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征途,来到锡兰建功立业,危险与机遇并存。
袁何当然晓得这个道理,同时也做好了准备。
不过,当时他心里也是有底气的。
法国人没有庞大的殖民地,仅仅依靠几个小城是养不起太多兵马的,所以只能动用两三千法军,以及上万仆从军。
而锡兰还有数十万兵马,再加上他的数千精锐,即使打不过,也能守住。
只要撑过几个月,这样的功勋不仅可以让他升职,更有可能获得一个爵位。
一旦成为爵爷,地位大为不同。
风险与机遇并存,普通的世家子弟自然不会追求这个,只有他这样的普通出身才会如此冒险。
富贵险中求!
想到这里,他牙关紧咬,一双眼眸之中迸发出极大的怒气:“英夷视我等无人?”
一旁的众将则犹豫了。
“将军,那惯例,是不允许杀使臣的,也就是大使!”
“荒谬!”袁何怒气冲天:“都到这个紧要关头了,还拘泥于那些俗礼!”
说着他环视一周:“假使锡兰投敌,姑且不论朝廷如何对我们降罪,就凭借锡兰想要立功,非得出卖我们不可!”
“尔等想要束手就擒,任由他人屠戮吗?”
这番话一出,就连退路都已经没了。
“将军,你说怎么做——”
袁何露出笑容:“很好,弟兄们,今日随我来,富贵伴吾身。”
“我要让这个英夷看看我大明好男儿!”
言罢,他选拔出五百精兵,提枪带弹,一个个换上铠甲,趁着月色气冲冲而走。
有向导帮忙,自然是无往不利,不到片刻工夫就来到了英夷栖息的一个商馆,里面还有一些普通人。
“杀——”袁何自然管不了那么多,他吩咐道:“碰到夷人相貌的,格杀勿论!”
“阿?”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王家别院——”
冒出来的男人还没说一句话,立马就被杀了。
很快,一群人直接深入中院,见到了休息的一群英使。
或者说,一群印度总督派来的使臣。
作为印度副王,印度总督拥有极大的权限,外交权自然是最轻而易举。
“我是英王的使臣,有法外豁免权,你不能杀我,不能杀我——”
带有点点红发的英国人,穿着马甲,假发还未取下,显得头发茂密,高耸的鹰钩鼻,此时却冒出几滴汗水。
那一双绿色的眼眸,此时满是惊慌。
他不断的摇手,诉说着自己的身份:“我是贵族出身,我家里很有钱,我有很多的庄园,我都可以送给你!”
这时候,浑身血迹的袁何走了过来,看着被吓尿的英国人,冷笑道:“告诉我,你跟锡兰谈到哪个地步了?”
“我们开始出条件,还没有达成合作!”
“很好!”袁何冷眼看着他,直接抬起手枪射击。
啪啪啪——
他举起枪,冷声道:“一个不留,不需要留活口了。”
言罢,不到10分钟,整个商馆就已经被清理干净,虽然谈不上血流成河,但也是横尸遍地。
“呸,恶心!”袁何冷冷道:“兄弟们,随我撤——
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任务圆满完成。
王宫,坤宁园内,煤气灯高悬其上,华灯的光线让院内通透明亮。
此时,院内的前厅里站满了人,有些是宫务厅医务处的医生以及护士们,而有些则是宫内的侍女们。
锡兰王脚步匆匆走进前厅的时候,前厅里诸多穿着大白褂的医生们是齐齐迎了上来,其中有传统中医的杏林大师,并挂着太医头衔的医生。
厅中所有人血迹斑斑,都是救治留下来痕迹。
但就算是如此多的名医,也救活不了死人。
“殿下,没救了!”
大夫瞥了一眼运过来的尸骸,即使是阎王在世,也没有这样的本事救回来。
所以即使面对锡兰王,他也是理直气壮。
听到此话,锡兰王怒气冲天:
“该死,真以为我没读过后汉书吗?”
“效仿班定远,老子让你尸骨无存!”
短短半个小时,自己就沦为了背景板,而且还是名流青史的那种,这怎能不让人愤怒?
“殿下息怒!”首相忙劝告:“城外还有三千明军,一个不好,堰京将危险了!”
“大王,那袁何率众破了城门,已经回到了城外的军营,而且明军蓄势待发,似乎有不轨之意!”
一则坏消息传来,满堂皆惊。
区区两三千人,自然不会让他们害怕,但其中表达的深意,就让他们不寒而栗。
英国的使臣被杀了,那么必然很难达成和议,而如果又得罪了大明,前有狼后有虎,锡兰必然危险了。
“殿下,社稷为重呀!”
首相劝说着。
这时候,锡兰王爷冷静下来,陷入沉默。
他想要的只是想保存江山社稷,就那么一点点浅显的要求都无法保存,实在是太憋屈了。
“来人,送酒千坛,猪羊百头,再送一万块银圆过去,给明军洗洗风尘!”
思考了许久,锡兰王还是从心了。
姑且不论他心中怎么想,明军如此肆无忌惮地投入英国使臣,定然是藩廷之中有人通风报信。
这些人也很好猜,亲明份子。
一群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读书人。
满朝堂,这样的人占据大多数。
他作为国王,虽然可以一言九鼎,力压群臣,但人家口服心不服,捣乱是必然的。
这是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一次,他感觉自己是个傀儡。
“另外,告知内外,我锡兰将与法夷不共戴天,凡是有言和者,格杀勿论!”
“殿下圣明——”
群臣拜下,各个神色不一。
国王将自己的后路都断了,一门心思的想要战争,他们自然乐意。
事毕后,锡兰王一脸疲色,也懒得见人了,直接回去休息。
而首相等宰相,则面色平静。
“首辅,如今我国钱粮短缺,怕不是法夷的对手呀!”
这时候,有人开口道。
“打不过也得打,这是道统之争!”
首相沉声道:“一旦议和,我儒家将失去统治,没有儒家的锡兰,还是锡兰吗?”
众人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由于距离印度太近了,印度洋就在西侧,锡兰是从欧洲到亚洲的必经之路,往来的船只不计其数。
自然而然,传教士也来了。
与在东方的约束不同,来到锡兰的传教士一个个野心勃勃,胆大妄为,个个都想谋夺儒家的位置。
印度半岛,不仅有英国人,还有法国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这些零碎的殖民地虽然都不大,但却是一个个中转站,巢穴。
如果不是大明在后面撑腰,这些传教士早就得逞了。
不能拜祖先,不能拜神佛,甚至连孔子都不能拜,这对于传统的儒士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这完全颠覆了宗法制,光宗耀祖都没了。
实际上,借助明军来袭杀英国人,这是第一选择,如果明军没有得逞,那么将会有第二波的土匪作乱。
“法国人不足为虑,他们在印度半岛只有两个殖民地,民众不过百万,唯一忧虑的这是英国人!”
首相淡淡道:“只要朝廷扛得住,我们锡兰就没有危险,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好处!”
“坚持住立场,这是关键!”
此话一出,众人凛然,聪明人瞬间茅塞顿开。
锡兰只不过是大明和英国争霸的余波,只要两国争斗,作为边缘地带,锡兰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
孟加拉在北,锡兰在南,两者夹击印度,将会是朝廷的不二人选。
一旦得到关注,锡兰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援助,昔日求而不得的资源也会被开放。
甚至还能跟着朝廷一起喝汤。
想到这里,所有人精神一振。
……
达卡城。
经过数月的围攻,达卡这个大城终于不堪重负,大门洞开。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明军没有动用新式火炮,而依旧沿用着老式火炮的原因。
同时,英国人的商船源源不断地送来物资补给,等到炮台被修起后,达卡城被断了援助,最终被攻破。
就算如此,仍旧有数万英军撤退,离开了达卡,回到了加尔各答。
这也是顾海章有意为之。
他手底下的兵马说的好听是联军,说的难听,就是一群心思各异的炮灰。
除了那几万南洋陆军,其他的都是出兵不出力。
一旦损失过大,立马就会畏缩不前,不愿意出力。
如果一个个不怕死,短短三五天达卡城就会被攻破了。
攻破达卡城之后,中孟加拉地区一如既往地望风而降,根本就没有出什么力。
顾海章的威望也一跃而起,在整个南洋地区声势大起,名将的称号不断而来。
雍国甚至派人进行褒奖,甚至明言想要赏赐一个郡侯的爵位。
对此,顾海章虽然心动了,但仍旧是拒绝。
一旦领取了藩国的爵位,在大明他将会被遗弃,彻底的与高官厚禄无缘。
作为臣子的忌讳,他还是懂的。
偌大的达卡城,作为整个孟加拉的第一大城市,拥有民众超过三十万,甚至还有数10万贫民住在贫民窟。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动员十万炮灰的原因。
贫民窟里面的青年,源源不断。
为了吃饱肚子,他们甚至可以放弃信仰和民族。
而攻破这座大城,大明的收获也是极大的。
仅仅是金银财宝,就不下千万银圆,这些都是英国人从各个寺庙里搜刮来的金银器材。
为了统治,雍国可不敢对付那群木斯林,但是英国人却毫无忌讳,大肆搜刮。
虽然转运出去了部分,但剩余的这些依旧是个大礼。
同时,一些书籍、古董等无价之宝也是数不清。
“将军,雍国人放弃了中孟加拉!”
手底下给顾海章带来了好消息。
估计英国人的攻势和大明的威势,在权衡利弊之下,雍国终于放弃了中孟加拉,全力保护东孟加拉。
“这是明智之选!”
顾海章点点头:“英国人可以随时卷土而来,到时候没有咱们的帮助,雍国可打不了。”
即使这样的围城之战,依旧损失了上万兵马,而雍国有多少汉人能够损耗?
而且可以预料到,英国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大战不远了。
“将军,北京派来了天使!”
听到这话,顾海章浑身一震。
“奉天承命,皇帝诏曰:……”
一通圣旨,顾海章直接官升三级,成了总兵,更是获得了子爵之位。
可以做,只要他在努努力,一个伯爵手到擒来。
在他心中所想,只要守住孟加拉,伯爵定然是稳的。
毕竟谁都能预料到英国人的反扑,反扑之下稳住才是功劳。
就在他接到爵位的赏赐没多久,天使又拿出了圣旨。
而这一道圣旨更是让他颤栗起来:
设立中孟加拉将军府,他暂代将军一职。
相较于总督府,将军府更低一等,但却比总兵高一等,仍旧是许多人念兹在兹的位置。
他就这样以总兵身份代理将军的权力。
转念一想,他立马明白了朝廷的想法:
将军府是权宜之计,最应该设立的是总督府。
但如果设立总督府不久,英国人又重新拿回了孟加拉地区,那朝廷岂不是丢脸了?
所以,先拿将军府试试水,一旦稳住了,立马就以总督府代之。
到时候他同样也会水涨船高。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他是如此的心悦诚服,发自内心的对皇帝感到感恩。
孟加拉将军府,这一刻在印度地区矗立。
其影响极其深远。
位于德里的印度总督府,立马就收到了消息。
印度总督召集自己的属下,阐明了自己的想法:“在这场亚洲霸主的争夺中,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明国人,也越来越投入了。”
中亚之战,打败了沙俄,使得欧洲各国彻底舍弃了前装枪;孟加拉之战,收复了中孟加拉地区,重新赢得了声威。
虽然大明没有恢复到缅甸海战之前的声势,也气势却从下降演变为爬升,这对大英帝国是极为不利的。