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朱慡眉头紧锁,做势要与吴沉等人争辩,却被一旁的周王朱橚拉住,轻轻地摇了摇头,道:“二哥,此事父皇与兄长自有决断,我们就不要掺和了。”
朱橚比朱慡看得清楚,如今杨帆站在风口浪尖。
杨帆还不到四十岁,便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他已经贵为长安侯,这次归京述职,朱元璋又给予了杨帆许多赏赐。
除了金银绸缎等物质上的赏赐,杨帆受封龙虎将军,这龙虎将军乃大明“武散阶”之中的正二品。
未到四十岁得此殊荣,自大明朝开国以来,除了已故的那些猛将外,也就少数功勋大臣能与杨帆比一比。
爵位、武散阶等封赏,杨帆几乎到了头,再往上封杨帆就要受封国公。
他早年间以铁血手腕,诛杀了多少祸乱朝纲百姓的官员?
恨杨帆的人多如牛毛,不过因为杨帆远在边陲,手握重兵,没人奈何得了他。
如今杨帆归京述职,朝中清流文人便开始大做文章,杨伯成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成为针对杨帆的出头鸟。
朱橚虽醉心于医术,这些年编纂医书,但他的嗅觉很敏锐,拦住了朱慡让他千万别掺和进去。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一对虎目之中不喜不悲,叫人揣摩不出他的情绪。
见朱皇帝不说话,朱标站出来,笑着说道:“高丽虽平定,但永安都司事务繁杂,需要有人坐镇,杨大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杨伯成恭敬地说道:“杨大人威望高,能统兵,这一点臣认,但杨大人精于统兵疏于政务,这些年辽东都司、永安都司都是刘伯温大人在掌管。”
顿了顿,杨伯成继续道:“何况用不了几年,将辽东都司设为行省势在必行,到时候事务会更多,早日将永安都司剥离出来,对朝廷对杨大人,都是一件好事,杨大人,你说呢?”
杨伯成的矛头直指杨帆,群臣的目光也落在了杨帆身上,他们都想看看立下大功的朝中新贵,究竟会怎么应对?
权力是毒药,会让人着迷,杨帆一人身兼两大都司指挥使,他舍得放手?
群臣在等,朱皇帝也在等,等杨帆一个表态,朱元璋欣赏杨帆、信任杨帆,但这份信任并非没有界限,如今,对杨帆的第一个考验,来了。
杨帆的嘴角上扬,对杨伯成说道:“杨大学士忧国忧民,体恤本官的辛苦,杨某多谢,至于卸任永安都司指挥使一事,其实我已经写好了一封奏疏。”
说着,杨帆从衣袖里面取出奏疏,双手举起对着朱元璋道:“陛下,这是臣对于未来辽东都司与永安都司的计划,将来辽东都司设行省,而永安都司也需要更多人才调入,执掌永安都司的重任,也要请陛下另选贤能。”
云奇当即接过奏疏呈递上去,就听杨帆继续说道:“不过,这个计划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实施,三年,三年之后方可施行,在这之前,两地都需要休养生息,请陛下恩准!”
杨伯成、吴沉等人没想到,杨帆竟然还有这一手。
时间回到杨帆离开辽东的前夕。
辽阳城,长安侯府。
刘伯温浅饮了一口茶,悠悠说道:“小杨大人此次赴京述职,少不得一番嘉奖,我大明年轻一代少壮派将官中,你当居首位,可喜可贺啊。”
刘伯温说着道贺的话,但脸上却没有半点喜悦之色,杨帆亦没有多少欣喜,他轻声说道:“登高必跌重,这道理便是山中的樵夫都知晓,青田公,我今日请您过来,就是想问计于您,如何从这风口浪尖上下来?”
杨帆不是蓝玉,不会得意忘形,更不会把持着权力在手,肆意妄为。
刘伯温抚须,伸出三根手指,道:“老夫有上中下三策,给小杨大人说说,这上策嘛,小杨大人在去京城述职后‘染病’,从今往后南征北战的事情先停一停,就在辽东静养,待上五六年。”
五六年之后,杨帆才四十岁左右,有足够的时间施展抱负,一展才华。
杨帆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等不了五六年那么久,只争朝夕!”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薨逝,若是等到那时候朱标继位,大明会陷入一段时间内震动,到时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
退一步,就算朱皇帝没有在洪武三十年薨逝,五六年时间,倭国说不定南北已经统一,瓦剌与鞑靼的局势也会变化。
刘伯温听杨帆拒绝,叹息一声,他就猜到杨帆不会接受上策,当即说道:“既然小杨大人不想停下,那就说说中策,中策当放缓对女真三部的整合,支持其中一部分部落,让其互相争斗,你坐在后面观之,如此造成辽东之外争斗不断,需要大人掌控辽东抵御外敌之像,数年之内就不会有人对小杨大人发难了。”
养寇自重?
杨帆眉毛一挑,对刘伯温说道:“刘大人,若此事败露被陛下识破,你可知是什么罪名?”
刘伯温笑了笑,说道:“山高水远,陛下岂能事事都知晓?再说,合纵连横分化女真各部,谁又能指责你呢?只是此种行径毕竟不光彩,老夫才说是中策。”
顿了顿,刘伯温说道:“中策说完了咱们再说说下策,下策便是大人您主动上书,分割出一部分权力,将永安都司分离出去,以安朝廷之心!”
之所以说这是下策,因为永安都司如果换了人掌管,未来可能会出现掣肘杨帆的情况。
这样固然能让杨帆洗脱权臣的嫌疑,堵住朝中清流的嘴,却无异于给杨帆埋下了一个隐患。
那夜的情景在杨帆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朱元璋将奏疏浏览了一遍,脸上浮现起笑意。
“能者多劳,杨帆,你要三年,咱就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咱要看到一个繁荣的辽东行省,也要看到一个稳定的永安都司!”
朱皇帝为此事一锤定音,同意再给杨帆三年时间,不过三年时间后朝廷将收回永安都司,分割杨帆在大明东北部的权柄。
杨伯成、吴沉等人虽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目的,但毕竟有了章程,三年后杨帆会交出一部分权柄,倒是也能接受。
一场庆功宴的风波,就此化解。
杨帆能急流勇退,主动出让权柄,也使得朱元璋的疑虑尽数消除。
庆功宴结束,群臣散去,杨帆却没有离开皇宫,而是去了坤宁宫探望马皇后。
十月初,应天还算不得冷,不过到了夜里,马皇后的宫殿内却关了门窗。
原本历史上的这时候,马皇后已经病逝,如今马皇后尚在,朱标也好好地活着,朱皇帝的戾气相较早些年消磨了许多。
朝政不少交给朱标与咨政的大学士,朱皇帝正在逐渐地让朱标走到台前,代替他。
有时候,朱元璋私下里甚至与马皇后说,哪一天大明取倭国,定东洋、西洋,他干脆退位,将皇位禅给朱标,带着马皇后游山玩水去,辛苦了一辈子就没好好享受过两天。
马皇后的情况比杨帆想象中要好很多,精神头不错,就是身子弱、畏冷。
杨帆与马皇后、朱婉儿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宫女来通禀,朱元璋召杨帆去武英殿议事,杨帆遂与马皇后告别,前往武英殿。
倭国安室奈美与杨帆寻求合作的事情,杨帆已经秘密奏报给朱元璋,正好趁着今日庆功宴入宫,他要与朱皇帝将此事敲定下来。
皇宫,武英殿。
朱标、徐达都在,徐达比前两年更加苍老了。
拄着拐杖须发皆白,见到杨帆后,徐达笑着说道:“还得是年轻人身子骨好,庆功宴上喝了那么多酒,还这般精神。”
杨帆迎了上去,道:“魏国公,年初吕先生送给您的药效果如何?我这次来京城吕先生还与我说,若是魏国公还需要,会再送一批过来。”
徐达点了点头,赞叹道:“吕先生不愧是当世名医,老夫吃了快半年,过去留下的旧伤暗疾好了七七八八,等你回辽东,请吕先生再送些来。”
他们正说着,朱元璋从后殿走出来,身后的云奇怀里还抱着一张地图,朱皇帝没有一句废话,道:“杨帆,你且说说,那倭国的女子具体与你说了什么?”
云奇忙着将地图悬挂起来,杨帆看了一眼,发现那地图是倭国的大致地形图。
“启禀陛下,安室奈美乃倭国南朝前任天皇长庆义女,这次来到大明想与我大明合作,利用大明的军力复仇,血洗北朝、南朝……”
杨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安室奈美的条件。
朱标听完感慨道:“那位长庆天皇当真能隐忍,成为僧侣隐忍多年,只为了等待机会复仇,为了复仇,连南朝覆灭也在所不惜。”
徐达闻言冷笑,说道:“复仇是真,贪慕富贵荣华也是真,若倭国南北朝统一,后龟山天皇能得到优待礼遇,他对倭国北朝充满敌意,一心抗击北朝,两国统一他能得到什么?与我大明合作不过不得已而为之。”
徐达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长庆天皇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长庆天皇这么做的确是为了他自己的富贵与复仇,所以此人可以利用,他希望能得到陛下的圣旨,约定未来会将天皇号保留,正如我大明保留了王家的高丽王封号一样。”
朱元璋望着地图上狭长的倭国全境,问道:“杨帆,你觉得咱应该答应长庆的条件么?”
杨帆想了想,道:“为了争取长庆天皇的支持,陛下可答应长庆天皇的条件,待我大明掌控倭国后,再设计除之!”
朱元璋的嘴角上扬,说道:“你要咱言而无信?”
杨帆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不,此事由臣来做,不止是倭国的天皇,倭国的一切都有必要抹除之,将倭国彻底变成我大明的土地,从今往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只会是我大明的子民。”
朱标闻言吓了一跳,明白杨帆这是要在倭国大开杀戒,直接让倭国亡国灭种,比对付高丽狠百倍。
“杨先生,有必要做到那种程度么?高丽如何倭国就如何,何必坏了你的名声,有违天和啊。”
杨帆笑了笑,解释道:“殿下,倭国与高丽不同,高丽若是为狗,则倭国就是一条饿狼,狼子野心,从汉唐时期开始倭国可曾对我中原做过一件好事?窃取我中原之文化、技术,我中原王朝强盛则俯首称臣,我中原王朝衰弱则倭国獠牙毕露。”
“我杨帆一个人的名声算什么?就算未来史书上称我为‘屠夫’,只要能为大明,为子孙后代解决倭国这颗毒瘤,杨帆有何惧哉?不止是倭国,对付女真亦如此。”
朱元璋看了杨帆一眼,眼神中有赞赏亦有感同身受的欣慰,不将事情推给后人,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担当。
“说说吧,对倭国,你有什么计划。”朱元璋了解杨帆,知道杨帆一定拟定好了完备的方略。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陛下,臣认为可以开通与倭国的贸易,不过条件是倭国也要准许我大明的商人进入其中,如此,我大明的商队就可深入南北朝,无论是刺探情报还是记录沿途的地理信息,事半功倍。”
“同时,对南朝的援助一定要快,要强,让南朝的抵抗力量坚持住,直到我明军出兵的那天,这一点可以效仿辽东当年对高丽朝廷与李成桂那般。”
说着,杨帆伸手在地图上的两个位置点了点,继续道:“这两个地方可以作为我大明在倭国南北朝的贸易点,以此为起点扩散,将来也可以将此作为我明军登陆之地。
那长庆天皇虽然遁入空门,不过依旧有部分官员潜伏起来,与他有联系愿意效忠他,这些人都是我明军的助力,只要我明军能站稳脚跟,后续援军与辎重跟得上,平倭国南北朝,是手到擒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