

故而,大明的消息传达至欧洲,至须半个月左右。

伦敦,大明驻英国大使馆。

“大使,北京传来消息!”

参赞拿着电报跑了过来,有些犹豫。

大使慕容策眉头一皱:“有什么难以说出口的?”

他接过来一瞧,果然让人难以置信:“竟然邀请他去科学院?”

“会不会是写错名字了?”

参赞苦笑道:“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格兰人,写物种起源的那位,应该是没错了!”

“我宁愿写错了!”

慕容策摇摇头:“这不是找骂吗?”

物种起源一出,整个欧洲舆论哗然,神学家和教会层出不迭地对其进行批判,报纸上根本就不见其几个好话。

这也就罢了,普通的老百姓也对达尔文颇为厌恶,与猴子同源完全违背了他们的三观和道德底线。

贵族和王室对他也是不喜:

这违背了君权神授的常理。

也只有皇家科学院这样的自治机机构,才依旧包容着他,不然的话,达尔文就真正的身败名裂了。

慕容策对于达尔文自然也是不喜。

作为儒家出身,他宁愿相信自己是女娲捏出来的,也不愿意相信是猴子变的,太过于离谱。

难道还是孙悟空啊?

“陛下的钦命!”参赞低声道:“还是遵从较好。”

“我知道!”慕容策叹了口气:“谁让我只是区区的五品官呢?芝麻绿豆大小,身份由礼部变成了外交部,由不得做主。”

“准备马车吧!”

伦敦城区虽然繁荣,但却是污染严重,贵族们偶尔畅游泰晤士河,但到底还是受不了雾气腾腾,阴雨连绵的伦敦,故而都搬迁至城外郊区居住。

达尔文家族世代从医,他当然在伦敦有住宅,但却愿意居住在平静和谐的郊区达温宅。

慕容策见到这个小庄园,啧啧道:“传统的英格兰绅士庄园,倒是安生。”

风筝磨坊,麦田,以及各种花丛,让人耳目一新。

见识多了伦敦的砖石建筑,对于纯木屋他倒是颇为欢喜。

一辆马车抵达达温庄园,立马就掀起了波澜。

仆人出门相迎:“您是?”

“我是大明驻英国大使,你可以叫我莎士比亚!”慕容策轻笑道:“冒昧来访,实在是想拜访达尔文先生。”

为了交流方便,基本上各国都会取一个本土人名,慕容策自然也不例外。

仆人为之一愣,尴尬地笑了笑:“您请进来。”

说着,马车就走进了这座小庄园。

一栋小别墅前,穿着小马甲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倒是稀奇,您是第一位前来拜访的外国使节!”

“我是达尔文先生的次子,你可以叫我乔治,或者霍华德!”

对于这位就读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慕容策自然提前做好了功课,他笑着道:

“你可以叫我莎士比亚,乔治!”

乔治尴尬地笑了笑,握手道:“先生,你的名字倒是很有特色!”

“当然!”慕容策轻笑道:“当我向每一个英国人介绍的时候,所有人都记住了我。”

“对于一个大使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了。”

“确实是高明的手段!”乔治也笑了,他带着这位来访之客走进了别墅。

一位老妇人则走过来问好。

她是达尔文的妻子,拉玛,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

而奇怪的是,达尔文却是无神论者,两人相处融洽,所有的书稿基本上都是拉玛帮他整理。

对于这位表姐兼妻子,达尔文是极其尊重的。

“夫人!”

“大使阁下!”拉玛如同传统的英格兰女人,忙碌着家庭琐事,勤劳而又温柔:“您能来这,我感到很高兴。”

慕容策笑道:“达尔文先生的智慧,是俗人难以理解的。”

他违心的奉承着。

拉玛夫人则摇摇头,蓝绿色的眼睛盯着他:“阁下,您不必如此,我知道你跟我一样对于《物种起源》并不在意,甚至是愤怒。”

说着,她笑了起来:“他在二楼的书房。”

“让乔治带你去吧!”

说着,她就转身离去。

乔治则笑了笑:“请跟我来,母亲是个虔诚信徒,但是为了父亲,她甚至愿意默认父亲的自由信仰。”

“自由信仰?”

“无论信什么,总比无信者来的好!”

乔治在前面带路:“有一段时间。我母亲一直焦虑着,她生怕自己死后上了天堂,就见不到我父亲了。”

“我父亲则同样焦虑,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皈依基督,依旧固执着。”

“我就是个新教徒!”乔治随口道:“在英格兰,以及牛津大学,没有信仰是很难交到朋友的。”

“至少表面是这样,私底下谁又能知道你呢?”

慕容策哑然。

这一家人可真有意思。

入得书房,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满满的一堆书籍,以及墙壁上琳琅满目的昆虫或者动物标本。

完全符合其生物学家的身份。

而在桌面上,一个秃顶的胖脸老头,满脸胡须,正趴着书写着字,眼袋耷拉,戴着眼镜,一脸严肃。

“父亲,大明驻英格兰大使来见您了!”

“驻英大使?”

达尔文抬起头,整理了下衣裳,露出了笑容:“我去过秦国和吕宋,那里的动物很多,尤其是蚊子和蚂蝗,格外的吓人,种类也是有特色。”

“您见识不浅!”

强忍着恶心,慕容策艰难地把目光从那些标本移开:“还是出去说吧!”

“好!”

二人来到了会客厅,乔治则自顾自地离开了。

“达尔文先生,我这次来拜访您,主要是受大明皇帝的委托,想要聘请您作为大明皇家科学院的院士。”

慕容策朝着东方的位置拱了拱手,然后才坐下。

达尔文眨了眨眼,对于这种时刻都得尊重的习惯颇有几分好奇。

“科学院院士?”

“没错,我大明新设的,就是为了招揽全世界的科学大家,来我大明钻研学问。”

慕容策笑着介绍着整个科学院的规划,以及大明皇帝的重视:“凡选为院士,每年可得三百英镑奉金。”

“而且,您的一应研究,大明也会全力支持。”

“你想想,我大明国土何其辽阔,物种何其之多,政治开明,国力昌盛,有陛下的支持,您还怕研究不出成果吗?”

这番话,说的达尔文心动了。

旋即,他又抬起头道:“需要去北京?”

“它就在北京,自然是要去的。”

慕容策道。

“我需要想想!”达尔文低声道。

慕容策点点头,选择离去。

他当然知道,这是万里旅途,一般人可真的下不了决心。

不管怎么说,这是新皇交给他的第一任务,怎么着都要完成,不然怎么升职加薪调回国?

达尔文一家因此陷入了思考中。

最后,还是拉玛夫人做出了决定:“查理,在伦敦,乃至于欧洲,你都遭受了排挤和讽刺,对于你未来的研究,资金问题也是个问题。”

“与其如此,还不如去东方看看……”

舆论环境和资金问题,是限制达尔文的关键点。

几代从医,让达尔文家族积攒了不少的财富,这点钱用来养家倒是绰绰有余,但却很难用来进行生物研究。

尤其是长年累月的钻研,这需要养一个团队,特别是专业的队友,更是工资高昂。

像这样的研究,一般可都是需要贵族和富商的资助,可从来没有从自己家贴钱搞的。

这得公私分明才行。

大儿子威廉也回到了,作为银行职员和长子,他的大脑是最灵光,自然清除父亲所想:

“父亲,去东方吧!”

“既然大明的皇帝如此重视您,那么无论是钱财和荣誉,您都不会缺的。”

“唯独爵位,您是在英格兰,用研究成果是怎么也换取爵位的。”

“但在东方却很有可能。”

这番发言,立马赢得了众人的支持。

达尔文家族之所以如此发达起来,果然有传承几代人的私人医院,但归根结底还是几年前发表的物种起源。

这本书争议极大,但同时销量也是极大的。

宗教人士要买它进行反驳;中产阶级和学者却需要买上研究。

仅仅一本书,每年能给家族带来上千英镑的收入。

钱财的追求已经不大了,那么对于英国人来说,爵位就是最眼热的存在。

达尔文虽然追求科学,但也没有洁癖,不会将荣誉和财富拒之门外。

最后,当他看向妻子拉玛时,后者则笑道:“东方也有教堂进行祷告的。”

这下,他就下定了决心。

……

此时,作为反贪司的首任掌司,尤朝贵可谓是气势汹汹。

虽然义国公府落魄已久,但隔壁的河间侯府却是人脉颇多,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帮助。

所以,他带着一众属僚,直扑京营军需司。

二十余万的京营士兵,则分居京城东南西北四大营寨,每一个大营人数有五万左右。

北大营在远离京城,百余里的营州,这里距离长城最近,是北京门户。

南大营为卢沟桥、丰台附近。

西大营在玉泉山,保护这座避暑山庄。

至于东大营,则在通州,守护这座京城最重要的粮食集中地,以及交通要道。

所以如果京城发动什么政变,西大营和南大营是最快的,骑兵不惜马力,一两个时辰就能到。

在军中的编制,基本上是沿用两百年前,即:伍—什—队—营—团—师。

五人成伍,十人成什,百人为队,五百为营。

三千人为一团,三团加上团部共有万人左右。

每一大营,则分设左右都督,防止武夫专断。

而京营使司衙门,自然在京城,而且还是内城,方便皇帝随时管理和征询。

军需司所在的大院,一如既往地寒酸,破旧,大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

尤朝贵眯着眼睛,一旁的参谋,也就是从外雇来的书吏俗称,李三眼的瘦高个低声道:

“掩人耳目,官场上的规矩都是这样,以为越显得破旧,越是彰显自己个清如水。”

“殊不知,大家伙都这样,就显不出来了,尤其是军需司这样的要害部门,更是显得画蛇添足了。”

对于这位从衙门中老书吏,尤朝贵是非常看重的。

官场上的事,一通百通。

尤其是能够看穿那些花账,这种能力极其重要。

尤朝贵点点头:“军需司肥得冒泡,这次就看李老的本事了。”

“不好说!”李三眼眯着眼睛道:“都说我有三只眼,但官场上混的人哪有简单的?”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老夫只能尽力而为了。”

一行人入得衙门,立马激起了众官员的反应。

不过,他们只能客客气气地相迎,然后任由其摆布。

在这种时候,谁不知道这些人是钦差?

越是反抗,越证明心虚。

果然,经过一下午的查账,大部分的账本竟然大差不差,甚是完美。

反贪司第一时间就陷入到了僵局中。

尤朝贵扭头看向了李三眼。

后者摇摇头。

一行人带着账本,离开了大院。

“他们是早有准备!”李三眼沉声道:“账本很完善,但就是太完善了。”

“就算是再精明的人,也会有疏漏的时候,人的脑子总会失误,而这些账本接近完美,就明摆地告诉我们,这是假账本。”

“你说的没错!”尤朝贵精神一振:“这确实是个突破点。”

“不,账本已经无法精进了!”李三眼摇摇头:“原账本恐怕藏的严严实实,难以寻觅,甚至是销毁。”

“所以,咱们得另辟蹊径。”

尤朝贵陷入思考:“也就是说,军需司的贪污是必然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军官或者士兵告发?”

李三眼继续摇头:“军中如官场,关系网密密麻麻,利益团体成型已久,根本就没有机会。”

这时候,族弟尤朝先走了过来:“大兄,可有进展了?”

“朝先,你久在叔父跟前,耳熟目染下,可知军中损耗最多的是什么?”

尤朝贵忽然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