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节庵被嬴渊的话彻底震撼到了。
他来扬州的时候,只觉着,这不过是朝廷要整顿盐务吏治的一次手段。
但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还关乎着未来大周的局势?
“受教了。”
于节庵深深作揖。
嬴渊笑问道:“你现今已知此事之重,是否心生悔意来到两淮?”
于节庵摇了摇头,“还是那句话,无非一死而已。”
嬴渊称赞道:“在你的身上,我感觉到了身为一个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
于节庵拱手道:“嬴总督谬赞。”
“在下还有一事要问嬴总督,还请嬴总督直言。”
嬴渊点头,“但说无妨。”
于节庵问道:“倘若嬴总督最终赢得这场斗争,大周的将来,会如何?”
他不是傻子。
能从方才嬴渊的言行中揣摩到一二。
这场斗争,看似是嬴渊与周襄、胡永忠之间的斗争。
其实,涉及到了上皇与皇帝。
两帝相争,最终的结果导向,于节庵对此很好奇。
闻言。
嬴渊看向林府正堂外,忽然想到了,他当初在心中浮现出的一个念头。
君如青山,我如松柏...
“应该会让这座天下,变得越来越好些。”
至于好到什么程度,他说不准。
但绝不至于更坏。
如今这座天下,看似是盛世,其实已如空中楼阁,一触即溃。
上皇执政那些年来,虽然做出过很多政绩。
比如将天下子民从连年的战乱中带出,又比如修建运河,巩固边防等。
但他所做的这些事里,要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么,在看似拥有着功绩的情况下,为将来的国情埋下祸根。
姬长想要的,是一座真正的盛世。
嬴渊自是会帮着姬长完成这个目的。
于节庵听嬴渊语气颇为真诚,心中大为触动。
“嬴总督,不知您帐下,是否还缺一名知事或吏目?”
所谓知事和吏目,都是军中文职,有品阶,但不高,八九品左右,根据卫所规模来定。
专司军政要务之事。
于节庵这么说,显然是想加入万骑营。
只是...
“你来年便要科举,一旦入我万骑营,只怕我连给你斡旋的机会都没了。”
嬴渊口中所言斡旋是指,在来年,降低胡永忠对于节庵的针对。
如此,以于节庵的才华,定是能够一举考中进士。
于节庵笑道:“大周国法可从未规定入了军籍便不能科举了。”
成为军中知事等职务,会拥有军籍。
而拥有军籍的人,只要有举人功名,也可以参加会试、殿试。
只是,问题是,一旦于节庵入了万骑营,按照胡永忠排除异己的性格,肯定会给于节庵的科举之路使绊子。
而文试科举,并非是嬴渊能够掌控到的地方。
“这件事,容后再议。”
“你的前程,不在军中,而在科举。”
嬴渊固然需要于节庵这样的人才相助,但这不意味着,就要将原本属于对方的前程剥夺。
于节庵从未像此刻这般认真,
“嬴总督,这世上,不缺我一个读书人。”
“但万骑营,或是嬴总督身边,应该需要像我这样的读书人。”
嬴渊皱眉道:“你清不清楚,你在说什么?寒窗苦读十余载,你说舍便舍了?”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于节庵笑道:
“相较于自身功名,我更希望,可以留在嬴总督身边。”
“亲眼看看嬴总督口中那个越来越好的盛世天下。”
嬴渊正色道:“军中无戏言,你当真要入万骑营?”
于节庵忽而深深作揖道:“若嬴总督不弃,学生于节庵,愿奉嬴总督为师。”
一名读书人奉武将为师。
这在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即使有,也是唐之前文武不太分家时期。
于节庵那样去说,是想表达出自己的认真与诚意。
嬴渊将他搀扶起来,“可入万骑营,但是这拜师一事就算了。”
然而,于节庵突然愁眉苦脸起来,
“老师,学生助您梳理两淮之事,已是得罪了南直隶总督背后之人。”
“想来读书这条路,学生是走不成了,如今老师不愿让学生做您的弟子,难道,就连武功一途,也要绝了学生的念想不成?”
嬴渊一愣。
这就开始以‘学生’自称了?
“廷益...你这是何苦呢?”
嬴渊对于节庵寄予厚望,有这样的弟子在自己身旁,无论做什么事,想来定是如虎添翼。
这样的人才,他也自是愿留在身边培养。
只不过,他不希望,所谓师生情谊,在于节庵看来,只是用来表明立场的一种手段。
然而,于节庵的诚心,的确让嬴渊感到意外,
“学生来扬州已有数日,见到了老师做的所有事。”
“学生也懂得了许多不曾在书中见到过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
“学生拜您为师,绝非一时之意,还望老师应允。”
嬴渊无奈摇头一笑。
一口一个学生叫得这般欢热,嬴渊实在不忍心拒绝,
“称我为师固无不可,只是这拜师礼就不必了。”
“若你将来有离万骑营之意,只需知会我一声即可。”
这算是在口头上答应了于节庵的请求。
嬴渊在离开京城时,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来两淮这地界,还能收一名学生。
在这个时代,无论文臣武将,都喜欢广收弟子学生。
建国之初,文臣收的是门生,而武将收的是义子。
门生这东西,随时都可以改换门庭。
但义子不行啊。
后来,太祖皇帝见麾下那些个开国大将,动不动就收百八十个义子,有些慌了。
所以,在一次酒宴上,太祖皇帝就专门说了这事。
此后,再无武将收义子,而是换了一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收弟子,与文臣里的门生并无差别。
门生改换门庭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若让武将所收义子改换门庭,那在老百姓眼里成什么了?
说不孝都是轻的。
吕布表示,他很熟。
总而言之,嬴渊言外之意就是在说,他收于节庵为弟子,更多意义上,算是门生。
待将来你想‘改换门庭’的时候,只需提前知会一声即可。
不要搞得大家都不好看。
这也算是给于节庵留了后路。
嬴渊是真的很器重于节庵。
好比姬长重视嬴渊一般。
而于节庵自是也听出了嬴渊的话外之意,内心无比感激,
“学生谢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